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家可归”的球迷

2019-12-31张丰

支点 2019年11期
关键词:辽宁队上港球迷

张丰

9月的一天,我去日本琦玉2002球场看浦和红钻和上海上港两队的比赛。周围都是浦和的球迷,作为中国人,我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上港踢得不错,最后比分是1:1。浦和红钻主场依然不胜,但是由于客场曾经2:2逼平上港,他们依靠客场进球多的优势晋级了。走出球场,身后传来歌声,尽管比赛已经结束5分钟了,那些铁杆球迷依然没走。比赛90分钟,他们有60分钟都在唱歌,虽然唱来唱去就那么几首,却不知疲倦。

身边突然传来亲切的汉语:“太可惜了,下一场就看恒大的了。”在浦和的主场听到母语,就像遇到了亲人。但是,这句话仔细品味,却感到有点怪异:上海上港和广州恒大,在国内联赛中是死对头,一个球迷怎能既爱上港又爱恒大?

我能理解他的感情,其实我也差不多:至少在这一刻,我们都是中国球迷,而不是哪一支俱乐部球队的球迷,这出于一种朴素的爱国情感。但是,對我来说还有一个凄凉的真相:我还真不是国内哪一家俱乐部的球迷,因为所生活的城市没有中超球队。

20年前,我在青岛读大学时曾去现场看过青岛队和辽宁队的比赛。那个时候的辽宁队,拥有李金羽、肇俊哲和李铁,正掀起一场青春风暴,当然也征服了我。坐在看台上,周围都是青岛人,连青岛话都听不懂的我小心翼翼,不敢大声喊出自己的主张。

浏览国内体育新闻网站,会发现北京国安和山东鲁能的球迷非常“敌对”,但是他们又同时“攻击”广州恒大的球迷。国安和鲁能都是老牌劲旅,但近几年恒大和上港横空出世,球迷的心理耐人寻味。看着这些球迷充满热情的争论,我心生羡慕:不管怎样,他们都拥有自己的“主队”,周末全家穿上球迷服装,就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这种生活方式,是发源于荷兰和英国的“现代社会”标志之一。乔治·奥威尔曾经混迹于英国底层,写煤炭工人的悲惨生活,但即便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国矿工,周末也会去看足球比赛。这是典型的“都市性”——大量人群聚居在一起,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吃穿)后,还有更进一步的追求。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间有所波折,这几年重拾发展势头,联赛的上座率已经相当可观。这和恒大、上港这样的财团推动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那时开始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走向深入。中国大城市开始聚集大量“新市民”,他们离开故乡来到新的城市打拼,在落户、买房之外,他们需要更进一步的认同感。

成为所在城市球队的球迷,就是一个最好的路径。在英国,像伦敦、曼彻斯特这样的大城市,会有好几支球队。一个家庭,可能祖孙三代都是一支球队的球迷,哪怕是球队降级,这种忠诚度也不会改变。相比之下,中国球迷和球队的关系还处在热恋期,既甜蜜又不稳定。球队成绩下滑或者降级,球迷就会失望离开。球迷想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园,却也并不容易。真正的“家园”,需要时间,更需要自己真正的付出。

按这个标准,或许上海申花的球迷最为可敬。最近几年,上港队崛起,但申花球迷依然忠于自己的球队。评判城市化的纵深水平,可以把球迷与球队的精神连结作为一个参照物。

猜你喜欢

辽宁队上港球迷
抗“疫”战场,彰显“上港”担当
2018-2019CBA半决赛辽宁与新疆技术统计对比分
CBA新王:辽宁
第十三届全运会男篮冠亚军攻防能力对比分析
中国球迷
上港集团控股锦江航运
球迷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