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2019-12-31段雁平
段雁平
(山西省右玉县中医院,山西 朔州0372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形成急性血栓,影响心肌血氧供应所致,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综合征,若未进行及时治疗可能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上常应用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2]。丹红注射液具有通脉舒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探讨了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右玉县中医院收治的12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男35例,女28例;年龄45~78岁,平均(62.63±3.58)岁;病程1~10年,平均(5.24±1.35)年。观察组男34例,女29例;年龄47~79岁,平均(63.25±3.47)岁;病程1~9年,平均(5.17±1.2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3],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胸痛或胸闷不适,发作时无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但会出现心电图ST-T改变。②中医辨证标准[4]:主症以心前胸闷或刺痛为主,伴有心悸气短,乏力自汗;脉象沉涩紧、细弱;舌淡红,苔白腻或薄白。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按照规定用药,能积极配合治疗;患者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有急慢性感染、急性心肌梗死、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全身炎症性疾病、相关药物过敏史、治疗依从性差及中途退出者;有严重系统性疾病者;患有抑郁症、癫痫等精神疾病者;对丹红注射液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17)口服,每次30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396)口服,每日1次,首次30 mg,之后每次100 mg;硝酸甘油注射液(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649)治疗,将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以上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将30 m L丹红注射液(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加入25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两组临床疗效。②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③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 L,离心分离出血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MP-2水平,采用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Hcy水平。
3.2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心电图检查ST段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心电图检查ST段下移50%以上;无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5]。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胸痛发作时间和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痛发作时间和心绞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胸痛发作时间和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胸痛发作时间(min/次)治疗前 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次/d)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3 5.59±2.32 1.23±0.81△▲5.42±2.23 1.69±1.38△▲对照组 63 5.60±2.28 2.43±0.88△ 5.40±2.21 3.79±1.46△
(3)血浆Hcy及MMP-2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浆Hcy及MMP-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Hcy及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浆Hcy及MMP-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Hcy(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MMP-2(ng/m 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3 17.11±7.18 10.28±4.36△▲73.46±9.82 44.75±4.64△▲对照组 63 17.62±10.24 13.59±8.28△72.13±9.78 53.42±8.47△
4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特征为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破裂及冠状动脉痉挛,使血小板活化、聚集,形成急性血栓,进而导致心肌血流量急剧下降,引发心绞痛症状。炎症标记物血浆Hcy在动脉硬化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表达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为Hcy通过氧自由基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对血小板造成损伤,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6],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然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从而促进MMPs的表达,促使炎症的发生。MMPs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酶类,可调节斑块的稳定性。其中MMP-2可降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中的细胞外基质,影响斑块的稳定性,可能出现继发性血栓,参与血管平滑肌的增生和迁移,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出现心绞痛[7-8]。
丹红注射液是由中药丹参及红花的提取物组成,其中丹参活血化瘀,行血止痛;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缺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清除氧自由基,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可协同性的稳定斑块,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进而改善心肌缺血症状[9]。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陈凤琴[10]研究结果相似;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Hcy及MMP-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浆Hcy及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尹成淑等[8]研究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浆Hcy、MMP-2水平,疗效确切,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