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2019-12-31赵靓

知识文库 2019年23期
关键词:老房子房间美术

赵靓

课堂中的提问是一项引思、激趣和设疑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提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目前形勢下,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实行有效的提问策略,已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一道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部的不断改革,美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从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来看,尽管教师企图通过提问方式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显然效果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出课堂提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就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提问方式进行优化与创新,探索更有效的提问策略。

1 美术课堂教学提问中常见的误区

1.1 问题“过多”

美术课最讲究“精讲多练”,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几乎每堂课都会使用许许多多的提问,而随着教师的提问越来越多,我们并没有看见学生的回答越来越精彩。这些频繁的问题,使学生来不及自己去探究思考,思维浮躁化,探索浅尝辄止。

1.2 问题“过难”

在课堂教学时,有的教师提问内容难度太大,过于空泛。

1.3 候答“过快”

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十分大,很多教师只站在自身的角度,并未真正放下身段,为了节约课堂上的时间维持教学进度,刚提出了一个问题,就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是没一会就要让学生开始汇总交流。使得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

1.4 语言“不精准”

教师美术语言的随意使用以及没有意义的重复出现,充斥着课堂,让听者难为听,让学者难为学,美术“美”得很累。

2 美术课堂教学提问的优化策略

2.1 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问题要“准”,目标明确,言简意赅。若无的放失,任学生的思维如脱缰的野马,是没有价值的。我们要像放风筝一样既不能拿着不放,又不能放手不管。如何把握“度”,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找准重难点,再精心设计出问题。我们在问题设计上必须找准切入点,把握教学的内容的核心,一方面: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差异。

如《下雨啦》针对怎样才能表现出下雨的感觉?设计如下问题:

一开始,播放下雨的声音,让学生仔细聆听、安静体会。

问题1: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雨声。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

问题2:“下雨时人们的姿态或者动物的姿态是什么样?”。

学生很容易答出:“街上有的两人共打一把伞;有的骑车人穿着雨披;有的穿着雨衣戴着雨帽;有的穿着高筒雨靴……”

问题3:“下雨了,走在大街上的人们会有哪些动作”?“有的人把包、报纸之类的东西顶在头上遮雨跑;有的人打伞、穿雨衣在雨中嬉戏……”

问题4:“怎么表现不同的雨?”“可以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以及细小的形状来表现。”

2.2 表述语言要通俗易懂

让学生明白你的问题是什么意思,从而能够理解问题,并做出回答。有的教师美术专业水平很高,但是问的问题过于专业,学生难以理解。例如:案例《对比色与和谐色》,

提问方式1:这两幅作品在色调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

提问方式2:两幅作品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你能用适当的词形容画面色彩给你的感觉吗?

学生1:第一幅画感觉热闹,第二幅画感觉平静。

学生2:躁动的感觉。

学生3:感觉很安静。

问题2:每幅作品都是以一种颜色为主进行表现的,你能看出两幅作品在用色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用了相近的颜色。

学生:相近的色彩里还有一点跳跃的颜色。

教师的提问用了专业名词,色调。四年级小学生对美术专业名词理解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提问过于专业,学生的回答就只能从听懂的字或词来进行回答。学生就知道色彩的色,所以就将直接看到的颜色回答出来。案例中第二种提问方式教师运用了学生能够理解的美术语言进行提问,通俗易懂,所以学生理解到位,回答问题比较轻松。

2.3 提问要有层次性

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本身和提问对象的层次性。要问得有层次、有坡度、有梯度、有台阶。设计“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兴趣。要上好一节课,需要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老房子》的教学中感知“老房子的美”阶段分4——5个问题:

问题1:老师想问你们都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了解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内心。)

很快就有了好多回答:“高楼、电梯房、自动化小区……”提问2:“那你们住过这样的房子吗?它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

生:“因为它是老的、是旧的、是丑的……”“在你们眼里这又老又旧又破的老房子,我对它却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在这样的老房子里不但能找到我童年的记忆,更有着咱们祖先的智慧。”

问题3:“请你们仔细看看照片,有什么问题可以问问我的啊?”

(学生就老房子的房龄、沿河而造房子的原因、瓦片排列方式进行探讨,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

问题4:“听完老师导游般的配乐朗诵,你现在对老房子又有什么感觉?(由浅入深,老房子的古朴美已经潜移默化地烙印在每位同学的心里。)

表现“老房子的美”阶段分3——4个问题:

问题1:“看老师手中的黑卡纸适合表现老房子的哪个部分?”

生:“屋顶。”

问题2:“老师为什么用撕而不用剪来取得屋顶的形状?”

生:“撕更能表現老房子的古朴之美。”

问题3:“这位同学画墙壁的线条很流畅,能让你联想到老房子的模样吗?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问题4:“如果说屋顶是老房子的头发,墙壁是老房子的脸庞,那什么是老房子的五官呢?”

上面的教学片段教师提了一个简单的装饰葫芦的问题,看似简单,但是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中任意遨游,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创意。经历了一次从构思到组织,到完成的完整的想象思维过程,为下一步进行创作提供了资源,同时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

2.4 提问语言要“精准”

教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美术语言时要斟酌再三,反复实践,不应该是课本语言文字的简单重复,也不应该是漫无边际、远离课本的说教,而应该生动、准确地将课本语言转换为某种易于学生接受的信息。用逻辑严谨、简洁明了的美术语言,从生活走向艺术,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美术的世界,通过讨论交流有关绘画的鉴赏,表达相关专业知识,用美术的眼光去认知美、感受美、发现美。

例如:案例1《漂亮的房间》老师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房间各个主题之间不同的美出示了以下两图,图①、②并

提问方式1:你喜欢哪一间房间,为什么?

提问方式2:分别给这两间房间取个名字,你觉得这个名字和房间有什么关系?你能概括出这两间房间的主题吗?

提问1:目标指向不明。“喜欢哪一间”这个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个人审美倾向,选择的自由度比较大,答案自然不会是唯一的。“喜欢哪一间”会让学生更趋向于选择而忽视比较和辨析这样学生就很难体味不同房间主题带来的美感。

提问2:教师提问“分别给这两间房间取个名字,你觉得这个名字和房间有什么关系?你能概括出这两间房间的主题吗?”问题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学生会发现不同的房间主题给房间带来的特有的美感,有效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总而言之,美术课提问是一门艺术,作为美术老师要进行美术教育创新首先应该在“问”字上狠下功夫,提问要经过反复思考、精心设计,使问题不提不行,学生不答不行。要把握时机做到温火适度,恰到好处。让多样化化、趣味化的提问取代单一、枯燥无味的提问,并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的提问艺术风格,营造出良好的、积极的、活跃的、有创意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正如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周城小学)

猜你喜欢

老房子房间美术
一间老房子
房间
美术篇
看不见的房间
房间,这是我的房间
老房子
锁在房间里的云
老房子饿了
老房子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