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现性评价促进地理实践力发展路径研究

2019-12-30王川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1期
关键词:量规表现性课程标准

王川石

摘  要 从中学地理教学评价的不足入手,阐述在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可行性,且从清晰的表现性目标、具体的表现性任务、明确的评价量规等方面,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表现性评价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 中学地理;核心素养;表现性评价;地理实践力;课程标准;评价量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1-0066-03

1 前言

中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指在中学地理学科研究与学习中逐步形成的相关学科品质及重要能力。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从地理实践力的概念、评价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具体方法、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地理实践力发展的技术路径等方面,对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探讨和分析。

2 地理实践力的含义及目标

地理实践力的含义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地理实践力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的意志力,通过实地考察、野外调查等手段进行真实情景中的地理学科动手实践,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式[1]。地理学是一门密切联系生活的学科,有实地考察、模拟实验、野外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和学习手段。通过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行动意识和动手能力,更好地实现人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实践力的具体目标  通过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能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途径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如根據马航失联事件研究相关飞行轨迹经过的海域和国家,探索响水化工园区爆炸与苏南产业转移的关系等;

2)利用地理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能力,如天气变化预测、辨识方向、导航定位等;

3)野外与社会实践中利用各种地理工具和方法对各种人文自然现象调研的能力,如野外考察岩性与地貌的识别、各种地貌成因探讨、野外用树木年轮方法确定方位,城市交通线布局的合理性研究、公共自行车选址调研等;

4)各种地理社团活动的组织能力培养,如绘图大赛、地理知识竞赛、“一带一路”地理知识主题演讲等。

3 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和具体评价方法

表现性评价作为教育界一个重要的关注领域,是通过学生根据具体情境给出问题答案和展示某集体合作项目过程与结果,对学生拥有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作出科学客观且有量化指标的评价。普通的主客观测验题只能测验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程度,而表现性评价不仅能直观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且更易知道学生的知识不足或思维缺陷。

表现性评价是强调“实作”与“表现”的评价方式。目前,威金斯和斯蒂金斯关于表现性评价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可[2]。威金斯认为,表现性评价指给出某项具体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度来考查学生对地理学科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即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去展现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对地理知识了解与运用的熟练程度。斯蒂金斯则认为,表现性评价是基于对展示技能的过程的观察,或基于对创造的成果的评价[2-3]。

由此可见,表现性评价是通过真实的场景,给学生在完成实践类任务过程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力和动手能力或完成的最终作品赋予不同等级的分值,并作出相关评价[4]。关注表现性评价需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选择或创设情境的真实性与典型性,实践活动必须在真实的生活或野外场景中展现和完成;

2)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展现的表达、实践、创造能力的评价;

3)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类能力,如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交流协作能力等;

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在室内研究中对开放性问题分析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如某地建化工厂选址是否合理的分析,通过学生的文字阐述,可以看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野外考察和乡村与城市调研中对动手能力和意志力的评价,如对学生在野外考察中对恶劣环境的忍耐力、在城市公共自行车选址调研中的资料收集和筛选能力、在日晷观测中的工具实际运用能力作出评价;

3)通过分组活动和集体野外实践中的表现,对学生在日常环境中交流、决策、合作等能力作出评价;

4)对学生在复杂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作出评价。

4 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地理实践力发展的技术路径

研读课程标准[1]  基于课程标准设计评价目标和任务,首先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只有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才能充分理解课标中展现的教育观念,明确新时期对学生地理素养的时代要求,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目标。

设计表现性评价目标和任务  面对实践教学的复杂活动,需要一个更为明确的具体目标,要求这个目标既具有科学性、理论性,也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求系统化和结构化。面对这样的要求,仅通过一般的评价是不足以解决的,这就需要反复运用表现性评价[5]。如课标必修二“区域发展:2.3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表1)[1],进行实例分组讨论研究,可以引发学生的表现行为,从而收集学生团队协作以及动手能力的表现证据,考查学生在分析案例、采集数据过程中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的能力。下面以焦作这个煤炭枯竭型城市为例,研究表现性评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资料】焦作市经济发展的潜力

焦作市自然条件优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充沛的水资源,又有南水北调的水源补给和西气东输的能源供应。焦作市拥有发达的铁路交通,多条铁路交通干线在此交会;公路的密度是河南省第一,同时是河南西北、晋东南地区核心枢纽城市。

焦作市风景秀丽,有云台山等国家5A级风景旅游胜地,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而国际知名。农业单产较高,在全国享有盛誉的还有地黄、牛膝等中药品种。

资料分析:焦作市促进城市转型,改变单一经济结构,怎样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条件?

表现性目标:学生通过阅读焦作市的资料,提取交通与资源状况等重要信息,获得区域的典型特征,并联系相关知识作出科学合理评价。

表现性任务:阅读焦作市经济发展的潜力相关资料,向同组同学说出自己阅读的程序和读出的有关信息,并对发展思路作出相应阐述;同组同学作出详细记录并参考评价量规进行评价,给出分数,然后提交给教师进行最后审核。

基于目标和任务设定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是指对要评价的相关任务设置合理的评价规格。科学合理的表现性评价要有清晰且操作性较强的评价量规。评价量规的制定要切合学生学情,并能有效地引导教学。评价量规明确具体,能帮助学生清晰了解自己所处的等级以及应该达到的水平。表现性评价是否成功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分规则制定得是否科学,评分规则的制定水准直接决定了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6]。表现性评价是否具有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评价量规的制定上。因为评分标准的制定直接决定了学生在活动各环节的表现应予赋分的多少,所以严谨科学的评价量规制定是表现性评价能否真实反映学生能力的最关键环节。

一般评价量规的制定流程有以下环节:

1)选定参与评价量规制定人员,要在三人以上;

2)在考纲对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分项任务进行赋值;

3)编制详细的参考答案初级草案;

4)結合学生的具体答案或活动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参考答案,并确定不同答案或表现的等级;

5)所有评审教师对同样一份活动报告审阅后分别给分,研究赋分差异并统一赋分标准;

6)给出每位学生的最终分数;

7)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各等级分级情况的答案作为展示模板。

简易评分量化模板见表2。学生结合评分量化模板对照自己的答案找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思维能力、加强基础知识记忆、自动补缺补差的主动学习过程。在表现性评价中的具体实践中还要注意详细记录学生的具体表现,如室内发言记录、野外分组分工任务完成度、资料收集成果等,这是评价学生意志品质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依据。

5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选择表现性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的重要评价手段,不仅可以避免教师仅凭借主观经验和个人感觉来判断学生地理实践力能力的状况,还可以通过各种科学设计的评价方法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使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得到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周文叶.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表现性评价的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13(16):16-18,56.

[3]李坤崇.教学评估:多种评价工具的设计及应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郑庆全.表现性评价:提升师范生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5(1):41-43.

[6]张菊荣.好的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特征[J].江苏教育,

2019(14):12-16.

猜你喜欢

量规表现性课程标准
师生共同制定评分量规——基于文献与实践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体育学习评价量规的研究
浅谈评价量规在音乐翻转课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