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融入分析
2019-12-30谢洁吉
谢洁吉
摘 要:初中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逐渐培养及发展起来的人品、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具有一定的时间迁移性及动态变化性特征,科学素养的主要内容为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及科学素养等内容,文化、道德及科学素养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日常科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核心素养主要是教育学生们掌握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培养人文底蕴、责任感及创新能力等。为了分析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的融入方式及途径,笔者针对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核心素养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科学教学 融入方法
科学作为一门交叉科目,其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长期以来给教学的开展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部分理科内容除了要强化记忆外,还需要对其有充分地理解。而在传统课堂中,师生对此则不以为意,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虽然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色,但解题应用与自我探究的能力却较为薄弱。针对这一现象,初中科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已是十分迫切,成为当前改善学科教学成果的首要任务。
一、初中科学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作用分析
初中科学核心素养是初中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初中生通过科学学科学习内化成带有科学学科特性的品质。从专业角度讲,科学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从现实的科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科学教学只从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考虑和设计教学,而从核心素养大的教育观角度出发的教育性设计却不多,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
教育的目的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让学生完成自然人到社会文明人的转变。因此,在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发展当中,教师还需要将道德元素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教学活动,挖掘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格魅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阶段的科学是一门较为综合性的学科,在科学学科当中,它包含着很多的美学知识,包括人格美、自然美、科学美等。因此,推进初中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入,既可以促进学生充分发掘科学的内涵,还可以让学生在对科学的探究中感受科学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审美意识。
(三)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科学学科中融入核心素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现阶段,由于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初中还没有具备团队研究、独立探究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科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和钻研能力。当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让学生在课堂中寻找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科学渗透核心素養面临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实际上,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对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这几年的落实情况差强人意,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对此不够重视,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同时由于教师自身缺乏积极践行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导致核心素养的渗透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对课程质量起到应有的帮助。不仅如此,教学评价与学生考核体系也多与成绩挂钩,而核心素养的影响权重则微乎其微。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然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于教材内容,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这样一来的确能取得不错的成效,但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帮助十分有限。甚至有部分科学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知之甚少,没有了解到其对教学的重要意义,故而也就给普及推广造成了阻碍。
(二)教学方式落后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果,也是核心素养渗透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我国现代教育起步较晚,在实践经验方面普遍存在“吃老本”的现象。比如传统课堂中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让学生呈现出被动接受的状态。这不仅给学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且也容易打击到他们的自主性。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而学生的参与程度普遍较低。相反,核心素养的融入恰恰需要师生互动,让传授关系更加和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启发学生思维,而学生则广泛参与到探索求真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并逐渐掌握了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能力等学科素养。总之,现阶段初中科学课的教学方式较为陈旧,难以适应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
(三)学生兴趣不足
学生兴趣不足也是初中科学教学常见的现象之一,对核心素养的渗透十分不利。前面也曾提到过,科学课所涉及内容较多且涵盖学科广。以往在教学中为了赶进度,教师不得不进行课堂内容的扩充,以至于造成了拔苗助长的问题。学生一时之间难以消化大量的知识点,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正常开展,而且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在科学课中理论知识所占的比重甚至超过了实验,与学科特点格格不入。既没有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也没能达到创新开拓的目的。在如此教学氛围下,学生自然就失去对科学的兴趣,令课堂陷入枯燥乏味的尴尬境地。而核心素养的融入,就要求学生好学、乐学,并在课程中收获更多的内容。显然,目前学生也大多缺乏主观兴趣,需要教师慢慢培养。
三、结合具体案例讨论核心素养融入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弥补学生知识的断层
核心素养的融入必须建立在总体知识的连贯之上。要全面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在科学教学中的融入,就必须立足学生学习的长远格局。当前初中科学知识的化学知识部分和高中化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断层的,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并对高中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初中科学知识教学的其他学科部分,所以在开发初中科学教学时,我们应该寻找出目前初中科学课程同高中学习内容的断层知识点,并对其加以合理的弥补,这对于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彰显科学教学的生活化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是科学教学存在的首要意义。要提高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就必须令科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就我国目前的教育宗旨来讲,初中是重要的普及性教育。对于初中科学教学而言,其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提升人民大众的科学素养。对于普通公民来说,其学习科学知识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利用这些科学知识来识别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所以,在初中科学知识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有必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令学生切实感受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三)体现科学的本质特征
简单地介绍一些科学知识并非是初中科学知识课程的根本目的,在初中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体现科学思想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一点比科学知识本身更有价值。笔者认为,为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是践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最核心的内容。教育的本质就在于给予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塑造学生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托。然而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却经常为很多教师所忽略。
四、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的融入途径及方式分析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科学本质的体现
学生在进行科学学科考试的过程中一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解题思路不清晰、问题分析不严谨、语言表达不科学及答题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般归结于学生思维能力较差导致的,也属于学生科学基本素养较低现象导致的。因此,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组织学生体验科学知识,更加充分的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限制学生的想象。充分挖掘科学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利用教科书中科学家的人文资源.展示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及人格魅力,不断鼓舞、激励学生。
(二)实施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是初中科学教学领域普遍的现象,因此在核心素养教学中就必须有所创新。传统课堂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填鸭,没能切实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而且教师包办了学习过程,也容易使學生养成“吃现成饭”的坏习惯。我建议,科学教师应该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采用互动探讨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比如在学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章节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洋葱切片的显微镜观察,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组成。这种实验探究的方式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加强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讨论交流。经过小组内的观察分析,学生对细胞这一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给后面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开展前以目标任务的形式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而学生在逐一攻破难关后,也就熟练地掌握了该知识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主动组织及开展相应的实验为学生们实施探究性教学,提高科学教学的探究性质,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学生就某个问题及知识点展开讨论。在不断地设计、分析、计算、实验的过程中验证科学观念,经历了科学现象的变化过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利于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科学的本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促进核心概念的构建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创设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取知识,使得学生掌握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始及实施相应的实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核心概念的构建及完善。如在进行《浮力》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准确判断当物体下沉时的浮力,对于浮力学习的层面较浅,未能充分理解及掌握浮力的核心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创设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实践操作验证知识点的核心概念,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将空的易拉罐放在水面上会上浮?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水对于物体地向,上的浮力,然后更换钩码进行重复验证,让学生们观察在钩码下沉过程中弹簧秤读数的变化情况,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核心,将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能力。
(四)提炼科学教学内容,融合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科学课本中的知识点内容提炼出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核心素养教育,根据初中科学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本质相关的人文底蕴教育,根据教学内容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反思、完善人格的健康生活教育,将学习内容及质量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核心素养的发展。将学习兴趣、探究科学精神融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及相关技能的核心素养教育,进行科学本质及科学探究相关的核心素养教育,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及核心素养的养成。
结语
推进核心素养与科学学科教学的融合,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自身存在的魅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逐渐懂得文化、道德及科学之间存在的联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文化对自身素质提升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莹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课堂重构研究[J].成才之路,2019(22):87-88.
[2]夏兆省.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微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Z2):101-105.
[3]邵爱强.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01-102.
[4]匡家财.初中科学课堂中实验挫折适应问题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9(19):28.
[5]方艳云.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J].科教导刊(下旬),2019(06):146-147.
[6]孙芙芬,钟伟东.拓展性实验在初中科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