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代教育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赜

2019-12-30白玉

成才之路 2019年34期
关键词:隔代教育中小学生学校教育

白玉

摘 要:隔代教育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普遍存在于我国农村,祖辈的溺爱和管理乏力导致部分农村学生心理问题大量存在,隔代教育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紧迫境地。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隔代家庭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隔代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G47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4-0099-02

青少年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大任,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健康强国的重要内容。国际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概念不仅是强健的体魄,还包括精神心理层面的健康。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著国家未来,也是国家文明素养提升的核心内容。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高速发展,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人口迁移加快,隔代教育在农村已经较为常见,加之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乏力,给农村中小学学生心理发展蒙上了一层阴霾,阻碍了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

一、隔代家庭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笔者在任教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发放问卷、考察、访谈,对隔代教育下农村中小学生心理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就调查数据而言,隔代教育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说来,近三分之一的受调查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强迫倾向”而言,有32.3%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的学生面对没有现实意义的事情,仍无法克制去做的冲动,31%的学生则注意力涣散,精神无法长期集中。就“交往敏感倾向”而言,有36.2%的学生存在问题,其中,31.8%的学生感到交往自卑,无法应对正常的交往,32%的学生则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倾向严重,4%的学生有明显的交往障碍。就“心情抑郁”而言,有33.1%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心理孤独郁闷的占三分之一,心理无所适从、经常无精打采的有近10%,受访学生中有近4%的学生会经常哭泣。就“敌对情绪”而言,有近25%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24.6%的学生易冲动,会无端地烦恼、生闷气,21%的学生甚至有暴力破坏倾向,17%的学生会偶尔会不受控制地发脾气。就“焦虑心理”来说,这是学生心理的重灾区,有近40%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7%的学生会莫名其妙感到害怕,有32.8%的学生会突然感到紧张。就“与异性交往”而言,有19.2%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不到3%的学生与异性交往存在心理恐惧或者紧张,3.2%的学生拒绝与异性交往,80%的学生认为中小学异性交往是友情不是真正的爱情,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与异性交往,需要从心理和行为上进行引导。

二、隔代家庭教育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隔代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孩子父母因为离异或者工作无法直接照顾孩子,把孩子的教育推给孩子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而这些照顾孩子的老人成为照顾孩子的“现实父母”。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造成了农村中小学生各种社会、心理问题的产生。面对孩子产生的各种问题,社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挖掘孩子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小学生的脑海中,加之社会交往的信息化和复杂化,深刻改变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家长工作节奏快,无形中给中小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如果这种紧张情绪得不到正确疏导,就会演变成焦虑,继而形成心理问题。

其二,“应试教育”造成的压力。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学业压力大,尤其是中学生,面临中考,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思想很浓厚,更给学生心理增加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原因都给学生带来了精神上的不适应,一些心理问题也由此而生。

其三,基础教育中过分强调成绩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农村中小学还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硬件设施。而且受传统基础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过分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农村中小学生根本没有心理健康观念,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隔代教育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学校教育是开展隔代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路径,那么,究竟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其一,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农村中小学生多是留守儿童,他们长期远离父母,心理问题凸显也是无法避免的。学校生活占据了留守儿童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堂,能够及时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全面辅导为主,精准辅导为辅,二者可以同时推进。一方面要着重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开设专门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进行心理问题预警等,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如情景剧表演、角色扮演、情境问答等,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不管是心理健康课还是多彩的活动,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别人、了解自己,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还能通过这些途径排解心中的孤独,让学生发泄心中的痛苦,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块垒。

其二,实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相互促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思想,不能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育学生的方法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赞赏、多肯定、少批评,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做好这些,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心理健康养成的动力。所以,无论哪门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明确每节课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使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综合素养教育转变。

猜你喜欢

隔代教育中小学生学校教育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差异分析与融合研究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