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妈妈频繁宫缩,命悬一线却浑然不知!
2020-01-01郑芳媛编辑丙丁
文/郑芳媛 编辑/丙丁
急诊科就像平时一样忙碌着,这天晚上21:50,护士有条不紊地记录着每一位孕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监护仪上正监测着胎儿的心率及孕妇的宫缩。突然,一台胎监仪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描记的宫缩虽然弱却很频繁,间歇期压力仍偏高(如红色箭头所示),而且,胎心率看似正常,却缺乏变化。
难道是胎盘早剥!?
这是位孕33周多的二胎妈妈,因为“下腹痛1个多小时”来急诊,不过却没有阴道流血,也无腹部撞击的情况。但是,产科来不得半点疏忽,一旦有事,就是两条人命。所以,为了安全考虑,我马上给她抽血化验、做B超检查,并收住产房。
B超很快做好了,结果显示胎盘增厚且胎盘后方多个血池,但是她整个孕期并无胎盘血池的记录。因此,我们比较明确了这是胎盘早剥,是不典型的胎盘早剥!这时抽血化验结果也出来了,D-二聚体高达1万多。
确认无疑!必须马上剖宫产!
胎盘过早剥离可是会危及母儿的生命安全,孕妇宫口没开,短时间内无法顺产,为了胎儿的安全,我们决定紧急剖宫产!
然而,阻力却来自孕妇!尽管她是二胎妈妈,却对胎盘早剥毫无所知,对医生的剖宫产建议犹豫不决。产房的值班医生只好继续耐心解释、反复劝说,最后终于同意手术。
从划皮到胎儿娩出历时约6分钟,我们成功抢救出一体重为1 860g的男宝宝,宝宝呼吸心跳正常,母子平安。因为早产,送入新生儿科进一步观察。手术证实,确实为胎盘早剥,剥离面大约占了三分之一胎盘的面积。幸亏发现得早,及时手术,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2周前我院急诊科也收治了一位非常类似的病人,同样为二胎妈妈,怀孕34周,因出现频繁宫缩就诊,入院后急诊手术,术中证实为胎盘早剥,症状隐匿。似乎胎盘早剥格外青睐二胎妈妈。
近几年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因为后果比较严重,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很多时候容易与先兆早产混淆,所以要结合胎心监护、B超及化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尽早作出诊断。
什么是胎盘早剥呢?
一般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发病率在国外为1%—2%,国内为大约0.46%—2.1%,围生儿死亡率是无胎盘早剥的15倍!属于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子生命。
因此胎盘早剥预后好坏取决于早期诊断,同时病人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要相信医生的判断,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1.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1)孕妇血管病变,如妊娠期血压升高(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史。(2)宫腔内压力骤减,羊水过多且胎膜早破者。(3)机械性因素,如腹部撞击、挤压、性交。(4)子宫静脉压升高,长时间仰卧位也有可能。(5)其他因素,如高龄孕妇、二胎孕妇、吸烟、酗酒、吸毒、子宫肌瘤等,有胎盘早剥病史。
2.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持续性腹痛、腰酸、腰背痛和阴道流血(或血性羊水);部分病人可无阴道流血,仅有轻微腹痛、腹胀或腰酸。
3.对母子的影响。胎盘早剥对母胎影响极大。尤其重要的是,胎盘早剥新生儿还可遗留显著神经系统发育缺陷、脑性麻痹等严重后遗症。
4.并发症。(1)胎儿宫内死亡。(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一旦发生DIC,病死率较高。(3)出血性休克。(4)急性肾衰竭。(5)羊水栓塞。
哪些情况要警惕胎盘早剥呢?
1.孕晚期出现腹痛腹胀、阴道流血及阴道流液,不能缓解。
2.孕晚期出现规律性下腹痛,阴道流液,阴道流血增多似月经量。
3.胎动明显减少或消失。
4.发生腹部撞击或挤压。
5.有合并症及高危因素的宝妈需定期产检,与医生有良好的沟通,对出现任何不适均需及时就诊。
胎盘早剥的预防措施
1.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2.避免长期仰卧位,改变体位需缓慢。
3.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运动及不当使用腹部压力,如蹬脚踏车、高难度瑜伽、仰卧起坐、用力解大便。
4.外出需家属陪同,避免去人多处。
5.孕期高血压及慢性肾炎者,要积极治疗;高危病人不建议外倒转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