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实施预算管理应有的理念
2019-12-30罗燕
罗燕
摘要:预算是企业内部控制和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一项以预算为基础的综合管理活动。预算管理已成为企业员工激励、内部控制、评价和评价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预算管理的理论和体系也越来越完善。本文了解了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同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对企业的后续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预算管理 实施现状 应有理念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从市场出发,有长远的眼光,从全局上考虑问题,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不仅要研究客户的需求,还要关注具有竞争关系的潜在客户的需求。要定期跟踪、预测和判断整个市场动态,根据变化及时调整预算,在实际预算编制、控制、分析和评价中更好地利用总结的规律,努力为企业创造效益。
一、预算管理相关概述
预算管理是根据经营预测和决策的决定,并为销售、生产、分配和筹集资金设定明确的目标,然后编制的一套财务报表及其附表。这项管理工作能够利用企业的预算来对各项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源进行分配和控制,从而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一般来讲,企业的财务预算是进行一系列经济决策的基础,需要以发展目标为主要内容,由此可见,企业的总预算管理体系可以分为财务预算、资本预算、融资预算等内容。
二、预算管理在企业应用中的不足
(一)从上到下尚未形成预算管理理念.
预算管理理念薄弱主要体现在员工和管理者两个方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形成过程涉及到全体企业员工的参与,也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成本之和。因此,预算管理理念还需要每个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只有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自觉地从自身进行预算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预算问题。预算管理理念薄弱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缺乏对预算管理的明确认识,企业的部分员工没有遵循企业制定的标准,只是盲目地按照管理部门规定的目标履行职责。此外,企业管理者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薄弱,主要表现在管理者对预算管理理念的认识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缺乏明确的认识。[1]预算管理仍处于初始阶段,预算计划和任务顺序仍处于广泛的管理阶段,特别是在整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这就导致企业的的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掌握实际工作信息或成本信息,导致管理者在事后发现问题。
(二)预算方法呆板和单调
对于企业来说,由于预算编制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对最终的预算结果产生有效的控制,因此,企业在选择预算方法时,必须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从而保证预算管理能够科学、有效和全面的进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大多数企业的预算编制都会有财务部门进行,但是,相关的专业人员非常少,导致预算编制的工作量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之下,一部分企业就会选择一些简单的预算方法,导致与企业的发展不匹配。以基期收入状况和成本和费用总支出水平为编制的主要依据,不考虑今后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固定增长率形成新的计划期预算。这种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接受和支持,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很容易导致预算编制工作过于主观和缺乏客观性。
(三)预算内容简单和粗放
在自身产业的影响下,企业倾向于采用传统的预算管理。预算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和决策,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销售设定的明确目标。就目前来看,对于部分企业来说,暂时还仅仅是设立了一个预算的管理办公室,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通过对部分企业的了解,我们不难看出,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尚不健全。[2]这就造成了企业在发生一些状况时很难能够对财务进行合理的预算,也不能够保证预算管理的独立性和规范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的管控,不能够对预算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在企业内无法使全面预算管理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预算执行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不足
针对企业预算编制工作的具体实施,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将是保证企业预算编制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和关键。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考虑如何为各项政策法规的实施提供有效的保障,以及在遇到不良评估时,应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改进。
从预算管理的性质来看,是一项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和控制的管理过程,在这过程之中,一旦企业的管理者不重视,或者没有进行相应的管理机制,往往会使得一些员工偏离原本的工作,无法对实际工作之中的问题向上级进行反馈。除此之外,在考核过程之中,许多企业的评估主体是不够明确的,导致预算管理在评估的过程之中出现了非常大的随意性,无法发挥出预算管理在绩效考核中的实际作用。现阶段,许多企业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机制也非常的宽泛,不利于发挥其激励作用,严重的阻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使得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不稳定现象。[3]
三、改善企业预算管理及实施预算管理应有的理念的对策
(一)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能够长远发展的企业必须要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体制得到提升之后,才能为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安全保障。因此,企业应该制定综合预算管理制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尽力配合相应的技术人员,共同来制定保障该企业的财产安全保障方案,严格定制企业的规划,并且明确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管理会计提供发展的保障。另一方面,企业要严格加强对于企业核心数据的管理和保护,以免发生信息被他人盗窃,出现信息大规模泄露的现象,因此,面对这些情况,企业必须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只有加强控制,才能在源头上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4]
同时,预算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企业为了方便管理,不会经常更新自身的发展模式,这最终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虽然,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过程之中,并不会出现非常严重和巨大的问题,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防患于未然,不断更新企业的管理机制,才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从而带领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保障
全面预算管理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工作能力方面,从事预算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要诚实守信,从而保证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并使从事预算管理工作的人员及时了解预算管理方面的政策和变化,利于在工作之中及时改变,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定期与预算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异常现象要及时的更改,保证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确保企业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5]
(三)细化预算内容
首先,针对企业预算管理内容不足的问题,为了促进各职能部门有效完成预算任务,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除了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目标,把完善的目标下放给各个部门,为基层职工的日常工作指明方向,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同时,考虑到企业设立的具体情况和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安排,要求企业设立一级总预算负责企业,二级预算负责职能部门,各基层部分负责三级责任预算的工作机制。
四、結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中,预算管理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建立过程也需要较长时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可以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相应的配套设施,从而使得企业的预算更加精准和有效,提高企业对于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让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实现企业的既定的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新佳,陆岩.公立企业预算管理制度的不足与改进.中国企业,2016,20(12):57-58.
[2]王林芝.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8,09(16)184-184.
[3]孙孝钢.公立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研究.中国卫生资源,2018,16(2):114-115.
[4]王馨.当议公立企业预算管理.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5):46-47.
[5]袁芳.探析新企业财务制度下的企业预算管理.财会学习,2016(1):55-56.
(作者单位: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