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压力容器检验风险的防控
2020-01-01凌富银
凌富银
中国石化集团江苏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 压力容器检验检测所 (江苏 扬州 225009)
近年来,压力容器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被问责事件时有发生,说明压力容器检验风险客观存在。压力容器检验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提升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也只能将检验风险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但不能保证将检验风险降为零。因此,如何有效防控和合理规避检验风险,是摆在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1 检验风险的来源及后果
检验风险伴随检验活动而产生,主要源于4个方面,即准备工作质量风险、检验活动质量风险、检验安全风险和报告编审质量风险。①准备工作质量风险是指检验前各项准备工作不充分、不到位,带来缺陷漏检的风险。②检验活动质量风险是指检验过程控制不严,带来检验数据(结果)错误的风险。③检验安全风险是指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带来人员伤亡的风险。④报告编审质量风险是指数据处理不当、检验报告编制错误或审签不当,带来检验结论错误或者报告无效的风险。
1.1 准备工作质量风险
压力容器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效果,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预防检验风险的前提。准备工作做得不好,会导致缺陷漏检留下事故隐患。主要问题及后果有:①技术资料审查不严,不能及时获得容器生产、使用和检验等环节中缺陷及处理情况,导致检验方案缺项漏项;②未按规定制定检验方案,检验人员增减检验项目和内容的随意性较大,检验项目过少、比例过小,通过检验得到的信息不充分,造成不能准确判断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甚至导致缺陷漏检;③清理打磨不干净,漆层、油污、锈蚀层、飞溅物等物质覆盖在被检验部位的表面,造成缺陷被掩盖而难以发现,导致缺陷漏检或误判。比如:在某采油厂检验一台计量分离器时,检验人员按照一贯做法,重点对易腐蚀的下封头进行壁厚测定,结果未发现异常,但在检验完毕查看上次检验报告时,发现上次检验时测得的厚度异常点没有检测,后经现场定点复测,并与上次测量结果比较,厚度由6.5 mm减少为4.8 mm,检验结论为“基本合格”,限定条件使用。如果不审查上次检验报告并复测,检验结论很可能是“合格”,也就不能真实反映容器的安全状况。
1.2 检验活动质量风险
检验活动质量涉及“人、机、料、法、环”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检验风险的产生。主要问题及后果有:①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检验技术不过硬、异常情况诊断技能欠缺等,导致检验数据不能取全、取准,甚至虚构检验数据;②检测设备老化或性能下降、未及时进行计量检定、未对校准结果进行是否合格的确认,检验环境条件偏离法规标准要求等,导致检验数据不准确;③无损检测消耗性材料(如磁粉、渗透剂、射线底片等)超过有效期、被污染等,导致缺陷无法准确显示;④检验规范标准更新不及时,导致检验依据失效,进而造成检验结论错误;⑤检验人员无证检验或有证超范围检验,导致检验结果无效;⑥检验时发现严重隐患不及时上报,承担不作为的行政处罚。比如:在某气站检验一台氨液分离器时,检验人员通过目视检验,未发现焊缝有任何缺陷,但焊缝上一弧坑引起了检验人员的怀疑,遂使用5~10倍放大镜检查并经磁粉检测验证,在该弧坑处果然发现了放射状裂纹。此例充分说明:如果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缺陷可能产生的预测能力不足,就极有可能造成裂纹漏检,使该容器“带病”使用,埋下事故隐患。
1.3 检验安全风险
检验必须坚守安全红线。压力容器检验是一个高危险工作,尤其涉及交叉作业、登高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射线检测等环节,检验人员的安全风险更大。主要问题及后果有:①进入检验现场不戴安全帽,导致碰伤、刺伤、砸伤等;②高处作业不搭设脚手架、安全带低挂高用、检验人员患有高处作业禁忌症等,导致高空坠落;③检验人员进罐前不进行有害物质和氧气含量检测、不佩戴便携式气体报警仪或报警仪失灵等,导致中毒、窒息;④临时用电设备未安装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失灵、电线绝缘层破损等,导致触电、电热灼伤;⑤射线检测人员未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人员误入射线检测区等,导致人体电离辐射伤害。比如:2014年,某石化厂一台进料缓冲罐需要进罐检验,车间安全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对罐内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进行检测并确认合格后,签发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出于自我保护,检验人员在进罐前将自己携带的四合一复合气体报警仪放入罐内进行复测,结果仪器显示罐内CO浓度为50 mg/L,远远超过标准允许值。试想如果检验人员不经复测、贸然进入罐内,势必会造成窒息伤亡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后经查找原因,发现车间安全技术人员使用的三合一复合气体检测仪,没有CO含量测试功能。
1.4 报告编审质量风险
检验机构的检验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结论,其质量直接关系检验结论的准确、有效。近年来,在报告审核和报告考评中,经常发现报告编审存在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检验依据、检验数据漏填或错填,数据计算错误等导致检验结论错误;②检验资质证编号漏填或错填、乱用资质认定(认可)标志、非授权签字人签字等,导致检验报告无效;③检验报告出具超过规定时限,一旦设备发生事故,导致双方责任纠纷。
2 检验风险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号)对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及检验人员行为的禁止性规定,使其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承担行政、民事和刑事三方面法律责任的风险[1]。
2.1 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行政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人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检验机构只承担行政处罚,检验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要承担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形式主要有:责令改正、罚款、吊销机构资质和有关人员的资格[2]。
2.2 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违反法定义务和责任(如检验结论严重失真、泄露用户商业秘密),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需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以赔偿经济损失为主,由检验机构承担。
2.3 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了刑法禁止的行为所必需承担的刑事法律后果。压力容器检验活动中可能涉及的主要刑事责任如下。
1)非法经营罪。对未经核准或超出核准范围从事检验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2)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对出具虚假的检验结果和鉴定结论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3)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对检验结果和鉴定结论严重失实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4)受贿罪。对利用工作之便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5)玩忽职守罪。未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检验,甚至检验不到现场就出具报告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6)妨害公务罪。拒不接受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3 检验风险防控措施
3.1 强化人员能力素质,提高风险防控本领
检验人员是检验工作的主体,其能力素质的高低是风险防控的基础和保障。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培训和廉政教育,提高检验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做到规范检验,提高检验质量;另一方面要以业务知识、检验技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使用为培训重点内容,让检验人员能够充分理解检验规范标准,正确使用检测设备,不断提升检验人员技术能力,增强防风险本领。譬如,在人员能力提升方面,每月组织一次技术交流,总结本月检验中发现的难点和疑点、对策措施及经验做法等;每季度举行一次技术讲座,轮流讲授检验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每半年开展一次技术比武活动,提高人员操作技能、技巧以及综合判断能力;每年参加部门组织的技术论文交流会,着力培养检验人员发掘技术问题、深入分析原因、严谨验证总结等能力。
3.2 严控检验过程质量,杜绝检验风险因素
1)重视检验前准备工作的质量。要重点审查设计、制造、使用、检验等环节中的缺陷处理、维修改造以及超过设计参数运行等情况,在检验时做到“有的放矢”;检验方案要有针对性,要充分描述对容器实施的检验项目,无损检测方法及比例、重点检验部位等,避免漏检缺项,甚至留下事故隐患;对需要进行检验的表面,特别是腐蚀部位和可能产生裂纹性缺陷的部位,必须彻底清理干净,露出金属本体,需要无损检测的表面达到相应标准要求[3-4]。譬如:针对油田容器腐蚀失效的特点,提前指导使用单位打磨清理易腐蚀、易冲刷部位。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经过本所检验判废的容器9台、降压使用的容器23台,均因腐蚀造成,其中立式容器以下封头腐蚀为主,卧式容器以底部腐蚀为主。
2)保证现场检验工作的质量。选择的检验方法现行有效,且必须为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方法。检测设备要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及时确认,并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并排除存在的问题;检验耗材对缺陷显示、测量数据等检验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要采取相应的验收措施,注意正确的使用和保存,还要加强日常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超过使用有效期、功能退化的检验耗材[5]。检验环境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影响较大,要在检验标准规定的温度、湿度、光度等环境条件下进行检测。譬如:将检验质量控制关口前移,通过检验人员之间的相互验证和监督、质量负责人和质量监督员的不定期现场监督抽查等手段,确保检验数据的真实、可靠,及时纠正不规范检验行为,从源头上把好检验质量关。
3)提高报告的编审质量。要精心编制检验报告,确保报告上的信息准确、齐全,决不能错填或者漏填;要把好报告审签关,要重点审查报告信息与记录信息的一致性、数据计算的正确性、检测设备选用的正确性及其在计量检定周期内使用的有效性、仪器精度能否达到检验要求、是否在标准或检验方法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测、异常数据处理等信息。同时,要不断完善报告管理系统,增强软件功能,提高自动化程度,多设置选填内容,确保报告及时、准确、有效。譬如:制定《压力容器检验报告填写规则表》,统一报告填写内容,规范技术用语;每季度由质量监督员进行报告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提出下步预防措施;改进现有的检验报告管理系统,固化诸如机构核准证号、CMA标志及编号等不变信息,增加一些规范性技术用语选项,尽量避免错误输入和不规范用语。
3.3 落实防范措施,遏制检验安全事故
要通过安全法律法规、典型事故案例等的宣传教育,正确引导检验人员思想,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要加强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检验人员安全技能,不断增强自我安全保护能力;要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全面识别危险源,纠正检验人员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并消除问题和隐患;要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和设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做到有禁必止,保障检验工作安全。譬如:制定并实施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专业安全生产禁令》,其中规定了8条禁止性行为,如有违反,给予解除劳动合同或离岗培训的处罚;将危险源辨识工作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管控,促进此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坚持检验前、检验后各5分钟安全讲话和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制度,警示检验人员做好风险防范措施,总结和改进安全工作,纠正违规行为。
4 结束语
压力容器检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一定要明确国家法律法规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全面落实风险防控措施,提高每一个检验人员的检验风险防控意识,通过全过程监督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检验工作质量水平,更好地发挥检验机构的技术支撑和管理参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