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监管的思考

2019-12-30周萍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24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高校

周萍

摘 要:近年来,我国针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出台了多个管理办法及规定,同时对科研的经费投入持续加大。高校是科研的主力军,国家对高校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经费投入也越来越多。本文从内部监管的角度,提出了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目的在于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高校科研工作进一步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监管

一、高校科研经费内部监管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对高校科研工作逐渐重视,科研能力已成为评价高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在提升科研绩效、完善科研管理方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视。

但是高校科研经费具有专业性较强、金额大及种类繁等特点,监管难度相对较大。目前我国高校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监管不严等问题,甚至出现了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一般来说,高校对科研经费内部监督力度越大,对高校合法、合规使用科研经费就越有利,经费使用效益就会越高。因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也是高校整体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高校科研经费内部监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在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经费使用效益、信息化等方面存在不足,内部监督机制还不完善。

1.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薄弱,预算编制不准确

科研经费的预算是由科研人员完成的,但他们往往对预算编制制度了解不够深入,缺少预算管理相关的财务知识,导致填写预算的随意性较强,使得预算编制不精准、不科学。有的科研人员甚至根据报销经费的难易程度来编制预算。在调整预算经费时,科研人员有时没有按一定的变更程序进行申请,随意变更预算。有的高校在审批时没有对预算具体内容做过多关注,而将审核重点放在科研人员的资格及项目的重要性上,最终导致科研资源的浪费。

另外,在科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原来预算过程中确定的研究方案也可能需要重新拟定,科研经费会随之产生变化,导致预算金额与实际支出金额存在较大差异,有可能会出现经费支出困难的情况,执行率偏低。

2.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不健全,规范化水平不高

(1)财务制度不完善。有的高校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系统的经费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操作流程不够细致,使高校在经费的拨付、报销、成本核算等环节存在问题,甚至各职能部门制定的制度还有冲突,造成科研人员无所适从。很多高校的财务部门只审核报销单据的合法性及有无相关人员的签字,审核各项支出是否超出管理规定的限额比例,但对于经费支出是否合理规范没有相关规定来指导,造成财务监管不到位。

(2)资产管理不规范。对于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非专利技术、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对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也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有的购入固定资产不入账,或虽入账了但其保管人还是科研人员,不能实现设备资料的共享,导致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等。

(3)审计缺少相关依据。由于科研经费内控不健全,高校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地监督检查经费的使用情况。目前大多數高校的科研经费审计都采用外部审计,主要是结题审计,没有实施事中审计,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些高校审计部门虽能开展科研经费内部审计,但审计人员也只是查阅相关的凭证及账簿,审查有无相关人员签字,或是否超出限额,难以判定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3.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不完善

(1)未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部分高校存在重视申报工作,追求科研申报的数量和金额,关注最终的结题的论文,而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经费的管理重视不够。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没有相应的效益评价和绩效评价体系,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科研人员因非法使用科研经费而受到查处,暴露了高校科研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2)经费报销中存在违规现象。科研经费报销中存在各种违规现象,而财务人员难以核实经费支出与研究课题是否相关,无法有效、实质性地控制经费支出。

(3)对结题后剩余经费管理不规范。由于预算的不准确导致实际支出小于预算而剩余的经费称为预算结余。为了避免预算结余被收回,很多科研人员会想办法增大设备购置费用,或用于差旅费或餐饮费支出等,从而产生一些违规现象。

4.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高校相关管理部门与科研部门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相近科研项目以不同方式申请科研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多头申报,大量浪费科研经费,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降低。虽然各高校一般都建立了与科研经费相关的管理系统,如财务部门有财务资金管理系统,科研部门有资金管理系统,设备管理部门有资产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之间难以进行统一,造成信息无法共享与交互,阻碍了信息之间的关联,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往往需要重复登记,效率低下。

三、完善高校科研经费内部监管的建议

1.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并持续关注其执行情况

高校可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对科研管理规定熟悉的优势,协助科研人员做好预算的编制工作,并提供咨询,与科研部门共同负责预算管理,从而更好地在预决算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

高校应做好预算分析工作,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进行深入分析,整理出异常的经费支出,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报告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进行实时控制。

高校的经费预算经批复后,应严格预算执行,不允许轻易调整,确保各项开支按照计划执行,提高高校的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水平。同时也应考虑到科研活动的特殊性,需要赋予科研人员预算调剂自主权,使预算的刚性和柔性相结合。

2.制定和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关注科研管理内部控制情况及财务管理情况

(1)建立最佳细化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经费管理的职责和权限、预决算管理、审批权限等,使科研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这样,科研人员可直接在管理制度中找到有关经费开支的具体规定,按规定来执行。科研制度越详细,流程越简化,科研人员在预算、报销、绩效评价时咨询的问题就越少,需要返工的财务事项也会变少。

(2)科研管理与财务资金管理有效结合。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一般由科研部门管理,且也有一套科技管理的规章制度,针对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的现象,应加强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及审计部门的协同配合,优化流程,做好经费的管理及监督工作,形成一套適用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流程。有条件的高校可在科技部门内设科研财务室,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

(3)加强内控建设。重视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的内控建设,将风险防控措施嵌入财务和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业财融合。

(4)加强内审工作。强化高校内审的作用,对科研经费的运作流程及绩效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经费的监管,弥补高校经费管理的不足。

3.加强科研经费核算与管理,规范科研资产管理

对于已完成的科研项目,由财务部和审计部共同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可以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审计,关注其效益性。对未使用完毕的经费也要限定时间内完成结账,在限定时间内未完成结账的,学校有权收回。加强诚信建设,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引导科研人员践行科研诚信要求。

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科研项目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为了实现信息共享,高校可完善智慧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包括财务预算、经费核算、经费管理、资产管理、监督检查在内的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实际工作中,经费拨付给科研人员后,由其本人编制预算表,交给科研部门审核后,由学校财务部登记每笔收入和支出。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随时查询经费的到账信息、使用情况。资产管理人员可通过这个平台统计出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等指标,避免科研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审计人员也可随时调取信息资料,让审计监督贯穿于整个科研项目活动中,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其他部门人员也可通过信息平台获取相关信息。通过智慧校园信息化平台,可以提高全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和科研人员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经费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监管,防范经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四、结语

随着国家“双一流”的深化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会更加突出,科研经费内部管理状况将更加严峻。为避免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状况,本文从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经费的使用效益和信息化四个方面提出了管理高校科研经费的建议,旨在为高校更加合理地进行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做出有益的探索,以更好地服务于“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参考文献

1.蔡丹静.试析如何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财会学习,2018(17).

2.马伟彬.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财会学习,2019(4).

3.罗娜.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教育财会研究,2017(3).

4.邱娟,朱殿勤.江苏A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研究.市场周刊,2017(12).

5.马虹.吉林省属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策略探索――以北华大学为例.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高校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高校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及监督体系创设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
不要把院士的科研经费变成唐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