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2019-12-31彭亚青
彭亚青
[摘 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很多老师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即使在探索中不断发现新的方法,但似乎总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喜欢写作。生活是写作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必须结合生活,融入生活,并且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深层的挖掘,不断提升,不断改进。
[关键词] 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作文教学一直是很多老师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即使越来越多教师开始重新审视作文教学,探讨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但实际路途依旧是摸索前进。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老师提出了作文要回归生活。与其说是回归,不如说是把生活带入作文教学,二者互相结合。因为作文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单线条回归,而应该是一种融入。到底如何融入生活,在教学中实际操作该如何做呢?
一、生活是写作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作文是一种个人化活动,它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写作是一种生活体验。有情不抒不快,有感不发不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正是人性最本真的“写作需求”,也最易于打动人心。因此,我们的写作在内容和情感上,需要“真”——真实、真切、真诚、真挚。作文教学也需要返璞归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真实的情感就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因此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生活是作文的源头”的教学理念。
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习作教学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从最初表达生活的点滴,不论长短,鼓励其修改。通过更多的美好作品的浸润,供其模仿改进,形成自己语言风格。在漫长的教学中,老师给予学生的就是充分的与自然与生活接触的机会,观察、思考生活的敏锐,给他们真正打动内心作品的滋养。作文教学本就是一项艰巨而广泛的任务。没有了敏锐的眼睛和细腻的情感,再多的技巧也变成了枯燥的文字,没有血肉的灵魂依旧少了触动的愿望。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面对的是精细化解剖作文的方式,让学生读懂其中的滋味,让其触及文字感性和理性的锋芒。同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尝试指导他们去看平时没有看到的风景,仿佛显微镜一般去观察细腻的微观世界,从而让学生留意到身边的人和事,用全新的眼光去写作,去开拓自己的领域。
二、源于生活的素材需要精心筛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衣、食、住、行,接触到美丽的大自然,接触人与社会,这些都是学生作文真正“活”起来的源泉,而“作文”正是他们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但是每个人的视角和想法是不一样的。我们看见世界美丽的一面,也会看见复杂的一面。很多学生在这些复杂中寻找宣泄口,增加了内心的彷徨。要切实在作文教学中体现生活,老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作文的材料的筛选
生活处处是作文教学的材料,从美丽的春夏秋冬,到身边的每个人,每样事物。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是一直在强调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发現生活吗?这些强调似乎无法真正帮助他们的作文,也无法改进作文教学。也许学生需要的是教师实实在在的生活或行为的引导。每个人的体验是相似的,但那也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从实践的体验中寻找懂到写作的突破口。所以作文的材料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如果说大家的生活大同小异,基本内容差不多,但我们发现对作文的筛选的差异就在于阅读量,在对困惑的思考解决中产生不同。
例如很多学生喜欢在写作中选择“三送”(送伞、送医院、送礼物)题材,同样作文“送”,就有《羚羊木雕》这样的佳作。在这样类型题材中,对比归纳出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和选择视角,对矛盾冲突的把握,就是这篇文章给学生带来最好的提示。筛选信息中最重要的就是突出细节描写和人物冲突,这也成为阅读文本的教学重点。
2.情感、主题的选择
任何的作文和作文教学都应该有它的立意,即准确的作文和作文教学的情感和主题。人的情感是丰富的、散漫的,而作文教学是必须训练学生集中一个情感和主题的。在目前的写作教学中存在偏离主题、情感模糊等问题。明确自己内心的情绪,并不一定就能把握文章的情感和主题。换言之,作文教学应该增加一项情感和主题的表达选择。在情感中选择适合的加以升华,提炼出最佳的主题。另外,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是同时存在的,生活的本源也是好与坏的结合体。我们的作文教学同时要训练学生看待世界的视角。客观真实地看待假丑恶,积极努力地寻找真善美,学会内心和生活的平衡。最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一步步知道自己的真实情感,老师不断用美的情感熏陶和滋养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作文生活化教学需要深层的引导
很多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既然作文要写真情实感,写真人,说真话,但当我们同学实实在在按照生活的原样原貌好不辛苦地写出来时,为什么一点都不觉得写得美呢?要知道作文虽然可以写出很复杂的生活,但作文的一切都源于你的主观思考和情感。而生活就不同。所以,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是不同的。真实地反映生活并非按生活的原样写出来。写作应是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概括、提炼,如果完全像自然主义那样拍摄生活,复现客观真实,那只能是呆板、粗陋的。作文的真实,应是材料的真实和表情达意的真实。材料的真实要求人、事、物、景要与生活一致;表情达意的真实,就是文中的“情”与心中的“意”要一致。在现实主义,存在着一种描绘和规范,真实与训谕的张力。因此,对生活,既要入乎其中,又要出乎其外。写作时,调动积累,发挥联想和想象,对生活中不同时空的“事实”提炼、剪切、粘贴,虚拟特定的情景,运用语言艺术对生活进行审美的表达,赋予其以更多的智性和灵性,以使读者获得虚实相生的美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生活的感受充分地、富有真情地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一个灵动的“自我”。
老舍先生说过,文学真实来自生活真实,但它不是某种生活现象真实的、肤浅的、片面的复现,而是对生活本质真实的艺术提炼与概括。生活真实往往是零散的,我们须使之集中。真实中往往有金子,也有泥土,我们须去粗取精,详加选择与提炼。一句话,不要完完全全地照搬生活,把生活里真实的本质现象反映出来,这就是真实。 在作文教学中,适当的语言技巧显得很有必要,这也是区别生活的一种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多样结合,使语言充满艺术感。犹如朱自清的《春》,多少春天从我们眼前走过,我们独爱那一年的春季。变化的语言文字,真切的热爱,还有那朗朗上口的音律,春就是真实的季节,但作者笔下的春天却给了我们重新看待春天的视角。这就是提炼过后的现实生活。
作文教学的内涵是非常丰富和神奇的。在广义的理解上,生活就是作文教学的源头,不论是写作教学还是情感教学。我们都在探讨作文本源的问题,其实作文教学也是我们中学教师最为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学生写什么?老师教什么?一切都能从生活中寻找到,更需要从生活中去提炼。我们必须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看到、感受到生活,把生活带进作文,在作文中体现生活。这需要我们老师在材料和情感上的引导,帮助学生真正理性思考。学生青春懵懂的激情,老师理智健康的延伸,让我们看到生活虽然很单一甚至残酷,但加工提炼和思考过后的美依旧温暖如初。让作文教学和情感教学共同渗入到真实的人生中和写作中。
参考文献
[1]成浩.为生命的真实而作[J].人民教育,2010,(11).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张芳. 回归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J].阅读与作文(高中),2010,(09).
责任编辑 邓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