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与对策
2020-01-01莫奇鼎
莫奇鼎
(绍兴市上虞区广播电视总台,绍兴 312300)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前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精神文化层次,期望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因此广播电台以及电视节目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为了真正发挥出广播电视系统应有的作用,首先需要保证电视节目能够顺利传播到用户家中。所以,能否顺利播出是广播电视领域中的核心所在。为了保证安全播出,就需要搭建出行之有效的技术维护体系作为坚实的后盾。
1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
1.1 播出频道、频率以及播出的时间不断增加
广播电视系统的影响力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大,使用频率也在持续上升,频道数目也在快速增长,一些国内频道数目已经冲破二十大关。而国外某些系统中甚至有过百的频道。一些电视系统从最初的定时播放到当前已经可以全天循环播放,推动着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
1.2 传输系统容量快速增加与传输手段多样化
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离不开传输系统。伴随科学技术的前行,诸多先进的传输方式应运而生,例如数字压缩、光缆通信等。这些全新的通信模式,突破了传统传输系统的限制,不仅增加了覆盖面积还进一步提高了传输空间,真正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奠定基础,也搭建出传输系统的绿色通路。
1.3 系统的自动化以及计算机网络化
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世界迈入网络化时代。而广播电视系统也因为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传统广播电视系统中播出方式是以“收音机+电台”为基础,现在则全部由计算机网络所替代。因为广播电视系统的更迭,相关设备也需要全面优化,所以就为奋战在一线的技术维护员工提出了新的挑战。处在这样的发展形式中,如果无法顺应时代变革,汲取更多先进技术,提升综合实力,就难以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最终被时代抛弃。
1.4 系统的数字化和多功能化
当前,广播电视系统的前行一定是朝着数字化发展,原有的模拟方式逐步被淘汰。从传输、发射到播放的各个环节中都在向数字化靠拢,有关的工作设备也发生着更迭。不仅如此,信号通路附加信息传输以及数字压缩技术的逐步完善,也让系统可以传递更多的内容,总空间不断扩增。
2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对策
技术维护的结果同广播电视节目的稳定性和质量密切相关,所以技术维护一定要落实到位。基于长期的工作经验,技术维护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清楚待修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单元电路的故障具体部位
设备发生问题后,首先需要依照电路结构、信号传输过程和设备的响应机理进行预测,大概圈定出现故障的区间。对于电子管装置来说,故障发生的现象较为明显。当前选用的全固态装置中由于涉及到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就需要维护人员具有更好的业务能力,设备出现故障后,一般很难直接观测,应当从原理着手,借助有关的检测设备进行故障诊断。
2.2 维护中要勤于思考、冷静分析,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设备的维护工作主要是定期检修,尤其是对于易损装置、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的器件以及使用频率较高的元件,需要经常检修。此外,还需要为设备定期除尘,尽可能减低灰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还能够检测设备是否出现打火问题、接触不良或者泄露等。设备的风冷以及电源系统能否稳定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出现过热的现象,就需要及时检测。这一问题不但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年限,还有可能烧毁内部器件。所以散热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不仅要确保风冷装置稳定运转还需要保证日常通风。防止干扰信号的出现导致系统工作偏差。
2.3 熟记待修设备正常的工作状态和故障现象
第一步需要保管好装置的出厂报告单据,这也是技术维护的核心材料,将其作为基础,构建起相应的技术文档,为设备故障提供参考数据。在装置运行出现问题后,需要深入分析装置的故障情况以及运行状态,对比核查前期的维护记录和值班资料,同正常运行做比照。保证技术维护中的各项工作均有记录,为日后解决此类问题积累经验。
2.4 做好维护记录,边学习、边摸索、边总结
不仅要从实体资料中学习各个装置的工作原理,还需要借鉴同行的经验,掌握不同设备的维护方式,从前辈处理运行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并了解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弥补书本知识中的盲区,尽可能积累经验,提升综合水平,保证维护工作可以顺利开展。针对某些事故进行经验总结,不仅能够让我们提前掌握事故的处理经验,还能够有效降低损失,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 结束语
技术维护需要通过自己的维护实际经验和综合判断能力来确诊故障,不能仅凭主观臆断,要求技术人员从维护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规律和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维护技术,完善维护经验,这样才能更快捷、更好地解决各种设备故障,维护好广播电视设备,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能够优质地、安全地播出,更好地服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