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在高校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2019-12-30王长柏刘吉敏
王长柏 刘吉敏
摘 要: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文章简要回顾和分析了精品线下开放课程提出的背景,结合高校课程建设的内容,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设备、设施建设以及教学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在高校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文章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建设为背景,介绍了该课程的基本情况及建设环境,分析了课程建设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高校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精品线下开放课程;课程建设;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23-0043-04
一、引言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生从大学里受益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课程建设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等学校促进教学水平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判断高校的教学运行质量和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通过它的课程建设就能看出端倪。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日前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指出的,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战略大问题。课程是“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也是当前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意义的短板、瓶颈和关键所在。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在今后两年到三年时间内,要下大力气建设五大类型“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 “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 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高校的课程建设包括,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以及教学体制机制建设等内容。当前,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云技术的兴起,在线开放教育、慕课、信息化教学、智慧课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应运而生,高校的课程建设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如何利用信息社会里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设备的完善与使用;如何建立新形势下的教学运行和考核评价机制,改进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学体制的健全发展,已成为当下高校教育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需要思考和应对的现实问题。
二、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提出
1.精品线下开放课程提出的背景
2011年秋,美国斯坦福大学 Sebastian Thrun 与 Peter Norvig在互联网上联合开出了一门《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人注册并在线学习了该门课程。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引发了全球高等教育的大革命和大讨论。2012年Coursera、Udacity、EDX陆续上马,有超过十几个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其中,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开始迅速在全球传播和发展起来。2013年,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为代表的国内高校洞察到了这种全新教学模式对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开始参与到慕课的教学中。2013年也被称为是中国的慕课“元年”。[1-4]
在近年来慕课教学实践中,我国的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及与美国式慕课的区别。传统的美国式慕课模式,即所谓的“1+N”慕课教学模式,强调由1位名师开设的优质课程资源对N名学习者的直接辐射与共享,没有很好地关注慕课对高校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的作用和对课程建设的影响。因此,以中国高校计算机MOOC联盟为代表的我国高校陆续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MOOC/SPOC的“1+M+N”新模式。[5-8]该模式通过MOOC教学平台的1位名师开设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与多所高校(M所)的教师将线上“MOOC+SPOC”及线下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形式来完成对大规模学生(N个)的教学。这种“一托多”的“1+M+N”模式不仅可以完成1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对M所高校N个学生的教学,还可以帮助M所高校及其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这考虑到了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校情”、“学情”的不同,将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影响力最大化,引起了教育管理者和学习者的关注。2014年秋,青海大学电路原理教学组利用学堂在线平台和清华大学电路原理MOOC资源,对青海大学水电学院大二本科生实施了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9]
2.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定义
精品线下开放课程是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它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同时,强调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驱动”和“建以致用”,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是提高我国高校教学质量、提升高校课程建设水平的大胆创新和尝试,是适应教育信息化、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改进教学评价体制和教学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当下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精品线下开放课程提倡依托网络平台,利用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为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开展翻转课堂,强调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与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與学”的转变,强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符合五大“金课”之一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金课”的教学思路。在2018年安徽省教育厅公布的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中,精品线下开放课程被首次提出,并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智慧课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一起被列入了一流课程建设的行列,是高校课程建设改革的“组合拳”。(见图1)
精品线下开放课程是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的精品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法,产生线上学习数据、线下互动数据。课前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由精品线上课程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课程PPT、习题、讨论题等,教师根据智慧教学工具中产生的教学数据,如学生对课程PPT的接受程度、习题的正确率等准备上课内容。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地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提炼,教师完成习题的讲解,组织与学生的讨论或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需要全程参与教学,按时间节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适时地加入知识点的深度讲解或是扩展教学。课后,教师根据课堂讨论的情况和习题完成的情况甚至是个别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平台上继续推送相关电子材料,巩固教学成果,留下教学资料,以便学生深度学习。因此,精品线下开放课程通过对教学数据的共享、共建和共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教学数据既包括教学资源,也包括学情数据。
3.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意义
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提出顺应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也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国情。一方面它有效地运用了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它考虑到了各个高校培养目标和教学手段的差异,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高校课程建设意义重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和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建设中,需要教师深度改革课程体系,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深度思考,重新思考和设计课堂教学;掌握网络教学平台和智慧教学工具的操作过程,提高实操技能;学习信息化教学手段、思考信息化教学手段如何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在熟悉信息化教学手段教书的同时思考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如何育人等。因此,在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整体授课水平和信息化教学操作技能,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2)有助于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与完善,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当前信息化教学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信息时代下,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对课程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或智慧教学工具可以实时发布课程建设所需要的教学信息(教学视频或PPT等)、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与学生深度互动与讨论、掌握并分析学情数据等。教学资源中,可以是精品线上教学资源,可以是与课程相关的本学科研究前沿,甚至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专业热点问题。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建设推动了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与完善,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3)有助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师生主体地位的翻转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自说自话,根据授课计划向学生“传授”甚至是“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听讲,课堂完全是由教师主导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简陋,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开展得较少。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强调学生在课程建设中的参与度,倡导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并用。学生需要按教学任务深度参与课堂教学,发表个人观点,积极参与讨论或组织展示、汇报、辩论等,此时的课堂是由学生来“主演”的,师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生了翻转。精品线下开放课程有助于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与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转变。
(4)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控制、促进教学评价机制改革
通过教学平台或智慧教学工具提供的学情数据,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在答题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答题正确率,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对知识点的把控程度,而不是到期末复习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短板”,强调了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而且教师平时的学情数据也可以计入到期末总评成绩里,实现了教学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丰富了教学评价体系,促进了教学评价机制改革。
(5)有助于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通过教学平台或智慧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发布大量的教学资料,如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备课笔记、课件、教学案例库、讨论题和思考题库、习题库、试题库以及课程拓展资源等。学生接触到的不再是单一的教学PPT或教学视频。而且这些教学资料都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或教学计划精挑细选甚至是重新拍摄、编辑整合的。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发布深度教学资料,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向学生展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把以往想讲却来不及讲的、想展示却展示不清楚的教学内容公布给学生,有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完善教学资源。
三、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在高校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1.课程基本情况及建设环境
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为例,该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具备施工管理技术的基本素养,增强工程意识,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的技术人才。
目前,该课程的开设时间为第6学期,授课总人数达到每年500余人。在土木类专业2018版本科培养方案中将原《土木工程施工》和《施工组织设计》合并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课堂讲授40学时,计2.5个学分。其前续课程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土力学》等,后续课程为《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土木工程生产实习》、《土木工程毕业实习》。主要讲授基础工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等各主要单位工程常用的施工技术、工艺流程,流水施工原理及网络计划技术基本原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方案设置原则和基本方法等,具体如图2所示。
學校历来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课程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制定了《安徽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安徽理工大学关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安徽理工大学关于开展省、校级精品课程中期检查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安徽理工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等文件,课程的建设环境较好。项目建设实行分工负责制,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过程控制,严把质量关。依据《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改革完善省属本科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财教[2016]1060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给予了充足的经费支持。
2.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2018版培养方案中,该课程是由原来的两门课程合并而来,课堂理论教学学时数由64学时缩减为40学时。在学时压缩的背景下,课程建设时间只有一年半,且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在安徽省高等学校课程类建设中是第一次被提出,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因此该课程建设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的问题,课程建设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目前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课题组组织授课教师积极开展调研和讨论,按照课程建设计划开展了大量工作。首先,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程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建设方案,编制教学计划,整合教学资源;其次,确定团队分工,明确课程建设指导、课程主讲、课程答疑及互动、课程建设总体协调等任务分工;再次,根据课程建设进度规划好课程建设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数据上传、布置和完成作业、答疑互动、教学数据分析与评价等建设任务;最后,做好课题总结和课程后期维护等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合理利用现有条件,整合优势资源
本教学团队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和课程建设经验,可以在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建设中合理利用。课题组主编了《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安徽省规划教材,承担了《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桥梁施工技术》等安徽省质量工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和BIM 技术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及安徽省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岩土工程特殊施工技术》等课题,为课题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课程的视频资源中可以直接引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已有的教学视频并做适当的剪辑处理,在课程的非视频资源中可以直接参考系列规划教材,组织合适的教学资源。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明确并合理分工
教师一直都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本课程教学团队中共有面授教师8名,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5名,年轻教师3名,其他外聘工程技术人员 4名。针对课程实践性、实操性强的特点,课程建设负责人积极做好任务分工,让有课程建设经历和教学管理经验的教授承担课程建设指导工作,让有一定工程背景的高级工程师和有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承担课程主讲工作,让年轻教师承担课程答疑及网上互动的工作,课程负责人承担课程建设总体协调的工作。同时,课题组与施工企业和施工管理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以及有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合作,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负责现场施工案例分析,软件公司技术人员负责施工组织设计阶段软件操作的指导,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团队的教学实力。
(3)整合重组、精选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课时数不断压缩的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内容整合重组、精选优化。剔除原教学体系中比较陈旧、与现行工程施工脱节较严重的内容,精简原教学体系中重复的内容。针对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合理分配各章节讲授时长,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对教学内容尽量做到优中选优、精简合理。
四、结语
精品线下开放课程是当前高校课程建设中的新途径、新方法。在信息化教学时代背景下,精品线下开放课程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胆创新和大胆尝试,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热点问题,对高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然而,精品线下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比如课程建设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对这种全新教学方式的适应程度和认可程度,学生对精品线下开放课程的适应程度和持续关注度,课程线上数据如何深度选择、整合与发布,课程线下环节如何组织与开展等等。采用精品线下开放课程模式开展高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建设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于世洁,徐宁汉.慕课大学先修课(MOOCAP)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6(8):37-41.
[2]马山刚,于歆杰.在线开放课程相关名词及其相互关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6):1-4,46.
[3]于歆杰.在线开放课程需要建以致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24):9-10.
[4]郭文革,沈旭东.MPOC:大规模私有在线课程的设计与运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22-32,71.
[5]吴岩.建好用好学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努力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J].中国大学教学,2018(1):7-9.
[6]徐晓飞,傅育熙,李廉等.关于我国计算机教育MOOC发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6-10,30.
[7]段金菊.基于社会性知识网络的cMOOC学习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 49-55.
[8]刘艳琼.综合cMOOC与xMOOC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7(3):39-44.
[9]张强,张海峰,唐巖,于歆杰.电路原理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87-190,194.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