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怪
2019-12-29克里斯朵夫·纳托尔李冲
作者简介:
克里斯朵夫·纳托尔(ChristopherNuttall)1982年出生于爱丁堡,从会识字看书起,就立志要创作科幻小说。少年时期,他就对二战以来的政治和历史特别感兴趣。通过研读历史、经济与时政,他开始尝试构建自己故事的时间线与历史线。由此,他先创立了一个架空历史的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始创作完整的小说。从大学的图书管理专业毕业后,他开始了全职写作之路。作为一名独立创作人,他通过亚马逊Kindle电子出版平台出版了五十部小说和一个中篇。
传统渠道上,他的作品大部分由埃尔斯文出版社(ElsewhenPress)出版,主要有:《皇家女巫》(TheRoyalSorceress)、《书虫》(Bookworm)、《非凡人生》(ALifeLessOrdinary)、《十足高技》(SufficientlyAdvancedTechnology)、《皇家女巫2:伟大游戏》(TheRoyalSorceressII:TheGreatGame)和《书虫2:丑小鸭》(BookwormII:TheVeryUglyDuckling)。
另有《魔法训练》(SchooledinMagic)一书由暮光时代书局(TwilightTimesBooks)出版。
人们都叫它“食人怪”。
当然了,它有正式的名字,里面包含了那些发明者——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们——的名字,又长又拗口。后来,它被改称为巴克利引擎。不过现在它通用的名字还是“食人怪”,吃人的怪物。
“食人怪”背后的原理,我就不懂装懂地说一下吧。用术语来说,它是一台超光速引擎,通过压缩空间或者类似的方法,推动星际飞船超越光速。科学家们说,理论没有错,然而每次测试时,搭载了超光速引擎的飞船都会消失在太空中,有去无回。
2178年,“食人怪”引擎首次在英国皇家军舰“斯科特号”飞船上进行测试,飞船从赛丽妮①基地出发,激活了超光速引擎后便消失了,再也没有被找到。舆论纷纷指摘政府,因为随后的证据表明,为了确保英国能成为首个成功开发超光速引擎的国家,飞船的设计者提前了本次发射的时间。科学家们又忙活起来,两周之后,美国军舰“路易斯号”激活了整改后的舰载引擎,结果和上一艘飞船一样,也消失不见了。
这一次,来自公众的抨击比上一次更加猛烈。政客们大为不快,科学家们则继续改进他们的工作。科学家们用导流板反射了引力粒子束,反转了中子流的极性,还做了其他很多很多听起来很有科技感的改进,五花八门炫酷得像是要办一场VR技术展,都不太像是正儿八经的科研了。然后,他们把第三版的“食人怪”装进美国军舰“克拉克”号飞船,对这台骇人的引擎进行了测试,它依然没有返航。随后,英国皇家军舰“麦哲伦号”也经历了相同的命运。

我参与了第四次测试,也就是“麦哲伦号”那一次。“麦哲伦号”是一艘深空巡航舰,舰上的装备有先进的长距感应器、各类武器、防护盾,应有尽有。包括随行的数名科研人员在内,所有的乘员都是志愿者,都做好了面对一切的准备,当然,除了之前那种事故——所有人都希望这次能成功克服莫名失踪的缺陷。我目睹了它从赛丽妮基地起航,到达预定位置,再开启超光速引擎的整个过程。通过我那艘飞船的屏幕,我只看见它闪了一闪,消失了,仿佛它不过是传感器上的一个噪点。
英国皇家军舰“麦哲伦号”再也没有回来。
是的,第四次灾难在舆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星系居民意见不一。我后来听说,尽管还是有一部分居民的支持,政府官员依然决意终止所有项目。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整个太阳系,但如果没有超光速引擎,不可能前往更远的星系。没有人愿意自己在飞船上过一辈子,却把遇见新世界的机会交给后代。唉,人们对事故的责难固然刺耳,却不是真的想舍弃这个项目,只是因为不想再看到飞船和船员凭空失踪。
那时候,我对这些事情还一无所知。我正飞往赛丽妮基地,飞船刚刚减缓了加速度。驾驶舱内,我那超负荷的身体也终于回到了正常状态,浑身上下疼得好像在船舱里被来回磕碰过一般。当时“麦哲伦号”已经消失了两天,突如其来的门铃声吓了我一跳。我看了一眼监视器,舱门外站的人是乔·巴克利。这更让我吃惊了。
我犹豫了片刻,决定让他进来。赛丽妮基地男多女少,十二比一,这就意味着宇航员们的审美观会被重塑。在深空研究站上,一个女人,哪怕像我这样相貌平平,也能轻易找到肯为她暖床的人;另一方面,这又意味着女宇航员是所有视线的焦点,说得直白点儿,会吸引无数男人的眼球。对此我非常苦恼,因为比起我的专业技能,那些男人们更关心我的身材。不过,乔·巴克利似乎并不是这样的人。
我按下遥控器把门打开,允许他飘进船舱,然后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他。乔年近五十,有些胖,长期的失重环境对人类体型的影响在他身上能很明显地看出来。在赛丽妮基地,除了距离主站很远的居住环里有重力,别处都没有,看样子乔几乎很少在居住环停留。
“杰恩船长,”他开口道,这个人个头不大,嗓音却低沉得出人意料,“多谢你肯给我开门。”
“叫我桑迪就行。”我说。杰恩是我妈的名字,她想让我成为她的碳基复制品,我可不买她的账。“找我有什么事?”
乔看着我的眼睛,“船舱里有没有监控?”
我惊奇地眨了眨眼。我觉得没有,然而空间站里面是没有隐私可言的,若是我们的一举一动真的会被记录下来,也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不过我认为没人会总是盯着我们,除非出了事。比如说赛丽妮基地遭遇了严重的故障,调查员迫不得已才会查看故障发生前的详细记录,好弄明白故障的原因。要是我在零重力环境中洗澡的监控记录哪一天被翻出来,我倒希望他们观影愉快,不过我对此表示怀疑。看到我裸体的样子可能会让他们想重新换一双眼睛。
“我不觉得有人在盯着我们。”我有些警惕,也许我误解了他的来意,“你想干什么?”
我以为他会提出什么下流的要求,可是他提出来的却比这还要糟糕。
“我想在你的船上装一台超光速引擎。”他说,“做测试。”
我大吃一惊,“你疯了?”
“没有。”乔说。
我拼命忍了忍,还是忍不住笑出声。“铅管号”飞船怎么看都不像一艘巡逻舰,它只有一个小小的控制舱,连舰桥也称不上,外加几个储物舱和一部极其原始的引擎。我的“铅管号”甚至连加装额外引擎的空间都没有!在造出这艘飞船的那个年代,人类还在用轨道弹射技术从一个行星到另一个行星旅行呢。这艘船早就过时了,我感觉过不了多久它就得退役了。最后一个船员早就不干了,我能签下赛丽妮基地的重要货物运送合同,还是因为走了狗屎运的缘故。
“‘铅管号’不适合星际穿越……”我告诉他。
“我明白。”乔说,抬起一只手,“你能不能先听我说完?”
他开始向我解释,抛出一大堆生涩难懂的技术用语,我费劲地听着。按照我的理解(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乔认为“食人怪”产生的能量流会对飞船造成损害,进而导致船员死亡。他还解释说,问题不在于“食人怪”而在于飞船,两者的组合就像火箭发动机装进西红柿,火箭也许能符合预期的要求,正常运转,但是西红柿无法承受这个过程产生的能量。而现在越是先进的设备,越像西红柿一样脆弱。乔确信“麦哲伦号”和它那些姊妹超光速飞船在设计时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我觉得这种解释难以置信,但是他做了更多的讲解,渐渐说服了我。“铅管号”上的电脑之类的设备结构简单,我用一把扳手和几样基本的工具就能修理几乎所有的设备。实在不能修的话,我还可以用计算尺和六分仪计算轨道。当然,它没有办法降落在行星的地面上,但我也不需要着陆,我的工作是把货物从一个小行星站送到另一个小行星站。
他终于讲完了那一套理论。“我懂了,你为什么不去向你的同事解释这些呢?”我说。
乔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最后他承认,因为同事们不相信他。他们只看到先进的技术能解决的问题,却忽视了技术本身所造成的问题。少数的科研人员认为能量流确实是个问题,然而他们也认为,能量流可以在启动过程中被消除。乔对此不抱幻想,他的结论是,失踪飞船上的核心设备都没能避开能量流的冲击。
“你得帮我验证我的猜想。”他说,“拜托了。”
我扬起眉毛,“你真的能把‘食人怪’装到我的船上吗?”
“可以。”乔斩钉截铁。
我想了好一会儿。一方面,我和大多数宇航员一样期盼着超光速引擎能在现实中应用。以太阳系为中心一千光年之内有几百颗宜居行星,没有超光速引擎,这些星球全都可望而不可即,而乔的方案又让人信服。我确定其他科学家都没有想到,这种简单原始的办法就是避免飞船失踪的关键。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还没来得及激活超光速引擎就被抓到的话……想想就让人发愁,我要么会被人押送进气闸舱,接着被随意地扔进太空,要么面临审判,在地球上关一辈子。
可是,我问自己,像现在这样自由自在的日子还剩下多少?
这个问题也让人发愁。这样的日子快要结束了,我渐渐感到不安,我快五十岁了,不再像年轻的时候,可以面带微笑,轻松地应对航行时的高能加速度状态。“铅管号”放在如今值不了多少钱,所以我不太可能过上稳稳当当的养老生活,银行准许的话,我可能会把船卖给小行星采矿人——银行大概懒得收回这一堆废铁。
“行啊,就这么办。”我说。
这里我就不细述“食人怪”从赛丽妮基地运到“铅管号”的过程了,免得你们打瞌睡。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深空研究站里的工作人员真是天真好骗。乔——很可能是在某个卧底的协助下——调换了装货的次序,当然,除了我们,谁也不知道这个秘密。两个船员把“食人怪”搬上了我的飞船。他们以为这是被淘汰的设备,而我则是要负责把这个设备带回地球的人。我们面临的真正困难在于如何把“食人怪”对接到“铅管号”的聚变反应堆上。
“食人怪”的外形不太符合我的想象,它不是火箭推进器的样子,倒更像一根有点透明的管子放置在一个简易的盒子里。乔解释说“食人怪”不同于火箭推进器,它推进飞船的原理是在飞船周围产生一个场。我把激活指令读了两遍,然后带着乔爬进驾驶舱,他看到简陋落后的驾驶舱后,脸拉下来老长。
“你只要系好安全带,几分钟后我们就出发。”我一边吩咐他,一边逐个地检查系统部件。
乔面无血色,“你怎么把飞船从这里开出去?”
“我要触发紧急警报。”我说。他早就该问我这个问题。“注意看。”我说着启动了飞船。
被人看着启动飞船,这感觉甚是奇怪。我平时都是一个人驾驶飞船行驶,久而久之,连衣服都不习惯穿了,因为在一个人在失重环境中生活工作,穿衣服好像有些多余。这次……我做完了最后的检查,然后按下紧急警报按钮。趁基地的员工没反应过来,我们准备借机冲出去。
“紧急事件!”我呼喊起来,“冷却剂泄漏!重复!我的飞船上,聚变反应堆冷却剂发生泄漏!”
喊完之后,我又触发了紧急疏散警报,把“铅管号”从气闸舱开出去,飞向了开阔的太空。仅仅是冷却剂泄漏其实并不危险,但它会引发其他更为严重的问题:一艘飞船上的聚变反应堆达到熔毁极限后,其他飞船也会被波及。希望控制中心的人能先疏散周围的飞船,再来确认消息是否属实。现在“铅管号”的聚变反应堆应该已经离开了他们的观测范围。
“请汇报你的状态。”一条命令从空间站传来,“出什么事了?”
“是反应堆出现问题。”我故作恐慌地说。按照规定,遇到紧急情况,应该冷静面对,沉着处理,但是透露出一点点恐慌更能让他们相信确有其事,然后给我们放行。“重复,反应堆出现问题。”
我转向乔,“我马上启动‘食人怪’,你准备好了吗?”
“好了。”乔说,“我准备好了。”
对讲机发出嗞嗞啦啦的声音,“把引擎关掉,弹出聚变反应堆的核心!”吼声从对讲机里传来,“你先这么做!”
乔清了清嗓子,“看来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了。”
“是吗?”我说,“稍等一下。”我们和空间站之间的距离正在变大。只要他们认为我们尚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就不会轻易开火,因为我的飞船似乎逃不出环绕基地运行的巡逻舰的掌控。
我看了一眼显示器,咬了咬牙。离空间站还不够远,不能启动“食人怪”。巡逻舰正在靠近,是赶来救援?还是已经知道我们偷了一台“食人怪”?无所谓了,我违抗命令,拒绝弹出聚变反应堆的核心,已经引起了他们的疑心。
对讲机里传来另一个声音,“立即停船!”
“我们准备好了。”乔说。
我定了定神,手指落在控制盘上,“出发。”
围绕着我们的空间变得扭曲,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击中了我的肚子,让我的胃紧缩成一团。我们惊恐不已,以为自己就要死了。过了一会儿,难受的感觉消失了。我从头顶的舷窗向外望去:星空不见了,一种淡淡的、没有源头的光晕充满了整个空间。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我们看到的是光障①另一边的宇宙,是……
我热泪盈眶,鼻子发酸,眼前的景色太壮观了。
“成功了!”我叫道,“成功了!”
“十秒之后,引擎一关闭,能量流就会出现。”乔非常冷静,他的声音里没有一点情绪,“五……四……”
空间再次扭曲,我紧咬牙关。“铅管号”剧烈地震动着,我怀疑飞船关闭了超光速引擎之后,我们坠入了行星大气层。乔曾向我保证,不会飞得太远,也许他错了。没过多久,舱内的灯光暗了下来,接着两台显示器也变暗了。屏幕上突然亮起红色的警示标记,我倒吸了一口气:飞船严重受损。计算机飞速运行,试图评估出受损情况。但损伤监控系统似乎瘫痪了,也许所有设备都瘫痪了。
“我们做到了!”乔盯着他的掌上电脑,朝我挥挥手,“我们是英雄!”
“如果我们能返航,才算英雄。”我说。我把他晾在一边,立刻开始检查系统。若以行星间的距离作为衡量标准,“铅管号”在使用超光速引擎之前的速度非常慢,现在它却以惊人的速度穿过太空,肯定是“食人怪”引擎在关闭时产生的能量流给它提供了推力。“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乔没有回答。我叹息一声,打开了位置侦测系统。没法用,自动导航设备损毁了,气得我差点儿骂娘,只好通过手动测定。这可有点儿难,培养船长的基础训练内容可不包含这项技能。最终我还是算出来了,我们离太阳系足足有两光年远。我瞅了瞅时钟,再对照着计算出的距离,这一趟的速度是多少?
“大概是光速的很多倍。”乔回答了我的问题,大概是我听过的最没用的答案。“我先把引擎校准,然后我们再想办法返航。”
他开始校准,我则对飞船的受损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让我惊呆了,乔是对的,大量的新式设备都被能量流烧坏了——越是先进的设备,在能量流面前反而越是娇气。生命保障系统勉强还能支撑。我暗自庆幸以前买了老式的草皮地毯,机器不工作的情况下,这东西能净化空气。无线电、计算机……坏掉的设备太多了,我发誓,下次激活超光速引擎之前一定要把所有娇气的设备关掉。幸好引擎和聚变反应堆的核心还没坏。
船舱里响起警报声,我脊背一凉,那是紧急情况的警报声,最最紧急的那种。“霍利斯特小行星号”发生大量空气泄漏的那一天,我在“铅管号”上听见过这种声音,当时所有的飞船都赶去救急,那天以后我再没听到过这种声音。如果这次发出这种声音的是“铅管号”,我们离地球如此远,肯定没人来救我们。所以我一边慌慌张张地爬回控制舱,一边盼望着看到的只是仪器出了小毛病。过去的大概一个小时中,计算机给我的几条提示都错得离谱,因此我希望那声音只是一次误报。
我错了,主屏幕上弹出一条紧急警告,刺耳的警报声不停地响起。我坐下来,系上安全带,运行了一遍扫描程序,找到了警报的源头——是一艘大型的巡逻舰,距离我们只有几千公里。
居然是英国皇家军舰“麦哲伦号”。
乔抬起头,“我们怎么办?”
“我不知道,”我说。“麦哲伦号”在不断地发出紧急求救信号,除此之外,船舱内并没有表现出别的活动迹象,引擎是关着的,也没有发出无线电波,真可怕。“我们去瞧瞧。”
“我们应该回去再上报这件事。”乔说。
我摇摇头,“我们不能无视求救信号,先救人再报告。”
乔面有难色,不太情愿地点了点头。我完全理解他的想法,我们已经证明了“食人怪”可以在不摧毁飞船的条件下正常使用,如果我们顺利返航,这个消息就会传遍地球。但是作为一个宇航员我也知道,遇到求救信号应该立即做出回应,也许下一次遇到险情的就是我。
“你待会儿把引擎减缓一些,”我一边跟乔说,一边控制飞船慢慢减速,直到和“麦哲伦号”相对静止。“我过去看看情况。”
我仔细检查了太空服,然后穿上它进入了太空。我知道一些宇航员讨厌太空行走,但是我挺喜欢的,这个过程会让我感受到内心的宁静。我享受着这种感觉,直到我接近“麦哲伦号”并接触到它的船体。我原以为船上的人会发现我的到来,可是当我费力地打开机械式气闸,进入船舱之后,我才意识到它已经成了一艘鬼船。我慢慢飘进舱内,眼前的景象让我怔住了。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见死人,然而眼前灾难般的场景还是让我毛骨悚然。维生系统、太空服……船上的一切先进设备都被烧坏了。我原以为舱内的空气可以让他们存活数日,至少可以撑到我们找到他们的那一天,事实显然并非如此,漂浮在我眼前的尸体看样子死于窒息。
这真是太可怕了,我想。
我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把船搜了个遍,并没有找到幸存者。舰桥内一片狼藉:控制台都被炸开了。这种场景只有在糟糕的电影或瞎编的电视剧里才会出现。我找到了船长的尸体,乔是对的,我又一次这么想,是能量流毁坏了整艘船。接着我找到了一本纸质的日志,有人在死前灵光一现,把当时的情况记录到了这本日志里。我把日志放进口袋,回到了“铅管号”。“麦哲伦号”上面没有任何值得挽救的东西。
人们肯定会来把尸体搬运回去的,我想,然后还会试着搜寻找其他失踪的飞船。我动过把尸体搬到我的飞船上的念头,但是我没那么多的时间。
“我已经检验了计算结果。”我回到控制舱的时候,乔对我说,“应该能返回地球。”
“那我们回地球吧。”我满怀期待地说。我们不敢直接回赛丽妮基地,因为我俩可能已经被列入了“格杀勿论”的名单。
我调转船头,把乔的计算结果亲自试验了一遍,启动了“食人怪”。宇宙再一次开始抖动,几秒之后,我们仿佛被弹出了原来的空间,地球迎面砸来,有点儿吓人。虽说我们正冒着被轨道防御网轰成碎片的危险向着人类的家园俯冲,可是我还是松了一口气。
“我已经发出了消息,”乔说,“人人都知道我们的事了。”
“耶!”我将飞船的速度逐渐降下来,“让我听听人们的掌声。”
至此,故事就要谢幕了。
后续你也许已经知道了,赛丽妮基地一口咬定我们的行动从头到尾都是经过批准的,因为他们不好意思承认让我们成功偷走了“食人怪”。乔·巴克利被冠上超光速引擎发明者的美誉,载入了史册。这对他不公平,因为他后半生总要向人解释超光速引擎其实是团队的成果。我呢?
哦,我用奖金买了一艘更大的飞船,能载几百人的那种大飞船。它的设备足够简单,经得起“食人怪”的折腾。星空在召唤。
……我们去探索吧?
编后语
相信所有人在看完本篇之后,都和我们的女主角一样,有了飞向太空、一探究竟的冲动。最初打动小编的,也正是这种对未知空间的好奇和渴望。不知道大家的关注点有没有和小编一样,对文章中的高科技“超光速”非常感兴趣。我们知道,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任何实在的物体运动速度都超不会过光速,光障是无法突破的。但这是科学家思考的问题,幻想家思考的问题是:突破光障之后会发生什么?仅仅是位置的变换?还是时光倒流?或者是产生黑洞?我们能利用这些技术做些什么?看到什么新的星系?然而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些,文章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我想科幻小说的魅力正在于此——从现实科技的基础出发,一直到天马行空的想象为止。在我看来,本文只是想向大家阐述一个理念: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加油吧,骚年!
【责任编辑:吴玲玉】
①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①相对论指出,宇宙中物质的运动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当粒子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其消耗的能量将急剧增大,理论上任何实在的物体运动速度都超不过光速。所以相对论所说“在亚光速区运动的物体不能越过光速这个屏障”,仿照超音速技术中“音障”的定义,称之为光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