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实践经验与发展路径❋
2019-12-30李旭练
⊙ 李旭练 余 华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北京 100080)
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主要是指革命导师论著、党和国家领导人论著以及党和政府的文件、工作报告等党政文件文献的民族语文翻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要推动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新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的需要、服务人民的需要,就必须正确认识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的重要作用,结合有关民族语文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现状,研究提出推动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重要作用及其实践经验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语种多、文种多是基本国情之一。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党和国家民族语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作为民族语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作为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我国形势和现状的理解、掌握。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民族语文翻译在我国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中播撒革命火种、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和贯彻党的政策方略,凝聚人心,实现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以及促进各民族人民之间思想文化交流,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在向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传递党中央声音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架设起了党联系各民族群众、国家与民族地区沟通的桥梁。[1]这里的“民族语文翻译”,从内容指向上来讲,是包括政治文献在内,且以政治文献为主的民族语文翻译。做好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对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唱响主旋律,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少数民族群众之心,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从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实践层面上来讲,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民族语文翻译事业。1955年12月1日,张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汪锋(时任国家民委常务副主任)、刘墉如(时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3人联名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起草的《建立民族语文翻译机构的初步方案》上报时任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同志。1955年12月6日,习仲勋同志批示:“拟同意在民委会成立翻译局,担任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开始人数可少而精,后再培养,请总理核批。”[2]1955年12月12日,周恩来总理批准了这一请示,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的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翻译局宣告成立。从此,我国就有了国家级的民族语文翻译机构。其主要职责之一是承担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法律法规和重大会议的民族语文翻译和同声传译工作,为党和国家及社会组织提供民族语文翻译服务。可见,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承担中央层面的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目前,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以服务党和国家为己任,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7种民族语文,承担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向中央办公厅等20余家党政机关单位提供民族语文翻译服务,翻译出版了《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党政文献。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民委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历届领导班子和几代翻译人的努力下,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和重大会议的翻译任务,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党的民族工作等方面,已经成为了一支特殊的国家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央层面的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除了国家级民族语文翻译机构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以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语文播报属于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的时政新闻等,向民族地区干部群众传播中央的声音;民族出版社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语文,承担或组织翻译出版党和国家的政治文献,也是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宣传的一个重要阵地,为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和党的民族工作服务,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从地方的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经验上来看,根据《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和实际需要,有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州(盟)、自治县(旗)等民族自治地方的两会(指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下同)等会议上,几乎都有会议的民族语文翻译和同声传译。截至2017年,自治区两会有民族语文翻译的有:内蒙古自治区的两会有蒙古族语文的文件翻译和同声传译;西藏自治区两会有藏语文的文件翻译和同声传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会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族等民族语文的文件翻译和同声传译。从自治州两会来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等少数民族自治州的两会都有其自治民族语文的翻译。从自治县的两会来看,天祝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两会都有其自治民族语文的翻译。此外,多民族省份的两会有的也有民族语文翻译。如:四川省两会有藏语文和彝语文的文件翻译和同声传译;青海省两会有蒙古语文、藏语文等民族语文的文件翻译或同声传译等。
部分省区及其以下各级党政部门设有翻译机构或具有翻译职责的新闻媒体单位,并配备相应的民族语文翻译人员。这些机构的名称虽然有翻译处、翻译科、语委、编译局、编译中心、编辑部、日报社民文版、民族电台电视台等区别,但他们都时常承担或者负责组织完成政治文献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等组织翻译出版了许多政策、时政读物;各级民族语文版的日报社和民族电台电视台也翻译刊发和播报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时政新闻;西藏自治区编译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编译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文编译局、日喀则地区编译局、凉山州编译局等各级编译局的职责之一是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新时期民族语文方针政策,不仅经常用自治地方民族语文翻译党政文献,同时也承担当地两会的民族语文翻译。此外,有些地方的民族宗教部门也承担或组织实施政治文献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如:峨边彝族自治县民族宗教局,也负责组织自治县两会的彝语文翻译工作。
这些民族语文翻译机构、新闻媒体和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和传播,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平等使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民族地区干部群众中得到贯彻执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政治文献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政策宣传、凝心聚力、定国安邦的积极作用;以其独特的宣传功能、服务功能、凝心聚力功能,在向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宣传马列主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各级党政部门的政策措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架设起了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国家与民族地区沟通的桥梁;其对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更团结地紧跟着党中央的脚步向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前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
二、推动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大背景下,我们结合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实践,通过对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的整体考察,从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更好地为党和国家需要、人民需要和社会需要服务出发,提出推动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新发展的几条有效路径。
(一)依照政策法律,有序开展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
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天生”就是为党和国家服务的,进行这一项工作必须讲政治,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党政文件有序开展。
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有规定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等。[4]这一系列的法律规定,保障了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有法可依。除了法律上的专门规定以外,《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国家语委、广播影视部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若干规定》等法规规章也保障了各级各地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有章可循。另外,国家印发了一系列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意义的政策文件,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通过的文件)、《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民委发〔2010〕5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委发〔2010〕19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2014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等,也是广大民族语文工作者,特别是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需要在工作中遵照执行的。
地方的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政策的同时,可以遵照各地与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有关的法规条例、政策文件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开展工作。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认为,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要严肃认真地依照政策法律法规有序开展。不仅依照与民族语文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而且也不能违反我国其他所有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不然,翻译行为和翻译用语等与翻译工作有关的活动,都可能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适得其反。
(二)实事求是,分类指导,促进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和谐发展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不仅是少数民族日常生产生活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国家宝贵的资源。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党和国家重视、尊重少数民族及其语言文字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党政部门执行民族语文方针政策和《宪法》等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鉴于我国多样化、差异化的现实情况,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因地制宜,促进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和谐发展,确保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中央事中央管。中央层面的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主要由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承担。其平时承担的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法律法规等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在国家民委党组的领导下开展的;其承担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时,会涉及中央宣传部、国家民委等部门。所以,每次全国党代会召开之际,就会以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为主,组建大会的民族语文翻译组,开展具体翻译工作;其承担全国两会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时,会涉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机构,所以,每次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同样以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为主,组建大会的民族语文翻译组,开展具体翻译工作。诸如这样的中央层面的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模式,是根据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的翻译客体和翻译工作涉及的部门,由中央有关部门实事求是地分类管理、分类指导而完成的。
二是地方事地方管。民族地区各级党政部门设有民族语文翻译机构并配备相应翻译人员,以便开展包括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在内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如:西藏自治区两会的藏语文翻译工作,主要由西藏自治区编译局承担;四川省两会的藏语文和彝语文翻译工作,主要由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完成。州(盟)、县(旗)等各级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由地方有关党政部门统筹安排,该级翻译机构、语委、民族宗教事务等有关部门具体实施。如:凉山彝族自州两会等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由该州语委(编译局)组织人员承担翻译工作;马边彝族自治县的两会等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由该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组织翻译人员完成等。[5]像这样的地方层面的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模式,是根据地方各级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由地方各级党政部门实事求是地分类管理、分类指导而完成的。
所以,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必须要实事求是地加强分类指导,各级有关部门要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从人才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准,促进和确保这项工作和谐发展、健康发展。
(三)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打造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时代精品
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做得好与否,关系到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能否在民族地区贯彻执行、能否被少数民族群众准确理和掌握。此外,在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中,做好诸如朝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傣族、傈僳族等跨境居住民族的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对向哈萨克斯坦、蒙古国、朝鲜、韩国、泰国等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新时代中国概念、讲好中国故事等党和国家的外交外宣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从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管理程序到译者的用词造句,翻译机构、管理者和翻译人员,都绝不能有半点马虎,特别是译者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党政方针、中央声音的传播者、阐释者的身份和立场,要以高度的政治意识、时代意识、历史意识和效果意识,针对政治文献的特点采取适合的翻译策略,要以严肃的政治态度和大国工匠精神,严格把好政治关和业务关,确保这项严肃的政治工作不出半点差池,不断打造时代精品。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正是以“讲政治,顾大局,一丝不苟,甘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在各个时期翻译出版了一系列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精品,为在国内民族地区宣传党政方针、向有关国家讲好中国理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加大科研力度,切实为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历史和实践已经反复证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盲目行动,难免会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尴尬境地。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对于理论的需求就越迫切。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经过60多年的实践,已经摸索出一套相对成熟的经验。比如,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的局训“讲政治,顾大局,一丝不苟,甘于奉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规程,传帮带新,等等。这些经验要上升到理论层面,再反过来指导翻译实践,仍然需要作艰苦的努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理论水平,最近几年,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加大了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理论研究、民族语文机器翻译软件研发、民族语文新词术语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等,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主要有:《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理论和政策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中国化研究》《基于国家战略与公共服务需求的民族语文翻译基地建设研究》《跨境民族语文翻译与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跨境非通用语种的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等近10项;同时主持研发了一系列民族语文翻译软件,有输入法、电子辞典、校对、转写、实时机器翻译等7个民族语种的40余款软件;民族语文新词术语规范化项目2010年开始启动,每年分别召开7个语种的新词术语专家审定会,各语种分别已累计审定新词术语3万余条;《民族翻译》期刊为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理论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了平台;中国翻译协会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实践与理论研讨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要把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研究做深做好,必须切实加大科研力度,为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使之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为党和国家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
三、结语
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和尊重,是一项争取人心、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伟大工程。做好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对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政治文献民族语文翻译机构和人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在以往不同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分析研究其在新时代下所能具有的更高更好的价值和功能,利用好、发挥好其具有的宣传、服务和凝心聚力等功能,以服务党和国家、服务人民为宗旨,积极主动向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理论思想、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翻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进!
❋本文为国家语委科研项目“跨境民族语文翻译与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项目编号:YB135—2)的阶段性成果,曾在第四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上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