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媒介素质提升的路径探索
——以习近平新媒体观为视角

2019-12-30蒋朝莉姜莹莹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舆论媒介大学生

蒋朝莉,姜莹莹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

今天的社会已经日益媒介化,新媒体构成了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新空间,构建了大众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几乎所有的公共性活动都可以通过媒介处理和传播。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以往人类靠物质能量拓展活动半径的模式,突破了地缘、政治、文化之间有形和无形的疆界,促进了文化信息传播和文化生产消费。新媒体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足不出户沟通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也成为大学生们学习、生活的新空间,获取信息的新平台。因此,当代大学生受新媒体影响深重,对于网络的依赖和投入已经超过以往所有时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体,如何正确地对其进行培养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多个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更警示我们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把握新媒体导向,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深度解读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综观当前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他们在新媒体搭建的信息大平台上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改变了以往的求知途径和思维方式。然而在面对庞大的信息数据时,大学生们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和思辨能力,如若不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将使他们对学习、生活、社会、国家的看法产生偏差,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法形成健康的媒体观和新闻观,更无法具备驾驭新媒体的技巧和能力,这对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的媒介使用情况

我国面临的最复杂、最现实、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就是网络安全。敌对势力不仅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围堵,更是利用网络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大学生是接触新媒体最大的群体,也是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重要对象,渗透的最大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41次报告)发布的消息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10-19岁网民占19.6%,20-29岁网民占30.0%[1]。201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及相关配套法规为我国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虽然网民遭遇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明显下降,但仍然有52.6%的网民在过去半年中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社会认知,尤其是新媒体的安全使用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天大学生已经把新媒体作为信息传递、情感交流、认知社会的一种新途径。特别是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微信,更是凭借其传播信息的即时性、多样性、方便快捷和强大的新功能,吸引了大量的青年大学生。又据腾讯公司调查,微信用户中大学生用户占 64.5%,在被调查的人中平均 65.5% 的学生每天使用微信,20.8%的学生 2-3天使用一次微信[2]。可是,当前网络信息繁杂冗沉,良莠不齐,极易影响大学生的信息选择和价值判断,所以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安全。

实际上,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新媒体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反复强调“新媒体思想舆论工作的正道,在于化解负效应,激发正能量,成为治国理政、凝聚共识的助手”,“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这一系列论述,视角新颖,思想深刻,充分反映了党对新媒体发展态势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新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地位。这既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发出的动员令,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前进航标,也是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动力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论述和新媒体观的精髓,对于提升新媒体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提高大学生媒介素质,推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形成,建立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习近平新媒体观的主要内涵

新媒体作为通过新技术改造和媒体革命创造的一种新兴产物,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内涵。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百科词条将其解释为“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则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3]。总体来看,新媒体不但包括数字化的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还涵盖了以网络、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支撑的网络传媒、电视广播传媒和移动传媒等新平台。它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传统媒体在时域上存在差别,又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创新了媒体传播手段、传播平台、传播方式,新媒体具有便捷快速、即时开放、全时全域、平等交互等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新媒体的论述非常丰富,形成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理清了当前新媒体发展的新情况和新动向,了解了当下信息化发展的新技术和新趋势,明确了今后在新媒体建设上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一)始终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导向

历史和现实都明确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不容小觑。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一直非常注重新媒体领域,它们利用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上的优势,极力抢占媒介信息传播的控制权,力图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渗透、控制、摧毁他国的新闻媒体,是它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目标。苏联的亡党和解体,让我们看清了西方国家是怎样利用意识形态,对苏联开展了一系列的渗透和瓦解,最终达到“和平演变”苏联的终极目标。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4]作为重要舆论工具的新媒体也要讲导向,这是新闻传播行为的根本原则。对新媒体而言,在新时代里要做到始终坚持爱国姓党,确保舆论宣传方向不偏。近几年来,舆论界也出现了一些批评中国没有“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声音。其实,西方的“新闻自由”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要清楚地认识其本质,自觉抵制西方新闻观的错误影响,吸取苏联的前车之鉴,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新闻舆论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新闻舆论明确的立场和指向,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二)牢牢把握新媒体传播舆论信息的控制权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互联网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兴传播平台成为文化交锋的主阵地、信息传播的中转地、舆论生成的源生地。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不断地交流、交融、交锋,随之产生的新观念、新范畴、新表述日益多样、多元、多变。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主流媒体影响力逐年下降,受众规模逐年缩小。针对主流媒体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必须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只有创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才能成功地抢占舆论信息制高点,进一步唱好主旋律,更广泛地传播正能量[5]。这为新媒体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新闻舆论阵地没有真空地带,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去占领,必然被各种错误的思想舆论所占领”[6]。新媒体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新手段,既可以传播正确的思想,也可以传播各种错误的思潮,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清中、西新媒体技术的差距,促进新媒体技术发展;我们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摒弃低效不灵的老办法,开创新的舆论传播手段;我们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成为运用先进新媒体的行家里手,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赢得意识形态主动权。要不断地巩固宣传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并且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三)努力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应当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下,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优势进行互补、推行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在渠道、平台、管理、内容、经营等多方面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7]如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就要主动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简单地相加不行,“穿新鞋走老路”也不行,关键在于二者“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实现从简单的“物理捆绑”到彻底的“化学反应”的转变。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不只是简单的技术革新过程,更是一场广泛深刻的思想革命。今天,舆论工作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那么新媒体的传播理念也应该随之更新。“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二者应当从简单的相交到深刻的相融,不是简单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移植到互联网上,而是把互联网作为平台,以“互联网思维”来谋划布局工作,将其作为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的动力。“不日新者必日退”,互联网思维要不断吐故纳新、与时俱进;“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应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

(四)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新媒体诞生突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时空壁垒,它的传播时效性更强,空间度更广,活跃度更高。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新媒体主张的是快速报道、大量转发、广泛传播。微信、快拍、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使网民个体的自生产、再传播行为成为普遍现象。有的网民在传播信息时,为引起广泛关注、增加点击率、赢得打赏,故意歪曲事实、编造反常内容、散布虚假信息,这种不尊重事实进行传播的现象,给新闻传播的有序发展带来了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

2014年2月,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只有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管理互联网的信息内容,才能依法管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5]199。新媒体的发展,必须要尊重道德规范,遵守法律法规。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首先有事实,其次才有新闻。新媒体的发展不能违背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如何预防新媒体发展失范,一方面要靠外部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另一方面要靠内部的伦理道德进行约束。在新闻事件的信息收集和报道中,应做到“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尊重社会公益、尊重国家利益”[8]。新媒体传播并非百无禁忌,需要树立一些核心伦理理念,形成基本的道德共识;新媒体传播并非无据可依,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坚定信念,依法开展网络建设工作,加强互联网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建设,努力创建完善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五)全力推动中国成为网络强国

互联网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与信息的安全已经关系到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今天,我国虽然在互联网建设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已经成为了网络大国,但与网络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快互联网建设,缩小与网络强国之间的距离,找准短板,针对弱点制定建设方案。

互联网建设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习近平指出,中国要想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就必须在技术上过硬,努力做到信息服务的丰富全面,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5]198。目前,一些网络核心技术我国仍没有突破,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研发核心技术,推动相关机构协同攻关,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建好互联网。

互联网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虽是网络大国,但信息基础设施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对此,习近平强调,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体现在互通。中国应该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与全球信息交流铺就畅通之路。应当不断缩小与不同国家、地区和人群间的信息鸿沟,令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涌流,真正地实现全球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的共享[9]。互联网基础设施是网络建设的基础,我们应该着力提高自己的网络技术水平,利用先进技术作为网络内容的支撑和引领,这是建好舆论新阵地、推进新媒体舆论工作的关键。

互联网建设离不开网络人才的推动。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10]推动新媒体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是人才的培养,新媒体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各类媒体间最关键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各类媒体间最出类拔萃的优势,便是人才的优势。新媒体的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离不开高精尖技术的支持,离不开基础设备与设施的建设,更离不开新媒体建设的驱动核心新媒体人才。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要在我国培养造就一支立场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尽快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11]434。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业务工作。新媒体人才应当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保持一身正气;时刻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以服务大局为重;找准定位坐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引导舆论。

总之,习近平新媒体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延伸和发展,对其进行深刻地认识和研究有助于我国新媒体更好更快地发展。在习近平新媒体观的指导下,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管好用好互联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抵制西方错误的自由观点;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要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发展。

三、提升当代大学生媒介素质的基本路径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人生目标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意义重大。习近平新媒体观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有助于探索提升大学生媒介素质的路径,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能力。要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媒介素养所关注的重点。当前大学生在新媒体的接触上,多数还停留在简单的内容阅读和信息接收上,缺少对其深层的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站在什么角度,以什么姿态来认识问题,决定了一个人对信息解读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对于繁杂的媒介信息,大学生应当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以分析和判断,挖掘信息背后的深层意义。运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反思意识对信息展开深度解读,能够透过媒介信息的表象,看到隐匿的本质,对其包含的深层含义进行思考。也就是说,既要看到对当前的影响,还要看到对未来的意义;既要看到文字表面意思,还要看到信息背后的“言外之意”,客观辩证的对待媒介信息。

2.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甄别能力。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电视、广播、微信、微博、快拍、抖音等诸多途径成为了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通道。然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断章取义、歪曲事实、散播谣言,一些平台的信息内容粗制滥造、暴力低俗。大学生们在面对内容新奇的信息时不加核实、盲目转发,对媒介信息的甄别能力差,从而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为谣言的散布推波助澜。大学生作为受众者,应该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结合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建设网络良好生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获取正确媒介信息的渠道;帮助他们建立正确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体系,树立正确的媒介价值观、新闻观;鼓励他们运用所掌握的观点、方法,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对存在疑点的信息进行论证、核实,确保其准确性、真实性,促进大学生今后在面对媒介信息时不盲从、盲信,不传谣、信谣,主动抵制不良信息。

3.提升大学生对媒介传播的应对能力。现代信息社会已经离不开媒介,新兴媒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媒介的开放性和互通性使信息的传播不受国界的阻隔,其自由性和随意性使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总而言之,大多数媒介发挥了正常的舆论监督作用,但也有个别媒介出现了膨胀越界的现象。新兴媒介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使网络具有社会思潮和公众行为的煽动与组织功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肉搜索”在近几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泛滥。在一些案例中,网友们通过“人肉搜索”随意散布他人的个人隐私,涉事人员为达私利雇佣“水军”引导舆论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在信息传播、影响鼓动方面,媒介有着蝴蝶效应般的连锁反应,大学生要避免受类似越界行为的利用和伤害:在阅读新闻事件时,不能完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和观点,应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独立思考,理性辩证地接受信息,得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做媒介的俘虏,主动选择有利于自己需求和发展的媒介,并与之进行良性互动,具备基本的媒介参与能力。

4.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新媒体具有强大互动性、平等性和去中心化的传播特征,新兴传播平台成为受众表达自我、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通道。大学生在用好新媒体的同时,应该提高信息使用能力,利用获取的媒介信息开拓视野、开展研究。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取多元信息,主动校验信息,掌握更多获取有效、健康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新闻事件,发表个人观点言论,以此实现话语权利的扩展;可以通过新媒体参与公共事务,积极表达立场观点,获得参与公共事务的政治、文化资源,以此实现权利空间的扩大,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搭建思想碰撞、观点交流的新空间。参与度的提高能使大学生有更多获得感,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促使他们成为新媒体信息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四、提升当代大学生媒介素质的现实意义

结合新时代的特征,习近平就传播格局和舆论环境变化进行了深刻分析,对新媒体建设做出了科学研判和明确指示,反复强调必须始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12]。因此,我们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用好新媒体,守住舆论新阵地,巩固意识形态防线。以习近平同志的新媒体观为指导思想,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受众主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受众多,影响广,用好了新媒体就抓住了大学生群体。从信息获取的内容上来看,新媒体内容更新快,更加符合大学生对信息的要求;从信息获取的时效上来看,更加符合现代大学生对“效能”的追求;从信息获取的支付水平上来看,新媒体平台的信息获取便利、低价,更符合现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新媒体信息多元、传播迅速、覆盖宽泛,符合现代大学生要求,满足了现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有利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从新兴媒体界面交流上来看,其中不乏一些观点超前的言论和表述,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这样的界面交互使用中,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人们可以在虚拟空间里自由交流,表达个人的意愿和诉求。这很符合大学生的沟通方式,然而在这样自由交流的平台上,杂音流毒也充斥其中,影响大学生的信息判断。因此,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利用平台多做正面宣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做到媒介信息饱含充沛的正能量,回荡高昂的主旋律,有效地将全体大学生紧密团结在一起,受正面信息的熏陶,巩固我国在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3.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是不行的。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可充分利用新媒体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发声器,及时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为大学生们营造良好的互联网舆论氛围。良好氛围的建设不仅仅需要一种调子、一个声音,而且要杜绝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超越法律界限的情况出现。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大学生的思想,促进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创作和传播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总之,在习近平新媒体观的指导下,我们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建设和创新,创建完善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媒介素质,坚持以理论武装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助力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舆论媒介大学生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