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构建,一个引导”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2019-12-31及方华姚金环王桂霞
及方华 姚金环 王桂霞
立足新工科,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以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两个构建,一个引导”的方式,构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机制,构建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产学研培育基地,通过学校相关政策的引导,帮助青年教师切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专业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和扩散的速度非常快,新兴技术和各领域创新成果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前几次工业革命。中国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此次工业革命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密切分析了此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了伴随着此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将会造成的影响。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之下,工程领域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调整,从而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新工科, “工科”是实质内容, “新”是发展取向, 不仅要把握好这个“新”字, 而且还不能脱离“工科”本质。工科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向社会输送满足社会需求的大批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将其培养成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人才,这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实践教学作为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环节,尤其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这个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极强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不断深入,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影响工程应用型人才培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绝大部分的应用型工程高校当中,青年教师往往都是“从校门走向校门”的年轻博士,理论教学经验不足和工程实践能力缺乏的事实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所培養的学生同样缺乏工程实践能力,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工程教育质量的恶性循环,对我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之外,目前针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流于形式,工程实践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浪费时间的同时还丧失了大好的学习机会。加之现今学校和青年教师仍然存在重科研、轻实践的倾向,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仍然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缺乏考核、激励和引导政策。在2017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院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工科教师队伍“非工化”趋向日益增加,工程设计和实践教育严重缺失,这一状况亟待加以扭转。
“两个构建,一个引导”指的是构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机制,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安排,有组织的安排青年教师走进企业单位,深度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与此同时,构建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产学研培育基地,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实习和培训机会,鼓励青年教师与企业进行项目的联合申报,使教师始终保持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通过校企合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面临的攻关课题,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为企业创造利益,从而维持长期合作;为了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必须以学校相关的政策为导向,以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教师完成相应的工程实践项目。
第一,学校应该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计划与企业挂职情况,构建岗前培训机制,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进行挂职锻炼。根据教学情况的具体需要,有组织的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通过挂职锻炼,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宽其专业视野,与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具体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提升工艺流程的设计能力。为了避免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屏宣科,达到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青年教师可以根据所受课程特点与授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选择合适的化工企业进行挂职,深入到设计一线,参与工艺路线的设计,帮助企业解决攻关难题,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2)深入学习生产工艺。掌握生产工艺中涉及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和工艺条件,同时学习工艺路线、技术经济指标和回收利用的方案设计,结合理论教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丰富自身的现场工程实践经验,并贯穿进今后的理论教学之中;3)提高安全意识。现如今生产安全问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我校的很多毕业生都工作在生产一线,因此青年教师应该借助挂职锻炼的机会,深入学习安全知识,然后反哺教学,为今后学生进入工作单位建好安全防线;4)学习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了解生产设备和工艺运行的注意事项,掌握基本的设备维护技能,有助于青年教师在实际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对设备损坏的突发情况,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此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
第二,学校应该帮助青年教师构建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产学研培养基地,并帮助青年教师申请产学研项目。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在帮助教师成长的同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青年教师通过产学研培训基地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与企业共同申报项目或参与企业项目。通过对企业生产模式的深入了解,如生产工艺、厂区布置、设备运行等方面进行深入接触,结合自身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以及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情况,与企业共同申报相关科技计划项目并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为校企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撑,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地方的经济建设;2)关注生产前沿与先进技术。通过产学研项目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熟悉各个产品的生产环节,掌握目前的先进技术和发展前沿,然后及时融入到目前的教学环节当中,作为案例分析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第三,充分利用政策导向作用,增强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并以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政策规范青年教师完成工程实践培养任务。充分发挥职称评定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职称考核并践行。在教师的日常考核和职称评定方面,重视对教师工程实践水平的评价,重视对教师工程实践成果的认可,将工程实践能力作为评审职称的条件之一,没有参与工程实践锻炼者或没有工程实践锻炼成果者不能参与职称的评定,以此方式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2)通过激励制度和奖励政策激发工程实践意识。应进一步加强针对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激励制度,如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引入工程实践案例,以教学整改评比的方式展开,同时在培养学生专业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成果突出的教师和团队,给予相应的奖励和经费支持;3)针对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开展单线条评审,在参考正常评审条件的基础之上,对有工程实践能力并且可以将工程实践经验融入课程教学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加分项,从而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到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工作中,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
结语:按照国际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学生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对象,应该具备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践的能力;而教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其专业水平、工程背景和实践能力必将影响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从工程教育的传承考虑,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已是大势所趋。
本文系2018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名称:基于专业认证的化工专业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改革与实践(2018JGA177)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