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玩的室内运动游戏

2019-12-30王妍张慧馨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朋友材料游戏

王妍 张慧馨

结合孩子年龄特点开展“真游戏”一直是我们在努力达到的。10月末,天气渐凉,除了冷空气的来袭以外,雾霾和大风天气也慢慢增加,每每遇到不良的天气不能到户外游戏,孩子们便闷闷不乐。恰巧今年班里睡眠室的床变成了上下铺,室内空间一下子大了很多,屋内的空间变化以及孩子们生活经验的丰富,让他们一下子想到了把游戏搬到屋里来玩。在尝试中,不断有新问题出现,老师该如何顺应幼儿的发展,找到合适的时机介入到游戏当中,是我在这一段时间思考的问题。

解决在内室“玩什么”和“怎么玩”的问题时,我将自主权交给了已是大班小朋友的孩子们。石头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这个简单,我们老玩游戏大会,把游戏大会的东西拿到屋里来玩不就可以了么!”他的话得到了众多小朋友的认同,大家都觉得室内运动游戏和室外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场地更换而已。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试一试吧。

发现室内运动游戏和室外游戏的区别

当天下午,老师便和孩子们一起下楼收集材料,孩子们兴奋地把游戏材料抬到了活动室中,这时却出现了问题:场地小,东西多,一通忙活下来,屋里的玩具非但没有摆好,还弄得到处都是尘土,乌烟瘴气。依依有点沮丧地说了一声:“哎呀,屋里根本不能玩运动游戏!”听到依依的话,孩子们纷纷放下了手里的材料,都坐了下来,个个垂头丧气。我走到孩子们中间,发起了讨论:“也许,在室内玩游戏和在室外玩游戏有点不同?”“太不一样了!”小葵跑到窗边指着操场说:“外面地方那么大,我们随便跑都不会撞在一起,屋里根本没有地方跑,到处都是东西!”“在屋里也不能跳和跺脚,要不一会儿,中一班的老师又要上楼提醒我们了。”梓赫说。“我拿的捉迷藏的挡板也用不上,屋里根本没有彩虹架,只有操场上才有。”“屋里也没有滑梯。”“在屋里肯定不能拍球,这样会有很多很多的土。”“一个屋玩也太小了点吧?”……更多孩子加入到我们的讨论中,孩子们都发现了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的区别,显然把室外游戏的材料照搬到室内并不是一个好办法,那应该怎么做呢?

选择适合的游戏材料

明确室内游戏的特点

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哪些材料适合在室内玩?”石头说:“我们要玩一些动作轻的游戏,跑和跳肯定不行。”“不能用太大的材料,我这个就太大,根本没有地方放,其实呼啦圈就可以。”涵涵说。孩子们开始选择适合留在室内玩的材料,把不适合的材料放回了院子里。我们一起制作出了“室内外游戏大对比”的图表,共同分析它们的区别;规划了“我们可以在哪玩”的环境,通过一起讨论,幼儿明确了室内游戏的特点:它更适合小肌肉动作的发展,不适合强度较大的基本动作练习;对场地和器材要求更高;以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方式为主。在和孩子们共同梳理经验,确定好设计游戏的基本要求后,我们开始了室内运动游戏的设计活动。孩子们会不会一下子创造出有趣的室内运动游戏呢,我心中暗暗期待着。

家园“室内运动游戏大搜集”

丰富游戏内容

接下來的几天,我们都开展了室内运动游戏,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室内进行了平衡木、打气球、说相反、夹球走等游戏,因为游戏内容和规则都很简单,孩子们很快便玩了起来。但渐渐地,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变少了,作为小组长的骐骐跑来问我:“老师,您能不能再教我们几个游戏?”孩子的问题给我释放了信号:他们的原有经验不够了。以往的室外游戏场地大、器材多、游戏内容丰富,但到了室内,别说孩子接触的游戏形式少,就算是作为老师的我,也一时想不出好玩的游戏内容来,还有谁能帮助我们将室内运动游戏的内容丰富起来呢?

我们开展了一次名为“室内运动游戏大搜集”的家园共育活动,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多种有趣的室内运动游戏,用幼儿自己喜欢的形式带到班里,并组织大家进行游戏分享。家园的共同行动使得游戏内容一下子丰富了许多,孩子们对于室内运动游戏的兴趣更加高涨,我们的活动也在孩子们的兴趣中继续进行。

随着室内游戏的不断开展,自主性强的孩子们萌发了自己设计室内运动游戏的想法,作为老师的我当然应支持他们,但是,该如何支持呢?几个女孩子跑过来对我说:“王老师,我们想玩打排球,我们几个能一起在屋里玩么?”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突然意识到,开展小组合作游戏是促进幼儿进一步开展游戏的好方法。

开展合作游戏,体验同伴游戏快乐

大班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并在游戏中不断丰富游戏规则,同伴间的互动会让孩子们更加自主进行游戏,体验到更多游戏乐趣,提升更多经验。

我们的第一次合作游戏设计从分组开始。孩子们自愿组合,设计好了自己的游戏内容,之后我们又按照游戏内容所需的场地大小和孩子们一起划分场地,把活动室、睡眠室、楼道和台阶都用上了,孩子们制定他们游戏的计划,老师制定我们的站位,在保证孩子们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自主开展游戏。

起初,孩子们玩的游戏内容仍集中在以前玩过的游戏中,玩了几次后孩子们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么玩有点没意思呀!”“总是重复一个动作,对我来说太简单了。”……面对各组不同的情况和游戏体验,孩子们有了下一步的设想和计划:“我们的游戏需要改进。”“怎么改进?”我问。“我们组玩爬行游戏的时候地垫总是乱跑,我就是因为地垫才输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换一个地垫,换建筑区地垫,我觉得它更结实。”小葵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需要调整材料,合适的材料会让我们的游戏更好玩。”我帮孩子们总结。“对,我们也要换材料,因为‘鳄鱼躲在池塘里没事干,所以我们要在人身上放一些食物,让‘鳄鱼抓来吃。”乐乐说。“这个改变让游戏更有趣,因为有了好玩的情景。”我补充道。依依这时候也说:“我们打气球的分数特别容易记乱了,需要一个裁判。”“你们需要有个人提醒你们更遵守规则。”我继续总结着孩子们的经验。“我们的游戏有点危险,我需要做一个提示板,让小朋友知道我们的游戏怎么玩,这个也很重要。”伯尼学着我的样子说。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我们慢慢发现了设计室内运动游戏的元素:材料、玩法、规则及说明都很重要。提炼了这些要素后,孩子们第二次尝试设计室内运动游戏。

尝试解决问题,使游戏持续开展

第二次设计运动游戏,孩子们探索的时间更长了,他们增加了游戏情景,细化了游戏规则,团队意识增强,出现了更多的分工合作和协商,尝试一起解决问题。正当我看着活动带给孩子们成长,暗自欣喜时,棘手的问题又出现了:每组游戏中都出现了参与性不强、只能做服务的游戏角色,比如,气球派对组的裁判、蜘蛛网组拉网的小朋友等。这些角色着实无趣,但缺少了又不能继续游戏,因此越来越没有人愿意承担。对于这个问题,我本期望孩子们能自己想出解决办法,但这似乎超出了孩子们的能力范围,几款原本火爆的游戏越来越无人问津。

于是,老师决定介入,帮孩子们一起想想办法。游戏结束后的分享时间,我利用照片和视频让孩子们回顾了游戏,并提出“这些角色该怎么办”的问题。孩子们认真地讨论起来,一些孩子认为应轮流当,也有一部分小朋友提出应重新审视游戏是否需要这些角色:“排球比赛的时候有计分器,如果我们也有,那么就可以不需要裁判。”当问题聚焦到蜘蛛网组的时候,我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蜘蛛网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呢?是让蜘蛛拉着的么?”孩子们一致回答:只要有支撑点,就可以拉一张网。锋锋说:“我们的蜘蛛网也可以不用人拉着,拴到床上就行了。”“那我们得试一试,试一试才知道行不行。”慧慧说。“织网”行动开始了,孩子们确定合理位置、尝试固定、调节高度……通过不断地尝试,终于把蛛网系好了。这个游戏又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面对孩子们遇到的问题,我们需要用合理的方式给予他们支持,帮助他们在游戏中解决问题,找到快乐与自信。

室内运动游戏还在继续,孩子们还在为不断地让游戏有创意又好玩而开动着脑筋,我庆幸这一次把游戏的主动权交还给了他们,庆幸自己和班级教师一起,准确地把握住了教师的角色,在适宜的时候介入游戏,给予孩子们支持。在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理念,可以帮助孩子不断丰富经验,获得成长,推动孩子们可持续发展。孩子们的活动在继续,我们的思考和实践也在继续。

猜你喜欢

小朋友材料游戏
可爱的小瓢虫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找茬儿
爆笑游戏
海边玩一夏
材料
摇摇鹅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