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和实践都要避免“非黑即白”
2019-12-30许卓娅
蒋老师:
您好。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更感谢您在农村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所做出的探索。
我个人认为,您总结的经验非常可贵,因为这些做法支持了儿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面:继承!在有效的继承学习中,孩子们不仅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一切教育教学必须建立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而这个基础也是必须在不断建构之中);也为将来的发展锻炼了认真、严谨、谦逊、坚韧、主动追求自我完善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人格品质;同时也为未来创造性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积累了大量可以随时迁移应用的各种基本知识技能。
我们来看看教育心理学大师是怎样说的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掌握性学习”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乐观的学习心态、必要的学习基础、充足的练习时间、及时有效的外部“反馈-纠正”系统。而且布鲁姆认为,在这四点当中,教师的“有效外部反馈-纠正系统”是教师的“有效教学”暨学生的“有效掌握”的核心。
从布鲁姆先生所提到的这些必要条件来看,蒋老师您所总结的“演舞要表扬(有快乐才会有乐观)、选舞要合适(对应幼儿的现有基础)、教舞要慢准(不怕慢就怕不到位,因此老师必须随时反馈纠正)、习舞要反复(充足的练习时间,掌握程度等于个人实际练习的时间除以个人实际应该练习的时间)”,几乎就是与布鲁姆的主张一一对应的呢!
所以,您总结的经验一点儿也没有错!
但是,您的观点也不是没有拓展、深化和继续完善的空间。
首先,布鲁姆先生的另外一个重要理论认为,思维分为六种级别:识记、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自他之后,这六种思维级别被广泛接受和使用。而您的经验总结中,似乎仅仅只关注了第一级“识记”,也许还有少量第二级“领会”,但缺少了对第三级一直到第六级的思维能力发展的关注。
最近,我还特意比较、归纳和提炼了国际上公认的多种教学法体系,比如游戏化教学、计算思维教学、多元读写及基于讨论的教学、混合学习、具身学习、体验学习、STEAM课程等教学法阐述的要点,发现了“英雄所见略同”的意见,现分享如下。
1.吸引学生投入的情境(无论是真实情境还是假想情境,都应该是一个学生觉得有意义的情境)
2.清晰具体的和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
3.明确的(学生能够理解和追求的)学习达成标准
4.及时的富有激励性的反馈(必须让学生明了对错并主动追求自我完善,老师不但承担主要直接反馈义务,还要承担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鼓励学生相互反馈的义务)
5.教师引导的建设性质疑和学以致用性迁移
6.感性-理性学习,模仿-创造学习,独立-合作学习,线上-线下学习,校内-校外学习,道德、科学-审美学习,工作、生活-游戏学习等学习要素的全部一体化,最大程度发挥的整合互补效率
我想,如果您一一对照上述要点,一定会找到继续自我完善的空间。
比如,对于“情境性”,您选择的作品倒都是拥有具体情境的。但从舞蹈这个特殊领域来讲,可以拓展的还应该有道具使用学习和舞蹈队形的学习。幼儿喜欢玩具,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特别是中大班幼儿,通常也非常喜欢使用道具和队形的学习挑战。
对于“循序渐进”,您特别强调了“分解”动作的教学策略,这个往往是非常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1.有些动作是不适合分解的,如跑马步、跑跳步等,越分解越难掌握;2.有些动作是需要下一层次的同源动作的掌握作为基础的,若没有下层次同源动作的基础、循序渐进的学习步骤,一味生硬地教生硬地学,不但事倍功半,还会影响幼儿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如,原先部颁全国统一教材大班的“秧歌十字步”,起点是我们惯常的走路动作;第一步,合乐行走;第二步,自由地合乐前进后退行走;第三步,合乐前进8步后退8步;第四步,前进4步后退4步;第五步,前进2步后退2步;第六步,加大步幅;第七步,加上肢自然协调摆动;第八步,前进时左脚向右前方,右脚向左前方,形成交叉步态,后退时自然解除交叉;第九步,前进身体前倾,后退身体后仰;第十步,加蹬地腾空(走步变成小跳)……
再如,原先部颁全国统一教材中班的“踮(垫)步”,起点是坐姿一只脚动,另一只脚不动;第一步,合乐踮动;第二步,立姿单脚合乐踮动;第三步,自由合乐前进、后退和旋转;第四步,加上肢简单动作如合乐拍手;第五步,加其他上肢动作如摆动手臂或翻腕(上肢动作应该单独学习);第六步,(大班)进退步;第七步,退踏步;第八步,前进时上身低伏,后退时上身抬起直立(可表现船舰在波涛中颠簸);第九步,加更多民族舞蹈上肢动作……
对于“及时反馈”,您明确说明了应该指导和纠正“到位”。(现在许多老师认为艺术活动不应该严格要求,错也不必纠正,那才是鼓励创造。而我认为这实际上是在培养坏习惯。创造是有意识的努力,而记忆和再现错误,却不是有意识的努力。)但可以拓展的是:老师还应该注意引导幼儿自我反馈(反思-评价)、自我决错-自我纠错,还应该鼓励引导幼儿相互评价、相互纠错。如果仅仅只有老师提供反馈信息,容易养成依赖老师检查纠错的坏习惯,对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对于“建设性质疑和学以致用性迁移”,您可能是不太了解的。这并不是要对您提“刁难性”的要求,而是每一位老师,无论指导什么领域的学习都必须要努力做到的,虽然目前一下子要做到还有些困难。“建设性质疑”可以具体指:对于自己不甚满意的作品或作品的局部,不仅仅是表示不满,而且应该提供建设性的完善方案或意见。对“学以致用性迁移”更朴素的理解就是:老师还是需要拿出一些主题(情境),拿出一些音乐,拿出一些动作,来引导幼儿参与舞蹈创编(哪怕是参与一个舞蹈作品的局部创编);甚至也可以创造一些机会鼓励幼儿跟随音乐“随便跳”,或者是在一个舞蹈作品的局部“随便跳”。不要以为幼儿年龄小,要求他们做这种事情是“天方夜谭”,只要鼓励引导到位,他们也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最后一条很宏大,但思路是明确的,幼儿学习舞蹈不仅仅是学习舞蹈,也不仅仅是只有在幼儿园,只有通过老师教授……如果老师知道怎样激发幼儿对舞蹈的热爱,知道怎样引导幼儿关注到周围可能获得的舞蹈学习資源,农村的幼儿也可以通过学习舞蹈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真正达成您在前面所说的: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以及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促进幼儿人格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许卓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