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对策

2019-12-31王世京

决策探索 2019年24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群众基层

王世京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党的十九大鲜明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大力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已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中央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惠民、文化人才支撑、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品牌提升等举措,使得公共文化服务迈上了新台阶。

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做好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工作,才能提高基層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一、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现实意义

(一)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共享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不仅包括经济、政治、社会领域的共享,也包括精神文化领域的共享。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进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公共文化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人口众多,地貌复杂多样,交通通讯设置很难覆盖到每一个角落,导致公共文化服务末梢向基层延伸存在一定困难,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在一些偏远地区严重受阻,影响了共享发展理念在基层的贯彻落实。这就迫切要求基层政府着力创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机制,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使公共文化资源更多更好地惠及全民。

(二)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党中央持续加大了公共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但由于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分割影响,经济社会特别是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这就迫切要求把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目标,着力改革公共文化设施投入机制、产品供给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以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三)是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的迫切要求

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之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既要让人民平等参与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更要确保人民公正平等享受文化成果。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硬权益”的保障,但对于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尤其是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权益保障不够。这就要求基层党委和政府在今后要切实保障人民共同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等权利,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是实施“文化扶贫”的重要抓手

“文化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当前的扶贫工作多是从经济物质上进行帮扶,而通过精神、智力、文化等方面进行的帮扶则相对较少。因此,提高当地人民文化素质、满足贫困人口文化需求,塑造摆脱贫困的精神之魂,已成为当前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当前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健全

虽然基层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因历史欠账太多,经济实力有限,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依旧较为匮乏。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文化站建设,基础设施简单、落后、陈旧,活动设备欠缺,根本无法开展文化活动。

(二)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不高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严重影响,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党员教育中心、农技推广中心等场所无法与农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导致供需严重错位、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结构性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不仅浪费和闲置了仅有的公共文化资源,还使得党中央文化下乡和文化惠民政策的初衷无法实现。

(三)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一是组织体制上,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混乱局面,致使部分基层文化建设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二是评价体制上,过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考评的显性指标、轻视文化设施建设的利用程度这个隐性问题。三是投入机制单一。目前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主要还是依靠县财政,当地政府在倡导、鼓励社会投资方面的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公共文化资源产品供给端相对滞后

一是受传统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公共财政仍然较多地投向经济状况较好的发达地区,农村文化产品供应严重不足。二是政府过度包办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基层文化市场发育不足、内容陈旧、形式单调、实用性差,人民群众参与和感兴趣的程度不高。三是公共文化产品质量不高、更新缓慢,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四是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文化市场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倾向。

三、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对策

(一)全方位完善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设施网络建设

继续按照“文化强国”战略的标准,持续推进标准化、便捷化、大众化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在县域中心进一步完善“三馆一院”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打造高端文化设施,以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体系和服务功能,扩大中心城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使城区居民进一步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继续深入拓展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在人口较集中的自然村,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同时,要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为各级公共文化场馆配齐配强设备。

(二)全面完善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产品供给

继续实施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在各种传统和重大的节假日,继续组织开展各种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活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变过去政府独揽公共文化服务的局面,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服务合同外包、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进一步完善免费开放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免费开放工作经费的正常使用。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

(三)大力推进“互联网+文化”资源共享建设工程

强力发展和实施“互联网+文化”,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手段,提高远程服务能力。尤其是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功能,搭建数字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举措,有效提高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利用效率。特别要加快推进山区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统筹实施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在基层农村实现共建共享。

(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制度保障

可按照基础设施标准化、网络布局一体化、文化活动品牌化、服务供给均衡化、运行机制科学化、持续发展制度化等“六化”标准,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应进一步完善政府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专家咨询制度、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营的公众参与制度、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服务制度;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加强对农村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效果、服务效能等方面的监督和评估,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切实提高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中共南阳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群众基层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