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脾气的胡老师
2019-12-30崔泊宁
崔泊宁
在青岛的一家酒楼吃饭,点菜时,水盘中几片黑色贝壳吸引了我,标签上注明是“带子”。我顿时如得到玩具的小孩一般兴奋。今天终于见到了苏东坡品尝后都赞不绝口的海鲜的庐山真面目!
作为一种海鲜,能得到苏东坡他老人家的首肯,说明它是真的好吃。尽管中国人对海鲜的评价经常发生变化,但几千年来它的美味从未受到质疑。只是“带子”这个名字画风似乎过于草率,殊不知,它拥有贝类中最美丽的名字:江珧。出于对美味的热爱,人们又将它的食用部分——闭壳肌叫做瑶柱。“东海有蚌,其名为瑶”,瑶字的意思是美玉,以玉为名,尚未入口,心已浮想联翩。
的確,我在实物身上也找到了这种感觉。无论是莹白滑嫩的肉质,还是在黝黑中微微透出的柔和琥珀色的贝壳,都确实有几分玉的质感。如同偶像剧中的男主角,总摆出一副高冷面孔示人,内心却变幻莫测,让人捉摸不透。
“蒜蓉蒸江珧”冒着热气在我们的期待中上桌了。翠绿的葱花、炽红的辣椒和雪白的蒜末浮在漂着点点油星的汤汁中,绕着被片得极薄的瑶柱缓缓流转。举箸夹起一块,只见它油汪汪的,勾引着我的馋虫。放入口中细品,最初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单一而纯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风平浪静。可刹那间,浓郁的鲜味在舌尖翻滚,于齿间跳跃,刺激着我的每一个味蕾,愈咀嚼愈强烈。瑶柱本身几乎无味,但经历五味调和,方成顶级之鲜,又不失海味的本真。忽然之间,如来时一样突然,一切鲜香的味道顷刻间散尽,不留痕迹,如同梦幻,令人意犹未尽却求之不得,可是依然有一丝鲜香如清泉般缓缓流淌。就像风雪后一枝寒梅,香气已徐徐散去,但仍有一脉余甘,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这,才是瑶柱最打动人的味道。
珍馐既尽,我不禁想起了苏东坡将瑶柱拟人化赞美的文章——《江瑶柱传》,说它“姓江,名瑶柱,字子美”。噗嗤一乐之余,也让我对吃有了新的感悟:瑶柱的名声响亮并不单单在于其味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那些人文背景、偶像光环加持。同样,吃者,人人都可为,但如果你内心的文化素养足够丰富,你就可以让吃变成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