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2019-12-30方秀娟
方秀娟
摘要: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下,对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新的指导与规范,而财会工作中会计核算工作在开展上也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影响。通过对于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现状调查以及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单位的核算理念并未及时调整,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中一些固有的不足也暴露无遗,想要提升会计核算精准度及相应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也十分困难。本文将对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就如何更好进行会计核算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从积极层面来看,其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较好的引导,并指明了会计核算工作在开展上的新方向[1]。从消极层面来看,其导致固有的会计核算问题越发突兀,且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资源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层面的调整与优化。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自然需要迎合新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在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层面进行不断的调整与优化,探寻出会计核算工作更好开展的有效策略也显得十分重要。
一、新旧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的区别
在新的制度要求当中,会计核算的定位愈发明确,且政府明确规定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是需要向单位决策者提供与财务现状、财务执行情况相关的基本信息。为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实现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两大工作内容。此外,《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对于“双分录”的应用范畴进行了扩大化,如在建工程、公共基础设施等科目也成为了“双分录”的核算内容之一。在这一背景之下,“双分录”应用范畴的扩大化,是为了更好推动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为会计核算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核算内容与范围创新变化
新的政府单位会计制度将多项会计制度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是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会计制度。经过本次改革之后,新制度对会计核算的内容、形式及范围进行了全新的调整,这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的持续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价值。从本质来看,新制度的主要调整方向集中在科目和核算内容两大方面,且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构成将会出现一定的调整,工作内容会出现细致化的划分。这样一来,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需要设置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者需要根据核算内容、核算范围的不同分别开展记账工作,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一种平行的关系,这对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决定以及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合理性有着直接的推动意义。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预算会计的主要工作集中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而其他的现金收支业务则交由财务会计完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确保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的基本的要求,更能够从根本上对核算模式进行调整,这显然符合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发展方向。它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确立了政府会计的“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模式。
(二)对财务报表变化产生的具体影响
以前,会计制度下收付情况是由收入支出表和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事业单位具体的业务信息、现金流量、实际盈利等没有办法清晰的、直接的呈现出来。当会计信息出现混淆不清时,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阻碍重重。在“双报告”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除了要提供基本的财务报告之外,更需要提供决算报告,任何报告的内容均是以报表编制为主体设置的。这样一要求的提出,意味着会计人员需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多项会计制度,如权责发生制等。会计人员需要在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对两大账目进行严格的核算,且需要确保内容的全面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所以说这对行政单位的报告编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管理问题的解决、制约因素的控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
(三)需要继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
新会计制度一边细化了会计核算,一边规范了档案管理[2]。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下,会计核算行为有依据,人员们意识到依法办事的重要性,事业单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令人期待。会计核算人员交接问题比较常见,信息整理不够完整,安全隐患明显增多。而新会计制度则结合了实际情况,在这一方面提出了明确规定,通过细化交管流程,按照法规会计核算,很好的降低了档案管理的风险性,积极影响较为突出,有关人员也要将更多精力与时间放在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的完善上。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建议
(一)科学进行会计核算对象调整和衔接
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更好开展首先要在核算对象选择与确立层面进行调整,会计核算对象调整上的原则为兼顾各个层面的核算内容,同时要突出重点,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可以同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开展体系间较好的兼容。与原有的会计制度相比,新的会计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会计因素采取了细致化的处理方式,这意味着会计结算工作需要发生较大的调整和改变,这无疑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调整。在这一背景之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有效的调整,并在新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全面的设计。同时,由于新旧会计制度在资产负债科目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因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及时有针对性的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以确保新旧会计制度可以有效的衔接在一起。
(二)着重提升预算资金核心水平
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需要突出主次,将预算资金核算作为重点较为可行,行政事业单位也应当适度的整合会计核算资源,更好的进行预算资金核算,并将这一层面的核算工作作为其它层面核算工作开展的有效基础。在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方法选用上,传统核算手段与策略的实际有效性已经明显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借助改革不断深化的契机,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因果能够到预算资金核算上,从而降低预算资金核算工作的压力。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基于管理会计的视角进行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相应的预算资金核算上,自然要在统一核算的视角下进行,特别是预算资金核算本身十分重要时,将预算资金核算作为切入点更好的提升整体会计核算水平的做法较为可行。
(三)积极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理念调整
在新会计制度得到全面推广与普及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确保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其便需要在现阶段,更为充分的进行新会计制度研读,发现新旧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异同,特别是新要求对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产生的影响。在较好研读新会计制度,并在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层面进行了对应调整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常态化的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培养。具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常态化的对财会人员进行培养,结合新会计制度实施下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上出现的新变化,将新的会计核算方式方法等作为具体的培训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内主要负责会计核算的人员也要通过互联网等进行相关知识的获取和学习,从而在新会计制度实施下更为游刃有余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开展。
结语:行政事业单位数量众多,其不仅需要对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双重影响进行较好感知,更加需要积极的在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层面进行较好调整和优化。值得注意的是,相应会计核算问题解决的紧迫感较为强烈,参照新会计制度要求进行相关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成为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运用发展的眼光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审视,引导并要求会计核算人员更好进行新会计制度要求的感知,并在实际工作开展層面进行调整,尽早的构建出与新会计制度相吻合的财会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孝亮.刍议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95-96.
[2]陈少飞.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及对策分析[J].经贸实践,2017(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