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永不倒
2019-12-30刘国安刘昌海
文_刘国安 图_刘昌海
时光像风驰电掣的列车,总是飞奔向前。进入新时代,突然间一些生活方式发生了蝶变,梦想似乎也被折叠过了一般。移动支付、滴滴打车、淘宝购物、外卖送餐、掌上电脑、3D打印、共享经济、“流量明星”、“云养宠物”、“错峰拔草”等等扑面而来,稍不留神,就有赶不上趟、随时“OUT”(落伍了)的窘境。
回想起改革开放之后的八十年代末期,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力推行,黄土地上亿万农民得到了解放,农村的活力逐渐迸发。人们的物质生活追求从老三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慢慢向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的“旧三件”转变。在精神生活方面,有收音机和广播的家庭偶尔可以收听到一批新的歌曲,如《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还有台湾邓丽君的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而让人记忆最为深刻的是,继一批武打片《少林寺》《上海滩》《射雕英雄传》之后,1983年,香港20集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在大陆的播放,迅速卷起了一股旋风,真可谓万人空巷。尤其是那首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每每听到,都让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
记得那年我刚初三毕业,准备上高一。正是在那年暑假,电视上开始转播电视剧《霍元甲》。那个年代,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讲,生活还比较艰辛,手电筒是很多家庭唯一的“家用电器”,电视则是一种奢望。我们沼山少峰村常住人口近八百人,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原来的两个小队分为四个小组,只有刘家林家里有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因他父亲在乡供销社上班,家庭条件在湾里算是个上等户。在那个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里,听广播、听戏都是很奢侈的事情。而今有了电视看,还是港台武打片,确实吊足了人的胃口。每每傍晚,还没到电视剧开播的时间,全湾左邻右舍就不约而同地挤到刘家林家的堂屋里,真可谓人头攒动,不是过节胜似过节。因为当时还没有电视“中转台”,一度信号不好,只好让专人不停地摇动天线,等待图像的出现。记得当时一集电视剧不过四十分钟,插播广告有三十分钟。大家因为生怕错过了下一集,连看广告时也舍不得眨一下眼睛,上厕所那更是谈也不谈。
那时的武打片非常稀奇,尤其是武打配音,铿锵有力,回声嘹亮,每每让人血脉贲张。当看到霍家刀与赵家枪比武时,“元武那把刀,雪舞梨花一般,上下翻飞,遮前挡后,飘逸如鸿翔长空;震南的赵家枪,也好生了得,一杆枪如同风卷柳絮,神出鬼没,指东扎西,迅猛似虎出山林”,让人大呼过瘾。什么恶虎掏心、“螳螂扑蝉”,什么“蝎子卷尾”、“鲤鱼打挺”,什么“狸猫捕鼠”、“大鹏展翅”,什么“单风贯耳”、“横担转门闩”,让人荡气回肠。尤其是民族英雄霍元甲大战俄国大力士波索夫的那场擂台战,堪称经典。波索夫来一个猛兽发疯,霍元甲来一个“怀中抱月”;波索夫来一个野蛮神力,霍元甲来一个“顺水推舟”。一时霍元甲的迷踪拳,鹰爪奇功,飞扑如闪电,最后用“四两拨千斤”的飞身跃起,将俄国大力士打下擂台,叫人无不拍案叫绝。
当年为了争相观看《霍元甲》,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那时少峰小学和沼山中学的有些班级出现了一些学生逃课事件,一些老师为了看电视,也睁一只眼闭一眼。还有一些家长说,今年要好好搞生产,争取晚稻丰收后,买一台黑白电视机。到了年底,湾里确实有两户人家购买了新电视。
当年播放《霍元甲》的时候,正值农忙的大忙季节。我们少峰村人多地阔,每每到丰收时节,“双抢”任务繁重,一般劳力每天都在田间地头或稻场上黑汗水流,可只要听到那首《万里长城永不倒》响起,大家就争先恐后地往刘家林家里集中,就连湾里种了十几亩田地的种田“劳模”刘厚回,一向是把农活看成是天大的事的人,也说:“《霍元甲》到了啊,回去看电视了!”可见当年《霍元甲》的诱惑力有多大!乡村的傍晚,大家挤在刘家林家里的堂屋里,每每看到精彩的武打镜头和跌宕起伏的剧情时,有的饿着肚子也丝毫不觉得饿。还有的人没挤到堂屋的,在屋外听听武打的声音,好像也亲眼看到了电视,第二天说起剧情时同样绘声绘色。有一次看到中间精彩剧情时,突然“哐当”一声,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后来才知道是屋里的人太多,挤在墙角,竟踩蹋了主人家的鸡笼。
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节,大家观看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阅兵式,当飒爽英姿的人民子弟兵走过天安门广场时,那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让人激动万分;当坦克部队开过时,那铁流滚滚和气势恢弘,让人震撼不已;而歼击机的鹰击长空和导弹部队的剑啸苍穹,更让人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每每回忆起三十六年前的电剧连续剧《霍元甲》时,那种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而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激越旋律也将永远激励十四亿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