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2019-12-30张春燕
张春燕
摘要:内部控制既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一种客观评价的方式。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思考
内部控制一种促使企业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和沟通配合的管理方式。是当前一种非常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就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综合实力。企业通过不同的方法实行内部控制,可以对其预算、授权、组织规划、人力资源、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防止企业内部出现各种管理问题或者经济问题。本文针对国有企业进行分析,探讨加强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企业风险防控意识不足
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所有企业的经济增长都呈现缓慢的趋势。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与国外相关行业的竞争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潜在的财务风险[1]。对于企业来说,开发的项目越多,需要承担的资金压力和风险也就越大。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就需要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管理。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来看,管理者对于市场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风险防控意识,由于国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以及行业发展前景看好,管理者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过于盲目自信。这就使企业容易陷入发展危机中。
1.2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
政府除了在政策上对企业进行扶持以外,很难对其进行实施有效的监管。一般将管理的权限交给一些企业经营的股东来管理,而且参与管理的政府人员也往往岗位责任不匹配[2]。很多管理层岗位严重空缺,缺乏专业水平过硬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实施内控管理。同时国有企业内部还设有党委会,对各项重大决策进行讨论,党委会的成员也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人员,这种双重身份的管理人员很难对其责权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另外,国有企业内部一直以来都缺乏完善的奖惩机制。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如果管理者能力不强,责权不明,事业心不强,那么员工也会对工作缺乏积极性,人心慢慢涣散,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1.3内控制度执行力差
国有企业虽然一般都会建立符合本企业发展情况的内控制度,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于企业内控缺乏足够的重视,还不能完全落实内控制度的要求。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还缺乏应有风险意识,这种靠管理者经验来判定风险和进行決策的方式不利于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
1.4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一些国有企业没有设置审核控制的具体目标方案,在监督和控制工作中抓不到重点,使企业审核和监督的效率大打折扣。不仅耗费了很多资金和时间,还难以取得有效的成果[3]。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应设置审计委员会、价格委员会等部门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例如价格委员会可以提高企业在采购环节对价格的监控效率。
2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2.1提升企业内部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需要以人为本,让企业内部的人员全部参与进来。在制度的制定上要充分采纳员工的建议。这样可以调动员工参与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使制度更规范、人性化,便于制度的落实。同时要从上至下加强人员对风险防控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企业员工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是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同步进行。企业管理者要与员工多进行互动和沟通,形成和谐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对于制定的内控制度要不仅记在心里,还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一旦发现有违反规定的情况,要立即制止。在领导层做出重要投资决策前,要进行多方沟通,充分对市场进行调研,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资讯和政策导向,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以及企业的整体竞争力[4]。这样也可以纠正发生偏离的投资,有利于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计划。
2.2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将各级领导的岗位责任与权力进行细化管理,确保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岗位分配制度和奖惩机制。如果缺乏奖惩机制员工就难以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只有所有员工积极的投身到企业的经济建设和项目开发建设的各项活动中,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收益,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更高、更长远的发展。同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控制体制。做到人人都有需要负责的事项,在管理上主次分明、责权一致。人员岗位之间互相监督、互相配合,提高企业业务处理的效率和能力,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来降低国有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3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在内控制度的落实方面,需要发挥各阶层领导的管理职责,合理的对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进行分工,并提高各部门的沟通协作能力,确保企业的项目计划能够在各个部门快速、高效的执行和落实。只有上下齐心,才能将内部控制工作做好,提高各岗位员工对制度的执行力,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及早实现。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使内控制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提高对管理者的监管力度,一旦发现必须严惩,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
2.4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工作
在国有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时,要对企业内部整体的结构和流程进行系统地评价,确保各部门、各流程分工合理,能够形成有效的产业服务链,项目落实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各司其职的同时要互相配合,互相监管,及时发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上级有关领导汇报,根据问题的诱因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使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5]。此外,要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对企业的所有活动按重要性和资金投入等进行划分。对于各管理层的责权进行定位。一切事项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尤其在企业财务管控方面,要提高对资金的管理,定期以资金分析报告的形式上报,使企业高管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资金运作情况。以便对企业进行统筹规划,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结语:总之,企业面对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压力巨大,在投资决策方面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同时在制度制定和落实环节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限制了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所以,企业应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和内控制度,提高行业监管力度和制度执行力度,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为我国能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万会萍.关于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 中国集体经济,2019(10):45-46.
[2]钟秀梅.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03):111.
[3]王璐华.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04):30.
[4]张永林.关于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24):161.
[5]徐莹,刘双双.关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