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探析

2019-12-30谢丹妮

关键词:现代化体系国家

谢丹妮

(中共漳州市委党校 管理学教研室,福建 漳州363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现实环境,我国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判断和重要论述,对于国家社会发展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中共数代领导集体的探索是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现实源泉

中国式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直接来源于我国建设、 发展、 改革的实践经验。 学术界普遍认为,自1949 年新中国成立,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历了国家统治、国家管理和国家治理三个发展时期。毛泽东时期,无产阶级粉碎了资产阶级专政,建立了国家政权。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必须实行继续革命[1](P18)。 因此,这个时期是国家统治职能显著,并向管理职能不断过渡的时期。 邓小平时期,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进入了国家治理的历史时期,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非常重视国家治理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他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在这之后,他又作了多次讲话,具体部署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可以看出,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已逐渐形成,该思想也成为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2]。 中国几千年来所孕育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厚的治理思想。如“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仁者,爱人”的仁政理念、“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中庸之道……这些思想精华,经过时代的淘洗,已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宝贵财富。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在不同场合中多次引经据典。 他引用了司马迁《史记》中。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意在强调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到国家治理当中来把握和认识;他创造性地引用了孔子《论语·子路》中的“和而不同”,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充分运用到中国外交上;他引用《管子·牧民》中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来说明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韩非子·诡使》中的“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来说明国家治理与法治的关联性等等[3](P8)。

(三)现实的中国发展状况是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强大动力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党和国家就开始关注“治理”问题,不断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 1978 年以来,我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在取得经济建设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出新问题和新考验。 比如各种不同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生态环境不断被破坏,政府公信力的降低等等。 习近平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4]。 如果不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就有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治理危机。 因此,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成为当前有效化解危机的重要突破口。 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必须根据我国现实的发展状况,改革不符合当前实际的法与制,构建新的法与制,提升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一定程度上,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正是在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形成的,这些重要理念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国家治理新实践,充分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重要内涵

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时代使命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概念。 首要问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什么? 它包含了什么? 2014 年2 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为其定格定调。在多个重量级会议上,习近平多次对这一概念作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其一体之两面,二者合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以现代化为旨向理解国家治理

长期以来,“国家治理”问题由来已久。 在原始社会中,人人处于平等地位,全民共同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氏族组织以议事会的形式来处置集体事务,整个社会处于原始治理状态。 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原有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处置国家政务,也就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国家,带有较为鲜明的专制特点。 这样的国家治理,当然不是当代所需要的国家治理。 习近平指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将现代化作为着眼点和落脚点。 现代化是深刻理解国家发展、国家治理的重要指针。 所谓的现代化,指的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一个转型过程,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这些要素形成了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完整内貌。 因此,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立足于国情与实践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常抓不懈、不断思考和认识现代化问题的必然结果。

(二)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有两大组成部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国家治理体系是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即一系列国家制度的总和。 从内容上看,它涉及七个领域的改革,具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军事和党的建设。 改革不断深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习近平指出,这种能力就是运用制度对国家、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能力,对经济、文化事务进行管理的能力。 从总书记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统筹、处理各个领域各种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而提高治理能力的关键在于要建立一支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十九大报告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浓墨重彩,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描绘了到本世纪中叶完成国家治理现代化任务的宏伟蓝图。 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拓展。 新形势下,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党中央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将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迈出关键一步。

三、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时代意蕴

(一)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理论意义

1.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国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提升运用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5],为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第二,习近平强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坚持党的领导[6]。 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是执政党对自身素质提升的严格要求,也是完善党内规范体系为国家治理注入新鲜血液。 同时,也将党领导一切的根本性原则进一步落实到治理的方方面面,开辟了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新局面,拓展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如何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 第三,为顺应国家治理格局的深刻变动,习近平深刻阐释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职能理论。

2.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也是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包含两个内容,并且二者组成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7]。 实质上,这两句话互为表里。 前者是静态的制度表达,为后者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而后者是动态的运行机理,为前者提供强大的实践动力。 如果只讲前者,不讲后者,那就会偏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如果只强调后者,不强调前者,那就会违背原则,就可能走上改旗易帜之路。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目标,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抓手,推动制度创新和完善,为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夯实基础。

3.开拓和创新了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我国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并将其作为今后改革的极其重要内容。 这一重大战略认识,不仅为治国理政思想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还开辟了思想新境界。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有大局意识,形成国家治理的总体布局和效果;二是制度体系方面要科学化、完整化、有效化、成熟化;三是要结合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治理的法治化,进而促进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建设;四是要以各方监督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8]。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而提供的一整套制度设计,这也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显著特征。 当前,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凝聚民心、攻坚克难的的一次重要国家战略,必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针主义建设事业。

(二)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现实价值

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制度基础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第一站是2020 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兑现这一承诺,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十九大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具体安排,按分步骤、分阶段,从“基本实现”到“实现”,为各个时期的目标作好充分的准备。 十九大之后,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背景下,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有了更具体、更迫切的要求,必须把重点放在优化治理结构和提升治理能力上。 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建立系统化、科学化、效率化的体系。 因此,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注重机构,提升品质,分类细化治理,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两方面入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披荆斩棘。

2.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总结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以来国家建设、现代化建设探索的经验,总结出当前条件下应当提升国家治理的总体水平。 这一决策体现了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是党和国家适应现实需要所做出的战略抉择。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实现中国梦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相互支撑的。 前者是后者的方向和未来,而后者是前者的内容和路径。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制,实现路径更为明晰,制度空间和历史空间大有可为。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未来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势必促进全体中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合作,为全面实现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础,为实现中国梦开拓新的道路。

3.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中国智慧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交流变得空前紧密,中国要有基于自己历史文化和政治实践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引领时代发展的国际话语权。 “国家治理现代化”正是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这一概念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在治理思维下的国际社会运用,是汲取中国智慧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伟大实践。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征程,也为世界贡献改革开放的中国经验……毫无疑问,这些凝结着深厚的中国智慧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必将随着中国日益广泛地参与全球治理而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 习近平强调,中国要维护和推动国际秩序的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展现自身义务,与世界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社会迈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未来[9]。

猜你喜欢

现代化体系国家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