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语境中的拴马桩艺术
2019-12-31
拴马桩石雕艺术属于中国传统石雕艺术中的一类,从表现题材及其功用上都有着独特的意义。从雕塑的形象上来说,中国的石雕总的来说不及西方石雕那般来得真实,更能再现物象本身的造型结构。中国的石雕受中国绘画的影响,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精神融入了石雕之中,使石雕所表现的形象造型个性张扬,任意挥洒。西方雕塑更多地追求细腻写实,注重在造型精准的基础上表现物象的精神。而中国的石雕造型则是重在表现精神,有重神似、轻造型的特点。其中拴马桩石雕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符号和相对自由的散漫情怀。这种民间的自由心态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元素,而这种思想元素与中国的水墨精神又有着既微妙又直接的联系。
从审美特征上来看,拴马桩艺术本身就是纯粹的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将这种传统符号特征与水墨相结合,进行另一个艺术语言的转换与表现,这样又加强并丰富了其审美的特征,还使得其艺术符号更加的鲜明。同时,对中国水墨造型语言也是一个全新的考验与认知过程。
守望之十 136cm×34cm 纸本水墨 2018年
守望之九 136cm×34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水墨随着时代进程也在自我蜕变。在当下的生活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同以往截然不同。我对拴马桩艺术的关注及深入思考的过程,也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的微妙变化,这也是我萌生用中国传统水墨语言去诠释拴马桩艺术的原因所在。这种题材在中国画传统题材中是全新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艺术语言的表现问题,但是这些所谓的问题恰恰是我研究水墨表现语言的动力所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勇气去思考笔墨语言的重新组合,其实这才是艺术创作本身的魅力所在。
在造型方面来看,拴马桩的造型基本来源于客观生活。所以,它表现的是一个别具生活情趣、民俗色彩的世俗社会。其中一个可以经常看到的表现题材是狮子。石狮是中国官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也是祥瑞文化的特殊符号。这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精神崇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雕的表现手法上,更注重夸张狮子头部,意在营造一个视觉点,这是对形象精神特征的主观强调。而雕刻的过程中也运用独特的透视法则,更注意形而上的写意精神。这也是前面所提到的,也正是这种雕刻过程中渗入的写意精神,使得拴马桩在进行水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契合点。
造型上的这种写意方式与中国绘画线条的运用有着同样的表现意味。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在表现造型时就非常注重线本身的质量再现,这里面包含的并不仅仅是单纯表象上的线条,它具有厚度、质感、浓淡、虚实等等一系列的微妙变化。而这些变化实际上都与物象造型的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线条与水墨块面关系也在这个塑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这种水墨的塑造与中国传统美学体系中的“尚意”“任自然”是一脉相承的,这其实就是写意精神。
这种“写意”的思想在中国绘画中起源也很早。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实际上就是对写意精神的充分体现,这其中就已经指出了绘画贵在表现内在的神气和韵味。拴马桩的造型规律恰恰符合了这种重气韵的表现手法,并且与水墨语言的表现规律相互呼应。这对以笔墨的艺术语言去表现拴马桩有着积极的影响,从而也促使其表现的笔墨手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笔墨表现规律。
中国水墨与拴马桩艺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但将两者相结合,从而形成以水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语言,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民间艺术是一条岁月之河,这条河流奔腾不息,浪花无尽。
今天我们能尝试用水墨与它们来对话,来咀嚼与品尝这样的艺术结合,这是发自内心对传统绘画、对民间艺术的尊敬与热爱,也希望这种水墨语境中的拴马桩艺术能够进入城市的生活文明中,让更多的人通过这种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的更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