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醫未來:因利乘便,聚力澳門中醫中藥發展

2019-12-30周稀鳴

澳门月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醫生醫療治療

中、西醫新視觀:

互為配合,各盡所長

中醫藥在澳門已歷百餘年,並且深入民心。以前,澳門醫療條件尚且不完善,中醫為保障底層社會華人的健康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由於家庭的淵源,尤記得小時候在自家鋪頭門口幫祖父揀藥熬藥,為街坊分派涼茶防暑。但是由於歷史原因,澳門醫藥發展一直比較偏向西醫的,尤其在社會動盪的年代,居民生活條件差,各類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而感染的傳染病比較多發,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以擅長殺滅細菌而聞名於世的抗生素被廣泛應用。相對而言,中醫中藥對細菌感染控制的及時性和治癒效果所發揮作用就沒有那麼明顯。因此,西醫在澳門發展一枝獨秀,而中醫從那時候開始日漸式微。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市民生活條件變好了,感染性疾病少了,反而一些亞健康之類的“現代病”興起,因之不符合西醫學有關疾病的臨床或亞臨床診斷標準的症狀,令西方醫學難以施展拳腳,而中醫以其證候特徵、辨證論治及預防、康複、調攝規律所長,則表現出獨有的優勢。所以大家又重新重視中醫。

總體而言,由於歷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漸漸形成了今天澳門獨特的中西醫體制結構:在公營體系裏以西醫為主,中醫則比較微小;而九成的中醫資源則為私人機構。亦由於在法理上促成澳門醫療體制的獨特性:中醫不能開西藥,西醫不能開中藥,使得中醫和西醫很難結合一起看病。這點和內地不同,內地中西醫往往同在一個醫療機構裏,兩個體系是串聯的,密切聯繫,相對有更多交流。當前,澳門中醫面對的多是經西醫治療之後的“二手病人”,這種情況考驗一個中醫生許多問題,比如一個阿婆到中醫診所治療咳嗽,中醫生就會問她是否看過醫生,而她必然都曾在公立醫院急診、衛生中心看過,甚至看過數次。阿婆可能還有心臟不好、血壓高食緊血壓藥、糖尿食緊糖尿藥等的情況,她會問現在吃中藥,其他藥是不是可以停了?或者可以一起吃呢?之前的西藥還能不能吃,中西藥一起會不會有問題?等等。這就要求中醫生不僅要具備高超的中醫術,更需要掌握一定的西醫知識,要懂得這其中不同的藥有沒有衝突?幾種藥一起又會產生什麼副作用呢?因為藥物劑型不同藥理有別,這種情況下對中醫生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澳門中醫生的學制體系與國內高校中醫專業的課程比較接近,有六成是中醫學知識,此外還要對西醫藥理、生理、解剖等進行學習,亦可謂學貫中西。通過這些系統的學習,一個院校畢業的中醫生才能對病人吃著什麼西藥,有什麼禁忌有基本的瞭解。這是形勢造就的中醫生成長之路,當然也逐步成為中醫生的技能優勢。中醫生雖然不能開西藥,但是對西藥的藥理有基本瞭解,可以理解不同藥物之間的反應,起碼不能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只有懂得中西藥的差異和互相產生的藥物反應效果,那麼才能發揮中醫藥對西醫、西藥的協調配合作用。

我們還應該理性地看到,中醫不是萬能的,西醫也不是萬能的。即使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人類在種種病魔面前仍顯得軟弱無力,甚至束手無策。中醫、西醫都各有所長,有許多治療的優勢病種,如果兩者能優勢互補,人類和疾病做鬥爭的思路就會更開闊,治療的手段和方法就會更豐富,臨床的治療效果就會更滿意。因此,在現代醫療保健領域裏,普遍的觀點認為中西醫配合應用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比如癌癥病人,做完化療之後,都會選擇中醫來做輔助康復。而有的病通過西醫和手術治療會比較好,中醫生也應該引導好病人作出更好的治療選擇。只要有利於治療康復,無論採用哪種醫療體系都值得鼓勵。當前,雖然澳門中西醫兩個體系的磨合仍需時日,但中西醫互相配合,吸收彼此長處,將是未來醫療保健的趨勢。

困難與機遇同在,

因勢利導發展

澳門是一個微型經濟體,空間狹小、資源有限,除了體制結構導致的中西醫業態發展不平衡之外,同樣存在其他行業所面臨的人才流失、就業環境惡劣等問題。相比於過去,近年來讀中醫專科的年輕人和中醫專科畢業生投入中醫的數量都逐年減少。人才環境其實存在不斷惡化的趨勢,一方面,讀中醫的學生在減少;另一方面,即便每年從澳門或內地高校畢業二十幾個中醫生,往往也只有幾個留在中醫這個行業裏,人才留存率非常低。培養一個中醫生需要花很多資源,但若畢業後就業問題都難以解決,抑或從業後的收入還不如一個莊荷高,必然導致人才流失。澳門中醫生主要集中於私人醫療機構,而目前中醫供需處於相對平衡、飽和的狀態,從業界回饋的聲音來看,澳門私人中醫醫療機構中只有三成可以微薄盈利,大部分都只能維持生存的狀態,甚至無法生存,很多診所生存尚且困難,更遑論提供多少就業崗位了。即便中醫生有理想自己開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亦非常巨大,包括租金、牌照都是問題,通常要半年以上才能拿到牌,而這期間都在消耗大量的租金、人力、裝修費等,在開業前都可能要幾百萬。因此,很少人敢冒這個險。

澳門還有個問題就是沒有一個正規的地方讓中醫學生畢業之後繼續進修,倘若沒有平臺給青年醫生去進行業務提升,久而久之,必然阻礙他們的技術、經驗增進。這方面的需求目前主要依靠社團來自覺承擔這個工作,以中醫生學會為例,每年都會定期舉辦內部的進修、交流,邀請業界權威,以令中醫生更新補充知識,擴大視野、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創新能力,以適應科技發展、社會進步和本職工作的需要。

澳門中醫生就業環境和發展空間存在客觀的現實問題,這也促使業內朝著“縱橫深闊”方向拓展。近年來,人們對自身的健康日益關注,涵蓋健康生活方式、常見慢性病及其預防、家庭急救等領域的家庭保健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而中醫生因其掌握醫養保健一體的技能,所以在“家庭醫生”的概念引導下有了更多職業機會。比如澳門中醫生公會下屬很多中醫生會員,都往家庭醫生發展。中醫生的角色,既可以包攬日常多見的傷風感冒、傷科診治,也可以為老人保健、家庭保健等提供保健服務,此外,中醫生亦兼備一定的西方醫學知識,對於不同疾病可以作出比較科學的預判:哪些適合通過中醫來處理,哪些需要轉介到醫院以西醫來治療。因此,中醫生未來的發展,可以定位“最好的家庭醫生”,從醫護到日常飲食保健,發燒、老年骨折等,慢性風濕,都可以通過中醫診所解決。中醫生實際上集合了保健師、營養師、醫師的身份。推進這一理念,無論對於中醫生職業發展,還是對市民醫療服務需求、政府醫療服務投入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融入越來越緊密,相關政策進一步釋放,推動了兩地中醫藥行業的發展,實現了區域資源共用、相互學習、共同發展。大灣區,尤其是其中九個內地城市,經濟發展成熟,人口基數大,醫療服務需求缺口大,對於中醫生職業發展也帶來了無限的機遇。近年來,業界不斷加強澳門與內地的交流,安排一些有興趣回國內發展的醫生,掛職於國內社區、私人醫療機構、醫院等,給他們更多實習實踐、職業發展的機會。事實上,就專業性而言,澳門中醫生亦有其競爭的優勢。國內中醫生看病的時候,很多都會開西藥治療,而澳門中醫生因體制要求不能用西藥而通過純中藥純中醫治療,更加完全地繼承了傳統醫藥的精髓。這恰恰就是澳門中醫生走向灣區的一大優勢。當前,國內醫療管理部門對於澳門醫生也有對應的政策支持。比如在澳門取得了醫生執照資格的,就可以在國內申辦臨時執照。因此,澳門中醫生在裝備好自己的基礎上,應該以更加積極的心態來迎接大灣區融合發展,邁向更廣闊的舞臺。

面對社會環境變化、時代的新要求,中醫生需要“因勢而為、順時而動”,中藥發展亦是如此。在傳統醫藥理論體系下,中藥煎煮有著嚴密的要求:哪種藥材要浸泡多長時間,煎煮過程先放哪種藥後放哪種藥,煎煮的火候、時間都很有講究。對於這些要求,很多患者都不太清楚,花費時間和精力不說,藥效還會大打折扣。這些都促使中藥不斷地探索更好的生存、發展路徑。基於這一形勢要求,現在包括臺灣、國內等地區都通過較為固定的製備工藝及品質控制標準,成批生產中藥合劑,省去臨時煎煮的麻煩。同時,由於縮小體積,濃度高,用量小,便於服用、攜帶和貯存。但是,中藥合劑不能隨癥加減,因而還不能完全代替湯劑。澳門業界也在思考,在澳門是否可以循著這一理念,甚至進一步優化發展呢?故而,我們根據澳門獨特的社會環境,提出了“智慧藥房”(中央藥房)的發展願景。其模式亦即通過互聯網及物聯網,改造傳統診療流程,實現了對傳統中醫用藥模式的創新,打造提供送藥上門、中藥代煎、藥事諮詢等服務的一站式藥事服務平臺。通過“智慧藥房”系統,患者就診後,醫生的電子處方會通過智慧藥房系統發送至中央藥房,由專業藥師完成藥品的審方、調劑、中藥煎煮與配送,患者可像收快遞一樣,在家坐等藥物配送上門。“智慧藥房”的建設對監管部門來說,有利於市場監管,通過智慧化手段監管電子處方,可在網上時時看到藥方的狀態,如開方時間、開方醫院、醫生、處方所流向的藥房等,可規範藥品管理。對本澳中醫診所來說,藥方可以以適合的方式、合法的途徑流轉到藥店,節省人力,減少儲存管理藥物的空間和成本。

政策多舉並措,

促中醫藥產業興起

中醫藥產業是澳門三大新興產業之一,中醫藥產業化是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重要戰略部署。但我們也清楚看到,澳門中醫藥產業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藥材的完整性問題。為了履行國際公約的義務,目前,有很多受限制的藥材難以進入澳門,比如大家常用的天麻、花旗參等。大家明白,國際公約的監管主要在於野生動植物,而現在很多藥材其實都是通過種植獲得的。這些矛盾都限制了澳門中醫藥的發展。一般而言,通過非物種證明或非公約證明可以實現藥材流通,但澳門人口少,藥材消費量低,繁複的流程必然促使成本高漲,而且也相當浪費時間。業界的呼聲在於政府應該做好這方面的協調,採取更加靈活的許可機制。

這麼多年來,大家可以看到國家對中醫發展有越來越多的政策支持,而澳門除了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之外,並無太多突破性工作,而目前來看,產業園對澳門中醫藥也沒有發揮明顯的帶動,對中醫的促進和幫助不明顯。此外,現時政府以西醫體系為醫療衛生服務發展的核心,對於中醫藥的監管暫歸於藥物事務廳來監管,並沒有劃分正式的部門來督導,而藥物事務廳本身以西藥管理工作為主,對中醫藥發展就沒有足夠的專業理解和重視。我們看到無論是香港還是臺灣,抑或內地,都已經建立專門對口中醫藥管理的權責部門,負責實施有關中醫及中藥的規管措施,令中醫和中藥有序發展。業界亦期望澳門特區政府未來推進實施專項專管制,這樣政府對中醫藥發展和管理工作可以更加對焦,可以更加清晰業界面臨的困難,以及部署更長遠的發展,真正推動澳門中醫藥發展走向國際。否則就算國家政策如何大力支持發展中醫藥,而澳門特區沒有相關的行政機構來牽頭,那麼整體工作必然會停滯不前。

周稀鳴 博士

澳門中醫生公會會長

澳門特區政府註冊中醫生

猜你喜欢

醫生醫療治療
Who Are You Supposed to Be? 你想成为谁?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erson- Centered Primary Care Measure’: findings from cognitive debriefing
看医生
醫療糾紛 依法維權 大陸台商對醫療損害責任的法律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