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面向中国问题”的范式探索

2019-12-30赵金霞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1期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突出了“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范式,分析了“面向中国问题”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范式的三个原因,探究了“面向中国问题”范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展开路径:找问题——问题意识;导问题——目标导向;解问题——发展战略安排。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面向中国问题;哲学范式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突出了“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范式

1、“面向中国问题”哲学范式的内涵

捕捉中国问题,聚焦中国问题,深入探讨和解答中国问题,这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种基本范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存在方式。面向中国问题的研究和解答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库恩指出:“范式的存在决定了什么样的问题有待解决。”[1]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需要从“中国现实”出发,选择“中国问题”,探讨和解答中国自身的问题,以“问题反思”为中心。

2、“面向中国问题”哲学范式的内容

(1)问题的提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中国问题”的提出主要以实践的方式出场。针对中国社会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坚持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寻找真问题并在实践中加以分析和解决。时代在变化,国家在不断发展,党需要结合中国伟大实践积极构建中国方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2)问题的领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中国问题”既包括中国的问题,也包括世界的问题;既包括中国目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涉及到中国的过去历史和未来发展问题;既包括抽象的理论问题,也包括活生生的实践问题。可见,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提问范围广泛而深入。这些“中国问题”体现了中国道路崛  起的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文明逻辑,四种逻辑之间是内在统一的。

(3)问题的解答。提问方式本身就蕴含着问题的解答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提出问题、揭露现实矛盾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改变现实。“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马克思主义是以改变现实为目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它把实践作为问题解答的根本途径,以改变中国现实为目的,善于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问题的成因,并探寻具体解决路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通过分析和和解决中国现实社会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实现对中国社会的改造,推进中国社会发展。这种解决问题方式保障了理论与现实的统一,彰显出理论的自我超越。

二、“面向中国问题”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范式的三个原因

1、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研究思维的影响

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3]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就是现实地提出和解答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决定了问题研究成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重要范式。脱离了现实、脱离了问题,就会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本性。马克思时代的问题研究就是面向他所在社会的现实逻辑和时代问题,当今中国的问题研究就是要面向中国的现实逻辑和重大问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面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就是马克思主义问题研究范式在当代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中国问题的持续而深入地探索的成果,这种“面对中国问题”的研究范式坚持对现实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和实事求是地解答,这不仅形成了对中国社会的正确认识,而且推动了中国社会稳步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这些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主要思想都是研究中国现实问题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的影响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直面我国所处的阶段和具体国情,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国情之间构建了合理的张力。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只有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才能在新时代有所发展和超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其最高的方法论原则是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来理解和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新中国几代领导人政治思想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思想实实在在地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关注理想社会,另一方面重视中国实际,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创新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飞跃。努力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解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项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中国实际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成果,并且把最新理论成果具体运用到实践层面,考察和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和确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与研究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来考察和研究。

3、世情、国情、党情的复杂性决定了“面向中国问题”的理论范式

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是我国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遇到难题,国际上一些国家对我国围堵打压,不断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针对这些时代和实践提出的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走向的多个新课题,党需要认真分析深入研究以求解决方案,正面回应诸多重大问题的挑战,进而发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路,找到科学发展的路径。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以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为依托和现实基础发展而来,并且是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根据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及其深刻变化、党情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于我国发展的现实形势,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研究和解决问题,并且不断深化三大规律的认识,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对经济、政治、法制、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中国现在进入一个艰难发展时期,党还需要直面很多待解问题,破解诸多发展难题,未来中国的继续发展,要求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点,清醒认识世情、國情、党情,认真研究中国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多角度全方位研究,才能创造自己的现代化实践理论,才能解决困扰中国继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才能发展。

三、“面向中国问题”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展开路径

1、找问题——问题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问题切入作为逻辑起点,并且贯穿在治国理政的具体思想之中。中国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我国发展进程中历史积累下来的旧问题,也包括我国不断强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时代性课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既能从“问题切入”,又能实现“成功走出”,在不断解决紧迫又重大的问题中不断前行,从而接近目标并圆满地完成目标。问题意识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党研究、理解和解决这一思想的重要抓手。

2、导问题——目标导向

问题与目标紧密相连。如何面对中国问题,怎样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这要与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联系在一起。新时代我国继续发展的根本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两个一百年”,另一个是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围绕这个根本目标展开。直面中国问题,才能在将来实现这个根本目标。围繞我国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认真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特点和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问题,

提出了新时代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体现为“八个明确”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努力。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就是引导,党的任务就是如何实现、怎样更好地实现这个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保证完成目标,就必须具有刚性执行力且精准发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成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还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民实现治国理政根本目标的磅礴力量。

3、解问题——发展战略安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战略安排就是实现治国理政根本目标的方法。人民中心论是制定治国理政发展战略的基本立场。坚持人民为中心,就是人民共创共享共治。党中央基于“人民共创共享共治” 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思想的两大重要战略,是对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这就是“四个全面”的主要内容。这一战略布局体现出统筹决策、协调推进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四个全面”满足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新需要。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准确地找到了当前我国发展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这要求党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统筹解决“四个全面”战略涉及到主要矛盾,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其次,“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就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能够破解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同时厚植发展之优势,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公平、可持续的发展。我国的科学发展就需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注重全面开放、互利共赢,更加注重更多人的发展。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会引起我国社会发展完成一场深刻变革。

【参考文献】

[1]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4-2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203.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4] 韩庆祥著.读懂新时代[M].中国方正出版社, 2018.204.

【作者简介】

赵金霞(1977.4—)女,满族,黑龙江双城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