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镜也精美
2019-12-30尹钊吴鹏鹞徐星媛
尹钊 吴鹏鹞 徐星媛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铜镜是古代梳妆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是精美绚丽的工艺品,也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极为重要并自成体系的一个门类。它不仅是考古工作者判断墓葬或者遗址时代的一个实物依据,也是博物馆系统在收集、鉴定、陈列中最常遇到的文物之一,更是备受世人关注和收藏的一种文物。
收藏家们在收藏铜镜时,更青睐战国、汉代和唐代的铜镜。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青铜铸造技术也有所发展。铸镜业、铸钱业、铸剑业等都获得了较大发展,进入到铸镜技术的勃兴期,春秋战国的铜镜种类繁多、造型精巧、纹饰绚丽、内容丰富。汉代是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空前繁荣,铸造业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高。这一时期,铜镜纹饰题材有着重大的突破,纹饰取材极其广泛,以神仙故事、祥瑞神兽为主。特别是铭文的出现也将纪年、吉语发挥到一个极致,造成了铜镜文化的巅峰期。盛唐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文化艺术迅速发展,銅镜工艺也散射出了崭新的特征和风格。这时,镜体一般都比较厚重,给人大气之感,金属成分锡的含量也增多,镜面更显得清亮明澈。唐代铜镜质地精良,造型敦厚,尽显大国工艺,内容丰富。因此,受到了铜镜收藏者们的青睐。而在以后,由于铜镜逐渐向民间普及,人们对其实用性的要求超过了观赏性,加上为了满足多数中低层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压缩铜镜成本,后世大部分铜镜的美观性和质量都在不断地减退。尤其是清代,自玻璃镜在明代以后由国外传入后,由于玻璃镜成本相对较低,制作起来比较方便,照物更为清晰,大约在咸丰以后,铜镜几乎被玻璃镜驱逐出市场。所以,铜镜的收藏者对清代铜镜大多不屑一顾。
实际上,清代铜镜中仍有很多精品。这是因为清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高潮,各项工艺已发展到了古代社会的最高峰,这就意味着,不管铜镜本身的销量如何,它都代表了中国古代铸镜业最后的辉煌。更何况,从文化方面来剖析清朝铜镜的需求心理,实际上这个时候铜镜的用途大多已从生活用品转移到艺术品的欣赏、吉祥的祝福等功能,这时铜镜的艺术造型大都追求的是仿古、追古。首先是清代的皇公贵族对古代艺术品的崇拜。满清入关是异族统治,正如马克思所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相较于满族传统文化,清代贵族更加偏爱发达的汉文明,以此来统治广大的国家。尤其是康、雍、乾时代的上层人士对铜镜非常喜爱。在内府中,仿制了很多精美的战、汉、唐铜镜,也开发出不少纹饰新颖的品种。同时,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很多达官贵人铸造了一些精美的铜镜向皇宫进贡或自己赏玩。再者,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到了清代遇到了瓶颈,汉文、唐诗、宋词、元曲,均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文人无法进行超越或创新文体形式。他们转而研究经学和小学,却因此更加崇尚古人。“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份崇拜很快演变为对古物的推崇珍视,仿古的铜镜也在文人墨客之间大为流行。
下面,我们就列举部分精美的清代铜镜来说明这个问题。
图1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康熙五岳八卦镜,圆形平钮,上饰符箓。钮四方各饰一符箓,与钮合像五岳。外区饰八卦与铭文款识相间。双弦纹缘,是典型的唐代纹饰。铭文:“康熙五十九年(1720)六月”。清宫内府造。五岳真形一向被道家视为至宝,此镜非常精美。
图2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代仁寿五福镜。圆形平钮,上饰“仁寿”二字。钮周饰云气纹五朵,其外饰五只向内展翅蝙蝠。蝙蝠与镜缘间饰双线勾连纹一周。素缘。“蝠”音同“福”,所以蝙蝠的造型在我国民间有求福纳瑞的意思,属于祥瑞的一种。边饰中所展示的流云纹,也具有其特定的含义,云为人们熟悉的自然环境,云在天上,崇拜天高大无边,深奥莫测、非常神秘。“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古人有浓烈的天空崇拜,于是顺便把在天上流动、飘浮不定的云与神人、龙凤、麒麟等图案组成了吉祥纹样。例如,古人视晴天之云为“青云”,晴空万里,比喻高官厚爵,“青云直上”喻“步步高升”之意;“平步青云”祝颂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之意。古人在陶器、青铜器、石刻、瓷器及年画、衣料、织绣上创造了千姿百态的云纹。而这类铜镜边缘上的云纹,与其他图案组合在一起也可以认为能带来吉祥的寓意。
图3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嘉庆双鱼镜。圆形平钮,上饰一卧鹿。内区饰双鱼,形态相同,上下相反,首尾相接。外区饰铭文一周。素缘。此图形似宋代铜镜中的形制。铭文:“大清庆庚申闰(1800)十二月吉日作双鱼式造于滇南”。鹿,是一种温顺谦和的动物,是古时瑞兽之一。鹿跃中原,有天下太平之意。鱼音同“余”,符合民间“年年有余”的向往,寄托了清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图4是2009年中拍国际收藏的一面清代鎏金双鸾瑞兽镜。此镜为圆形圆钮,钮左右两侧各饰一鸾,两鸾相对,口衔绶带,展翅,长尾上翘。钮上方饰祥云纹与莲花纹,钮下方饰以山峰,耸立于云间。外区四只麒麟与四对禽鸟分别相间,四周饰有祥云的麒辚分为两组,下有连理纹衬托的四对禽鸟,皆比翼双飞,同衔花枝,通体鎏金。纹饰为唐代典型的风格。此镜制作精良,难得一见,极为精美。
图5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清代嘉庆慎思堂十二生肖柄镜。镜背三周凸弦纹把镜背纹饰分成三区,内区注明“东莱宝镜”四字,中区十二生肖纹带,外区为“嘉庆七年壬戌滇南抚制慎思堂铸”十四字铭文,仿制精良。图案应来自于唐代。
图6为清代松树人物木柄镜。圆形无钮,木柄。背面上涂有黑漆。上绘有一松树,下有两人,一人盘坐,手持器皿,一人站立,手持荷花。周围景物有小河、山石、花草和围栏,树两侧有云朵,柄与镜体连接处有珊瑚、象牙等装饰。图案与宋代相关铜镜相似。通高24.6厘米。
正因为清代铜镜功能的转型,许多铜镜转向了吉祥祝福的功能。吉祥的常见内容有“天下太平”“万寿无疆”“大富大贵”“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等。它们的功能是压邪禳灾和喜庆祈福。而清代铜镜中充满了丰富的吉祥内容,对于我们研究当时的民俗民风,以及清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以下的几面吉祥铜镜:
图7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四喜镜。圆钮,内区饰四“喜”,以方形外框框之,印记内书“茂顺”二字。另有四蜗壳状纹饰,内有一叶,饰于空白处。纹饰为同模拍印,圆微卷,素缘。古时称“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露”为人生四喜,“四喜临门”是为大吉大利。文字和内容都很精美。
图8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代百子图镜,直径36.5厘米。圆钮,无钮座。钮上铸“湖州薛晋侯自造”七字,镜背饰32个形态不同的天真稚童,其中有五子夺盔,意为“五子夺魁”,有三重三元、莲生贵子、榴开百子等,寓意广泛,或抓周,或持荷花,或骑竹马有展纸握笔而书者,亦有憨态可掬凝眸而视者,生动自然,宛如一幅社会风情画。纹饰皆为凸起之单线白描铸成,颇有创意,此皆体现于童子身上所饰之物。此镜器型敦厚、制作精良。
图9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五子登科镜。直径39.8厘米。方钮,内区饰“五子登科”铭文。“五”字右侧饰一圆形印记,内书“任德甫造”四字。缘素凸起,甚宽。清宫旧藏镜,厚重精铸,当为供奉物。“五子登科”实际上就寄予了人们祈求生活稳定、子孙兴旺发达的愿望。
图10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喜生贵子福寿双全镜。直径41厘米。圆钮,钮座周饰雁纹和云纹各四。内区饰“喜生贵子”和“福寿双全”八字铭。铭文间饰以人物、花鸟、云纹及杂宝等。高浮雕纹饰,素地,低卷缘。制作精美。
图11是湖南长沙所收藏的清代双喜五蝠镜。圆形,带柄。镜中心饰双喜字,在喜字外圈有一凸起的圆环,在环的外区饰有五个展翅飞翔的蝙蝠,在柄端的两蝙蝠之间有铭文四字“包换青同”。下带长柄,通长28.2厘米。它饱含着“双喜临门”和“五福临门”的吉祥寓意。
在这里我们又想到了清代另一种描述吉祥寓意的物件——吉语花钱。它的作用与图案都接近吉祥铜镜,大家都认为吉语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民俗文化,所以吉语花钱深受人们的喜爱,收藏价位也都比较高。如《中国花钱彩页图集》中的五子登科背吉祥花钱(图12)。
但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相较于花钱,其实在清代,吉祥铜镜的制作更精美,图案更丰富。所以它们的价位与升值空间应该远远超过这些花钱。
在清代,一些文人参与了铜镜的制作和欣赏,他们的书法和诗词都是非常精美而有内涵的,由于铜镜的空间比花钱大得多,他们就有更好的发挥空间,这也是这个时期的铭文铜镜较之铭文花钱更有欣赏和收藏的价值。
图13是中国嘉德2008秋季拍卖会所藏的清代铭文方镜。边长11厘米。方形,无钮,素宽边,内有铭文:“清净炙体,光明为用,相呈影见,灵台不动”,鱼籽纹为地,文字规整大方,少见,极为精美。
图14是浙江金华市收藏的清代薛惠公方镜。方形,无钮。镜心有铭文及两枚印记。铭文:“如日之精,如月之明,水天一色,犀照群伦。”另两枚印记,一个方形,一个压腰葫芦形,内中有“薛惠公造”“苕溪”铭。诗词书法俱精,值得收藏。
图15是王纲怀收藏的清代“曲江风度,藻耀千秋”铭文镜,边长8.5厘米。镜心铭文为“高悬昭征朗月光吐藻耀千秋曲江风度”。字体雄浑端正,颇有风骨,是一幅很精美的书法。
从以上的图片,可以明确这些清代铜镜应该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制造工艺的价值,值得我们去收藏。
总结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虽然有的人根据年代的分析认为玻璃镜的出现导致清代铜镜的衰落,但是实际上很多清代的铜镜它的功能已经出现了变化,当时的铜镜已经从日常生活用品转变为欣赏用的工艺品,它的作用主要是慕古追先,承载着吉祥、書法、诗词的展现,所以它反而更加精美,更具有能传递民俗文化的功能,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