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农村“厕所革命”看环境保护的信念与底气

2019-12-31邓杰夫

知识文库 2019年23期
关键词:厕所革命环保法厕所

邓杰夫

本文通过对“厕所革命”和中国环境法的内容的相关描述,阐述了其“厕所革命”的发展是当今社会自身的需求,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厕所革命”对农村环境的改善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起着很大的作用,而环境法则推动了厕所革命更好的发展。“厕所革命”的发展,亦是中国环境法的发展。从厕所文化到中国环保的法治信念,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信心与底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而厕所文化的繁荣与落后,正是衡量出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则体现了一个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

1 农村环保问题

1.1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问题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主的乡村区域内经历过人工改造或者天然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对于农村环境的污染,首先想到的便是农药污染问题,我国在1983年起使用的农药含量都是以有机氯农药为主,但是由于这种化学物质的利用率不高,故大部分的农药都散失在了环境当中,空气、水体、土壤等均会受到影响。塑料薄膜污染,为了提高农业方面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农民会大规模使用塑料薄膜,但因为大部分农膜都属于非讲解薄膜,其地膜残留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对土壤造成的污染我们称之为“白色污染”。第三便是厕所问题,众所周知农村的厕所数量很少且很简陋,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厕所,只有茅坑。这种简陋的基础设施对环境的影响非常之大,粪便的臭气四溢不仅影响环境,粪水横流也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危害的是我们所有人的公共健康。小厕所即是大民生,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国家对此十分重视,便有了“厕所革命”。

1.2 农村环保问题的解决途径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于中国的发展起着一个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让我们的农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我国制定了《环保法》来解决了农村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问题。譬如,为了解决农村的污水治理问题,《环保法》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农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若出现周围其他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的部门正处于排污的状态,就得必须经过排污许可管理,按规定和要求对污水进行排放。农村乡镇的小企业若想排放污水就必须得向环境部门申请污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若出现相关的违法行为,就算没有达到犯罪目的的也可对犯罪人员实施10-15天的行政拘留。

1.3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

在我国《环保法》的约束下,近年来农村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环保方面活动的参与度也得到了保障。在《新环保法》33条的明确规定下,许多偏远地区的农村也在开始使用环境保护的新科技,专业化厕所替代了以前的茅坑,粪便也能进入专门的化粪池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两块砖,一个坑,蛆蝇孳生臭烘烘”的现象基本已经不复存在。这些新科技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空气质量差,污水肆意排放,农药任意使用等乡村环境治理常见问题。33条第2款还提出了应提高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相关内容,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给乡村建立基础设施,这些举措让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真真切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 厕所革命的发展与环保法的完善

2.1 厕所革命

据相关资料显示,粪便中的病原体所污染的水体会影响人的生命安全,且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数超过50万人,且有许多都是5水以下的孩童。因为全球到现在仍存在很多无法使用安全卫生的厕所的情况,2011年,盖茨基金会启动了他的“马桶重建计划”,由此便有了中国的“厕所革命”。对于厕所问题,中国也一直高度关注着并一直在努力改善,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便在相关报告中作出重要批示,“厕所革命”在中国得以全面展开。

2.2 环保法的完善

2014年4月,我国的《环保法》得到了25年来的第一次修订,并与次年的1月开始实行。该法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力度,新增了“日罚制”的内容,该内容的出现意味着对那些想长时间偷排、超标放排的人起着较好的约束作用,违法行为时间越长,惩罚金额越多。对于当地领导的谎报假报或不报当地污染情况,《新环保法》规定将会对其引咎辞职,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地方政府与环保局的监管人员也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2.3 厕所革命与环保法的关系

2015年开始,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了三年厕所改建与管理活动,厕所革命也逐渐从景区扩展到了全域,从全域扩展到了乡村,从乡村厕所的大规模建设到乡村粪水污水的系统处理,“厕所革命”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国《新环保法》的实施是在2015年1月,几乎与三年厕所改建同时启动,新环保法的出台是对厕所革命能够顺利进行的最大保障,它大大推动了厕所革命发展的进程,真正实现了从“乡村建设运动”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跨越。同时,厕所革命中出现的发展不平衡、缺乏因地制宜的厕所建设等问题是对环保法所未涉及问题的真实反映,为《环保法》以后的修订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只有不断的完善《环保法》我国的环境保护才能更精准的更有效的实现。“厕所革命”与《环保法》二者相辅相成,都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

3 農村“厕所革命”看中国环境保护的法治信念与底气

3.1 中国环境保护的法治原则

1)社会经济共同发展原则。环境的保护与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协调好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这是环境保护的第一步。2)预防与治理结合原则。对于我国的环境问题,我们不但要做好治理工作,更要在预防环境污染方面下功夫。3)合理规划原则。许多环境问题,都是因为缺乏整体布局与规划造成的,要想环境得到改善,就不能只顾自身的利益,应当以大局为重,正确规划合理规划。

3.2 中国环境保护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强调过,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持续的不会停息的工作,是一个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事业。清醒认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正确认识我们制定的法律与我们环境的密切联系,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要求我们要运用战略性定力,要做到稳扎稳打与我们所制定的《环保法》结合起来,一起攻克我们生态文明建设难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一:治理污染是一大攻坚战、绿色是一大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条基本方略、“五位一体”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一,我国一直在努力并践行着,“厕所革命”则是很大程度上的体现。这四个一,不但展现了环境保护的信念还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更体现了我们对于改造生态文明的勇气与信心。

3.3 中国环境保护的底气

从古代开始,我国就投入了大量精力在环境保护方面,从秦汉时期的厕所分蹲汉代的通风设计,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除四害管粪便,再到20世纪80年代的“三位一体”爱国卫生运动,都展示着我国对于环境保护与相关法律的制定有着一定的基础与经验。从旧环保法的制定和新环保法的修订,能看到立法者的立法观念正在与时俱进,《新环保法》在原则制度方面也比旧环保法更能体现立法者环保意识。同时环境保护优先原则也已确立,相关的惩罚力度也在加大,大大约束也违法者的违法行为,大大提高了违法成本,从而有效遏制了环境破坏现象的发生。这些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底气也表面着我们希望努力建设好生态文明的决心。

4 结语

虽然通过“厕所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得到了改善,但是从“厕所”革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仍能看到许多新《环保法》自身的不足与缺陷,生态环境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我们去探索,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从其中汲取经验做出总结,共同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厕所革命环保法厕所
未来猫厕所
厕所
中国计划用“厕所革命”提振旅游业
“史上最严”环保法面临“省考”
环保法首次修订:加大污染惩治力度
记得上厕所
新环保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