APP下载

探究智能机器人设计的高职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

2020-01-01陈雪莲吕振锋

数字通信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师应单片机形式

陈雪莲,吕振锋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三河 065200)

0 引言

高职院校中的《单片机技术与应用》作为电气电子等专业中的基础课程,其对专业性、实践性的需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制定正确的课程计划,确保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性,为学生灌输正确的知识。然而,大部分课程教学体系中,实践环节较为薄弱、课程教材更新力度不足等,令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精细化理解,致使课堂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为此,高校专业课程体系中,应依据市场需求、专业特性等来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以增强整体教学质量。

1 《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现状解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需求是以社会技能型市场为基准,课程教材内容的设定符合学生人才培养需求。但大多数教材内容形式过于单一化,以理论知识为主,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电子读数器的设计、跑马灯管控线路的设定,在此类教学内容的定向传输下,固定的基础知识体系只会束缚学生的学习思维,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中,教师仍以理论知识教导为主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学生自身来讲,理论知识固然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面,但如果未对学生进行实践类教学,则将令学生产生学无所用的思想,在专业理论知识无法得到认证的情况下,将加大课程教育的失范性。此外,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在考试前期一般将划分教学重点,然后学生依据突击复习来取得相应的学分,此种情况必然增加学生的学习惰性,学生潜意识里将把课程教育形式放在次要位置,将整学期的学习动机放在考试前期的一段时间。尽管在清考制度的执行下,此类现象得以缓解,但在根深蒂固的理念影响下,令清考政策的执行过于表面化、形式化。

2 智能机器人设计的高职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模式

2.1 加大学习兴趣的培养

理工类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为严格,工作机理、零部件嵌套形式等内容的理解,决定着学生的认知范畴。学生在初步接触单片机技术原理时,一般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在知识体系逐步加深下,学生潜意识里将形成定向化意识模板,以对知识传输形式进行认可。教师应将此作为突破点,积极了解学生的动态学习特性,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初始点,来加大知识的融合力度,为学生建铸一种认知形式。同时,教师应依据实际教学内容,设定教学计划,将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以建立知识拓展教学环节,将教学体系冲脱于书本内容,以加强学生的认知程度。在对智能机器人课程体系进行设定时,可从单片机的模块化工作原理为出发点,讲述中央集成操控模块下的机器人行为特性机理,并结合电子元件的应用形式来深度挖掘智能机器人的工作机理,在逐层渗透化的教学下,可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提升实践教学的权重比

《单片机技术与应用》的理论知识需要实践操作进行证实,以加深学生的认知程度,为此,在进行实际改革时,教师应建立相应的项目课程,并将实践课程冲脱出传统的模板化教学,如将单片机作为内控系统,通过模拟化实践教学,令学生深刻领悟到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并可对关联的硬件电路、信号传输形式等进行了解。例如,在对智能机器人的运动形式进行设计时,可由I/O接口、电机操控、程序语言指令等知识点为主,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知到单片机的接口性能、条件语句应用形式等,同时教师应依据知识点来适当的提出拓展问题,以拓展学生的视野面,加强问题解决的能力。

2.3 建设智能机器人教学体系

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对于工业领域、救援领域、医疗领域等具有较大的贡献,系统含有的各项操作工艺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等特点,为确保学生正确的接收到知识,教师应加大专业知识之间的联动性,将各独立模块的应用形式进行整合,理清整体学习思路。如在对测距环节、轨迹运行环节、故障检测环节等进行讲述时,应加大单片机的教学比重,充分解读知识点中含有的技术特性,然后再依据内部系统的运行模式,将单片机工作原理映射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进而将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以保证课程教学的完整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中,涉及到专业知识较为复杂,其在智能机器人设计领域中应用时,由于课程本身的逻辑性、有序性等,增加课堂教学行为的繁琐性。为此,在进行教学改革中,应以兴趣培养、体系建设等为主,以摆脱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为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等提供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教师应单片机形式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基于单片机的SPWM控制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
小议过去进行时
基于单片机的层次渐变暖灯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便捷式LCF测量仪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Microchip推出两个全新PIC单片机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