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地理读图识图能力
2020-01-01王仰权
王仰权
(甘肃华池县第一中学,庆阳 745600)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所接触的科目越来越多,学科知识难度逐步增强,这就使很多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倦怠心理。尤其是涉及一些知识难度较高的课程,如地理,学生们常常出现厌学,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掌握不到位,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也不强。互联网时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围绕知识而教学,而是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善于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增添更多新活力。
1 地图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必要性
与文字知识相比,地图对学生自身的空间能力、细节分析能力、信息筛选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要求都非常高。不会读图识图,学生地理学习就会非常困难。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与地图教学有效结合,对于教师、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信息技术与地图结合可以显著降低教师的授课难度。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干巴巴地对学生进行文字层面的知识讲解,学生很容易昏昏欲睡,而频繁地借助挂图、课本地图等来讲解,则需要频繁更换教具,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呈现一些电子地图,则可以把知识讲解与地图辨析的过程结合在一起。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开展图文并茂的细致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去理解教师教学的内容。
其次,信息技术与地图的结合很好地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心理。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本身对于教师过渡的讲解带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但是他们对一些新鲜的学习方式在非常感兴趣,如手机、电脑、平板等,他们都可以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与地图的有效结合,很好的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教师既可以主动为学生呈现一些教学内容,还可以为学生预留一份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创学习和分析,并鼓励学生们亲自走到讲台,为其他同学进行一些知识讲解,这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更利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显著提升地理学习的效果。
2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地理读图识图能力的教学尝试
信息技术本身就有很强的兼容性,这也是近年来信息技术能够与多个领域完美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渗透入教学的多个环节,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
2.1 以微课引导学生预习与探究
有效的预习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预习环节的实现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有效指导。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讲究策略方法,不能单纯把课堂上即将呈现的内容展示,而是要采取情景诱导、问题引导、兴趣引导等多种方式来设计和制作微课。以中国的地形山脉这一课为例,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插入一段简短的名山风景视频,让学生通过图像、声音、色彩直观的感受大山的雄伟,对其产生喜爱与向往之情。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个小问题,如果假期你决定去爬山,请借助地图查询一下附近有哪些山,并试着为自己制定一个完美的旅行计划,这样一项学习任务的布置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就不会再对课程产生排斥心理。
2.2 以多媒体技术鼓励学生上台讲解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强PPT设计与制作技能,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大胆走向讲台来做“小老师”。本着自主报名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多次组织学生上台讲课。由即将讲课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商讨新课中的一小节知识点,教师为其提供讲解预案,学生自主设计PPT,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修改意见,让学生准备好之后,上台为其他同学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简单的插入课本地图,还有的学生通过网站链接了电子地图、三维地图等多种形式的素材,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显著提升的同时,地图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也更加紧密。
2.3 以课后习题助力学生读图、识图、用图
信息化时代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也不单纯局限于书面作业了,教师可以通过一起作业、翼课网、微信终端等为学生布置一些线上作业,增强学生的作业兴趣同时,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自主学习。如教师为学生推送一些读图型作业,让学生试着通过放大、缩小、拼接、移动等方式,认真完成细节识图,并完成整个识图作业任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结合地图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添加一些文字性说明,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归纳能力。
总之,应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学科授课有很大的教育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摸索和尝试,采用学生喜欢的一些现代化方式来完善整个授课过程,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其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