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参加过一次高考
—— 养蜂故事之(四十)
2019-12-30杨玉华
杨玉华
(黑龙江省虎林市绿都蜂业有限公司,黑龙江 虎林 158400)
(续上期)
笔者是1972届的中学毕业生。我的学生时代是小学上6年,中学上4年,总共读了10年书。作为一个比较努力的学生,在学校就加入了共青团,中学毕业那年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如果有机会能继续读书可以参加高考的话,我觉得自己肯定能考上大学。
但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渴望继续读书,想上大学,那是不可能的。当时的青年人没有特殊理由,就必须下乡锻炼。如果想留在城里那是需要有特殊理由和上级审批的。所以,毕业离校之后,笔者就着手准备下乡的事。我的家是个平民百姓的家庭,父亲是个企业干部,没有能力帮我安排工作。所以,我从小就很独立,要求下乡咱就下乡,干活咱就干活。我也想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学习学习,锻炼锻炼。
当笔者下乡在青年点干了1年之后,又被分配去虎头小西山蜂场养蜜蜂。就在到蜂场的第2年,有一个难得的机会----推荐上大学。由于当时我们还是下乡青年的身份,所以,1976年我所在的青年点给了3个上大学的指标。因为我们这个青年点的下乡青年总共才25个人,到蜂场养蜂的人员就占了8人,所以蜂场肯定有1个上大学的名额指标。
当时上面也通知了,给我们蜂场1个指标,但是说去的人要求参加考试,让我们看看谁能去,好准备准备。笔者那时在蜂场干得正起劲,蜂场那一摊子事也确实离不开。而且自己觉得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学习也挺好,就根本没有动心思去上学。蜂场的其他人也都没有胆量去竞争参加考试,所以这个指标就没要退回去了。
当年这3个指标成就了3个人,他们上完学后都很有出息。一个现任黑龙江省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院长,一个是在虎林市石油公司经理任上退休,还有一个是在虎林一中工会主席任上退休。后来,一些知情人每当提到这件事都说:当年你要是去上大学,是不是可以少遭些罪。说实在的,当年我如果去上大学,也许能少遭些罪,也用不着在蜂场奋斗那么些年。但我真的不后悔,我觉得正因为当年吃了苦遭了罪,才锻炼了我,也才有今天的成就。
虽然当年有个上学的指标我没去,但我还是非常关心上大学的事。1977年,笔者在牡丹江农校参加一个养蜂培训班。从学校的广播喇叭里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知怎么的,心中为之一震。
回到蜂场后,我就开始留意这方面的消息。当时,为了确保青年们都能赶上这个高考机会,在高考前上面多次发通知让大家报名。当时我是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虎林县国营蜂种场的建设当中。对于是否参加高考非常犹豫,老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在父亲的督促下才报了名。其实,我的真实想法就是想参与一下,用高考来检验一下自己的知识水平,至于能不能考上,对于我来说肯定无所谓。
笔者是1977年10月29日报的名。当年由于报名参加高考的人很多,所以,在地方上还要进行一次初考,初考通过之后,才能参加全国统考。虎林初考的时间定在11月20日,算起来复习的时间也就20天。笔者匆匆忙忙赶回虎头安排一下工作后,又回到虎林准备复习考试。当时,是由县师训班主持考前的复习工作,而且还办了一个复习班。我到了复习班一看,中学时候的副班主任孙雅丽老师正好在那里。她见到我很高兴,还给我一个听课证。
当年虎林参加初考的人数有800多人。由于临近高考,复习的时间也不多了,我去听了几次课之后,就开始在家里自己复习。那一年我已经从学校毕业5年,在学校上学时学的东西非常有限,下乡之后接触文化知识也很少。所以,仅仅用十几天的复习时间就要参加高考是很困难的。
11月20-21日初考结束之后,笔者在家里休息了1天。那一段时间身体不太好,自己觉得有点挺不住了。但是考虑工作已经耽误的太久,23日便赶紧返回蜂场。
在经过差不多1个月的等待,12月5日,笔者得到正式通知,初考通过,可以参加全国统考了。这个消息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这次初考全县只录取200多人,还不到全部参考人员的1/3。我挺庆幸自己通过初考。如果连初考都通不过,那不是太丢人吗?但是离全国统考的时间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也太紧张了。
参加初考回来之后,笔者就一直在蜂场忙工作,也没有时间复习。统考的时间已定,笔者赶紧把手头的工作安排一下,又回到虎林准备复习。我回到虎林算一下时间,离正式考试只有11天。笔者当时报的是文科,但需要考试的科目有历史和地理,在学校上学时根本就没学过。数学原来就不太好,复习起来真是无从下手。
这11天的复习时间笔者是夜以继日的复习,后来全国统考的时间又改到12月24~25日。这样又可以多复习几天,总算是在临阵前磨了磨枪。然而就这样简单的磨磨枪,是不会有奇迹发生的,考试成绩肯定不会理想。
当年,笔者报考文科,志愿又填报的非常不得要领。当时我以为自己已经挣工资了,填报志愿时还报成在职。这些因素在当时导致录取的比例都是比较小。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再加上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录取也在情理之中。
1977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有570万人,据说录取了27万人,录取的比例只有5%。可想而知,那时候能考上大学是多么不容易。那一年笔者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也很高兴,自己终于尝试了一次高考。本来就有事业可干,所以,我的情绪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很快又全身心投入到蜂场的工作中。
当年笔者参加这次高考,尝试了高考的滋味,也客观了解到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也使我对学习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我要在社会这所大学里面学习的决心。1985年,笔者参加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学习,取得中专学历,之后又参加大专函授班学习后取得大专学历。但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兴趣所在,而是一些短期的学习班、培训班以及常年的自学对自己很有帮助,也使我的业务和技术水平提升很快。
很多年之后,笔者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觉得当年没有考上大学并不是一件坏事。也正是在1977年,笔者所在的蜂场扩大了规模,先后安置了40多名下乡青年,蜂场的在职人数一度达到46人。蜂场的场址也由小西山迁到虎头镇,并开始大规模的重新建设。其实,当年蜂场建场的过程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一次极好的锻炼。
当时建场搞基建笔者要亲自抓,外出放蜂的小组要管理。蜂场的人员增多,要吃要喝,后勤的麻烦事情也不少。笔者从领导十几个人到几十个人,确确实实让我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那些小青年跟自己都是一水的,从生产到生活,方方面面都要操心,这蜂场的领导可不好当,没有点权威和真功夫是压不住他们的。
所以,笔者觉得社会才是自己真正上过的大学。自己的一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养蜂技术、劳动技巧,都是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锻炼出来的,这些在大学课本里根本学不到。
2012年9月6日,笔者当年的母校——虎林一中,举行建校60周年校庆。虎林一中在校友里面选了6个优秀学生代表。笔者作为没有上过大学而有所成就的学生代表,成为这次校庆被表彰的6个学生之一。回过头来看看,上大学是一条路,没有上大学也不是无路可走。只要自己努力,是金子总会发光。因此,笔者感谢社会这所大学,感谢当年工作的蜂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