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赴法国考察养蜂场、参加国际标准化蜂产品分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纪实
2019-12-29胡元强
胡元强
(浙江省缙云县绿纯养蜂专业合作社,浙江 缙云 321400)
由中国蜂产品协会组织的以副会长汪志平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应法国南方蜂蜜生产商联盟邀请于2019 年6 月19~25 日考察法国养蜂场,6 月26~28日参加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标准化蜂产品分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
1 蜂场考察
1.1 背景
2018 年5 月24~25 日,在中国南京召开首次国际标准化蜂产品分委会工作会议,会上,法国提出由他们作为蜂蜜工作组及《蜂蜜》国际标准制定的召集人得到同意。2019 年1 月9 日,国际蜂联发表“针对伪劣蜂蜜的声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 年修订的国际食品法典标准《蜂蜜》的定义:“蜂蜜是指蜜蜂采集植物花蜜或植物活体分泌物或在植物活体上吮吸的蜜源昆虫排泄物等生产的天然糖类物质。经蜜蜂收集与其自身物质转化、沉淀、脱水、贮藏并留存于蜂巢中直至成熟。”将未成熟的蜂蜜加工脱水定性为造假。6 月11 日,法国蜂联向我国发来《蜂蜜》国际标准提案中4.2 基本成分和质量指标中关于蜂蜜不可未成熟收获,提取后不应采用工业方法脱水;蜂蜜不能存在发酵和冒泡;蜂蜜不得加热加工,致使基本成分改变和/ 或影响品质。一般蜂蜜水分要求≤19%,杂色蜂蜜(马蹄莲) 不超过22%。而国际食品法典标准《蜂蜜》要求:在加热和加工过程中不应改变其基本成分和/或影响其品质。水分要求一般蜂蜜不高于20%,其中石楠属蜂蜜不高于23%。所以蜂蜜定义“成熟”与其说明“加热”“加工(脱水)”成为关键词,也是本次中国代表团考察法国蜂场需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1.2 法国蜂场概况
法国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8 个浙江省,人口有6 500 万人左右,与中国东部相比应该是地广人稀。6 月19~25 日,法国南方蜂蜜生产商联盟主席全程陪同中国代表团考察法国南方的6 个养蜂场和1 个养蜂合作社。
1.2.1 蜂种
法国蜂场饲养的西方蜜蜂大部分是卡·意杂交蜂种,少数蜂场饲养意蜂。育王是王台移虫后经工蜂哺育封盖后在恒温箱35℃(蜂巢内温度) 孵化,把即将出房的王台介绍到交尾箱。交尾箱有两种,一种与中国交尾箱类似,另一种是小型方箱交尾箱,长宽高为22 cm×22 cm×22 cm,内衬薄壁有保温泡沫,4只箱为一组摆放在1m 高的铁架上,4 只蜂箱的巢门朝4 个不同方向,外壁为黄、蓝、绿、橙4 种颜色,便于蜂王交尾回来辨认。巢内为蜜粉脾的小巢脾有5张,蜂王为卡·意杂交种。交尾场专设待蜂王交尾后送蜂场的交尾箱,其中有一个交尾场有200 只小型交尾箱。
1.2.2 蜂群
法国蜂群是多箱体继箱群。巢箱比中国朗氏巢箱高1/3,底部有铁纱窗通风,巢脾比中国标准框高1/3,巢箱内置有巢脾10 张,除1 张蜜粉脾外其余全是子脾,有效子脾面积相当于中国继箱群12 张。巢箱上盖塑料隔王板,上部为浅继箱2~3 只,每只浅继箱只有蜜脾9 张,这种饲养方式保证蜂群群势维持强群。法国是采取1 人多养方式饲养蜜蜂。
1.2.3 蜜粉源
法国蜜粉源植物与中国有共性的种类:洋槐、椴树、油菜、向日葵、草木樨、薰衣草,其它多数为野生草本蜜粉源。法国森林除山地外,平原有大面积人造森林,林地空隙有零星或连片野生蜜粉源植物。在林区外围放蜂场地根据蜜源面积多少摆蜂16~48 群,蜂场相距数十千米,充分体现蜜源面积决定摆放蜂群数量。蜂群每4 箱为1 组,下面有铁架子、中央有吊架,便于机械装卸。法国大面积蜜源不如中国,例如薰衣草一放蜂场地最多只有72 群蜂。
1.2.4 生产方式及产品
大部分蜂场为定地饲养,少数蜂场为小转地。
这次考察法国蜂场全部是产蜜蜂群,采用多箱体饲养,待花期结束后将浅继箱蜜脾运回蜂蜜加工点统一摇取蜂蜜。运回的蜜脾有封盖的也有不封盖的,然后将浅继箱蜜脾放在密闭脱水室内,脱水室底部为木架,上部有电扇、空调机、脱湿机,室内温度控制在35℃左右类似蜂巢内的温度后再进行脱水。待蜜脾水分≤17%再进行分离蜂蜜。每个蜂场都有小型加工设备,分离蜂蜜是小型流水线作业,割除蜜脾蜡盖是用类似理发剪的尖齿,然后用流动链条运送到分蜜机,分蜜机可一次分离数十张蜜脾。分离机架子上放好蜜脾后,盖上不锈钢盖密封后进行分离蜂蜜,蜂蜜流入大蜜罐内进行过滤蜡质,再用抽水泵输送到大型贮蜜罐静置,底部有开关定量装入蜂蜜钢桶。大桶盖上粘贴有可追溯标识:蜂场名称(编号)、蜜种、净重、生产日期。法国蜂蜜铁桶同中国大口桶一样,装蜜300 kg,皮重17 kg,也有将蜂蜜直接灌入250 g 或500 g 塑料瓶。在薰衣草蜂场蜂蜜加工点分离蜂蜜,当场用糖度计测试,水分为16.3%。法国商品蜂蜜大部分为结晶蜜,不结晶洋槐蜜呈浅黄色,口感没有中国产的好(因法国没有大面积纯洋槐林)。蜂蜜品种按花种分,包装大部分为250 g、500 g,一般250 g蜂蜜零售价为6.5 欧元(1 欧元=8 元人民币),薰衣草蜜售价是一般蜂蜜的2~3 倍。
法国蜂场贮蜜都是用大钢桶,多数为结晶蜜。笔者询问场长结晶蜜如何灌装,法方回答将结晶蜜大桶放进45℃恒温室内20 h 解晶后再灌装。薰衣草蜂蜜加工点用弓形电热器温度控制在40℃,插入结晶蜜大桶解晶。
这次中国代表团参观法国养蜂合作社。该合作社收购蜂农交售的薰衣草蜜要求水分≤17%,按纯度分级,追溯标志与其它蜂场一致,包装全部是300 kg净重大钢桶,钢桶由合作社提供。合作社将蜜桶贮存在密闭车间里,温度控制在15℃,然后抽样送检,合作社本身没有检验设备。合作社有自己商标、品牌,卖价比蜂场高。薰衣草蜜低温贮存能降低羟甲基糠醛(HMF) 含量,有利于提高卖价。
法国蜂场的运蜂车后部都安装有智能机械臂,通过1 人无线遥控,能轻易装卸蜂箱及蜂蜜桶。
1.2.5 蜂病防治
法国蜂群越冬,蜂王停产2 个月,所以蜂螨危害没有中国严重,夏季用“螨扑”一类治蜂螨。养蜂场反映近年春季欧洲幼虫病爆发。笔者告知该病由于早春气候异常低温阴雨、蜂粮不足引起。早春繁殖应蜜粉脾充裕、适度保温、蜂多于脾,完全可以预防。
1.3 结论
①法国蜂场采用多箱体生产成熟蜜值得我国蜂场学习推广。
②法国蜂场的运蜂车后部都安装智能机械臂,能轻易装卸蜂箱及蜂蜜桶。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体力劳动,值得我国学习推广。
③法国商品蜂蜜多数为结晶蜜,这是蜂蜜的自然状态。而我国蜂蜜消费者不喜欢结晶蜜。这表明我国对蜂蜜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
④我国生产的蜂蜜原料经加热真空脱水成商品蜜;通过调查法国蜂场生产蜜脾通过加热在室内脱水后,分离出的蜂蜜为商品蜜。尽管方法不一样,但蜂蜜通过“加热”“脱水”成商品蜜这是事实。这为破解国际蜂联声明“未成熟蜜通过加热浓缩是造假”难题提供证据。
⑤法国蜂场蜂蜜加热不超过45℃是科学的,有利于保持蜂蜜中酶的活性,中国蜂蜜加热真空脱水温度应控制45℃以下,收购原料蜜水分≤23% (符合食品法典标准《蜂蜜》石楠属蜂蜜水分≤23%)。
2 工作会议
2.1 蜂蜜工作会议
6 月26 日,国际标准化蜂产品分委会蜂蜜工作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由法国蜂联主席主持。首先是国际标准委代表讲话,接着ISO/TC34/SC19 第一次会议关于蜂蜜的会议纪要介绍,ISO/TC34/SC19/WGI 蜂蜜工作范围确定。法国蜂联主席讲解了《蜂蜜》国际标准提案,中国代表团郑火青副教授用英语发表中国工作组对《蜂蜜》国际标准定义意见,对该标准的不实之处进行反驳。
事实上6 月24 日晚间,在法国南部城市,中国代表团与法国蜂联主席就进行长达4 h 激烈的争论。当地时间晚间9:00 开始,中国代表团谭丽蕊通过法语翻译人员与法国蜂联主席交换《蜂蜜》国际标准提案意见,ISO/TC34/SC19 秘书长李璇参加。由于法国蜂联主席的傲慢和强词夺理,陈明虎与笔者于晚上11:00也参加本次会议。谭丽蕊是国际标准化蜂产品分委会国内工作组秘书,她向笔者提供2018 年5 月24~25 日在中国南京召开的首次国际标准化蜂产品分委会工作会议纪要:《蜂蜜》国际标准提案不得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蜂蜜》定义与诠释发生冲突。陈明虎与笔者以此为依据,针对法国《蜂蜜》国际标准不实之处进行强烈反驳:①国际食品法典《蜂蜜》适用范围指直接食用蜂蜜,也就是商品蜂蜜,而不是蜂蜜原料。②《蜂蜜》定义“成熟”应解释为蜂蜜成熟过程应在蜂巢内完成,离开蜂巢后加工成熟都是人为加工。从蜜蜂生物学角度来讲,蜂蜜成熟标志是封盖,特征是不得发酵。蜂蜜贮存在常温下,水分含量高于20%是引起发酵的主要因素,临界点水分≤20%,所以食品法典标准《蜂蜜》 要求水分不高于 20% 。 中国GB/T33045--2016《巢蜜》 (封盖在巢房里蜂蜜) 标准要求水分≤20%。法国提案要求一般蜂蜜水分≤19%,与国际法典《蜂蜜》蜂蜜≤20%有冲突,理所当然应以国际法典《蜂蜜》为准。作为蜂蜜原料,食品法典《蜂蜜》石楠属蜜水分不高于23%;法国提案中杂色蜂蜜(马蹄莲) 水分低于22%;包括中国中蜂巢蜜多数水分≥20%;客观地讲上述蜂蜜都是未成熟蜂蜜在常温下肯定要发酵。作为商品蜂蜜不得发酵,上述封盖蜜必须要通过人工脱水至水分≤20%才能达到商品蜂蜜不得发酵要求。所以未成熟蜂蜜通过加热脱水是合理的。③食品法典《蜂蜜》要求3.2 在加热和加工过程中不应改变其基本成分和/或影响其品质,而法国提案篡改成蜂蜜不得加热和加工致使其基本成分发生变化和/或影响其品质。④这次考察证明法国蜜脾离开蜂巢后经加热脱水是合法,而其它国家蜂蜜加热脱水就不合法,法理难容。⑤本次《蜂蜜》标准是产品质量标准,所以法国《蜂蜜》提案要求4.3 蜂蜜采集过程要删除,不能张冠李戴。通过这些争论,法国蜂联主席有点头痛,用两个大拇指硬压头部两边太阳穴。
时间已到25 日凌晨1:00,法国蜂联主席还不甘心,再次提出《蜂王浆生产管理技术规范》国际标准必须由蜂农来制定。陈明虎马上进行反驳:该提案发言人郑火青是浙江大学教授,从事蜜蜂生物学和蜜蜂饲养研究。笔者接着也进行反驳:标准来自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再回过头来指导实践;标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一般蜂农具有养蜂实践,但要马上参与标准制定不可能,因标准也是科技成果,不可一蹴而成。笔者亮出自己是蜂农身份:1961 年开始饲养西方蜜蜂,在一线干了20 年,现在担任养蜂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有99 家蜂场17 000 群西蜂,现在正在中国东北采椴树蜜、荆条蜜。笔者参与制定《蜂王浆生产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有长期养蜂实践,再上升到理论总结,才有制定标准的能力。现在看来法国蜂联主席没有制定标准的经验,将《蜂蜜》产品质量标准与《蜂蜜生产技术规范》基础标准混为一谈。
时间已是凌晨1:30,最后双方同意要以国际食品法典标准《蜂蜜》 为基础,法国蜂联主席讲解的《蜂蜜》国际标准提案在本次工作会议上作为研讨方案。这次长达4 h 摆事实讲道理的艰难较量为中国代表团破解“脱水蜂蜜不是蜂蜜”难题打下基础。
6 月26 日下午的会议,有关脱水蜂蜜是否是蜂蜜,中法双方代表争执更加强烈,法方提出由参会国投票表决。这时中国代表团团长汪志平严正声明:“本次考察法国蜂场表明法国蜂蜜在离开蜂巢后人工加热脱水是合法,其他国家蜂蜜加热脱水就不合法,公理何在?”接着汪团长又提出:“主席先生2018 年参加南京会议后私访中国蜂场、加工厂,得出结论中国都是加工脱水浓缩蜜,你是否知道中国新疆蜂农梁朝友饲养6 000 群西蜂,全部生产成熟封盖蜜,比法国蜂蜜更棒。这次参会小个子蜂农也是生产巢蜜,欢迎你到中国新疆现场看看”!会议最后投票表决脱水蜂蜜是否是蜂蜜“流产”了。
2.2 第二次工作会议
6 月27 日上午,国际标准化蜂产品分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由秘书长李璇主持会议。会议开始仍是讨论法国《蜂蜜》 国际标准提案,后来法方不得不妥协,最后宣布法国《蜂蜜》国际标准提案是:成熟蜂蜜标准水分要求≤20%。中国代表团胜利了!
6 月27 日下午讨论有关蜂产品各工作组召集人及组织成员国,相关蜂产品国际标准提案介绍。国际蜂联代表发言后,中国代表团成员浙江大学博士郑火青以流利英语讲解《蜂王浆生产管理技术规范》国际标准提案,并愉快接受参会各国代表提问,他的耐心解答博得参会代表热烈掌声。中国代表团代表姜德勇用中文讲解《蜂胶》国际标准提案,然后通过翻译人员进行英语表达。接着是意大利、葡萄牙和巴西代表团代表发言讲解《蜂胶》国际标准提案,他们采用图文并茂方式发言,受到参会代表欢迎。
6 月28 日是本次工作会议最后一天,要表决通过蜂王浆、蜂胶工作组召集人及《蜂王浆生产管理技术规范》 《蜂花粉》 《蜂胶》国际标准提案。郑火青博士代表蜂王浆工作组召集人陈明虎作了简介;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计量大学副教授李红亮以流畅英语讲解《蜂花粉》国际标准提案,采用投影图文并茂,然后面对各国代表提问从容正定回答,获得参会代表热烈掌声。新西兰代表提出蜂产品各工作组成立及各种蜂产品标准提案表决流程,最后参会全体代表达成共识,蜂产品各工作组必须由5 个国家组成,国际标准提案由成员国投票达到2/3 赞成票才能有效。
本次工作会议,法国作为蜂蜜工作组召集人,并主导起草《蜂蜜》国际标准提案得到首次工作会议同意,中国作为参与国。而中国作为蜂王浆、蜂胶工作组召集人,由于法国反对没有通过。6 月28 日下午,中国联合巴西、土耳其3 国作为蜂胶工作组轮值召集人得到参会代表同意。会议最后决定蜂王浆工作组召集人待下一届工作会议决定,《蜂王浆生产管理技术规范》 《蜂花粉》《蜂胶》国际标准提案待本次会议结束后通过网上各国代表投票表决。会议期间,巴西提出承办2020 年国际标准化蜂产品分委会第三次工作会议,得到与会代表同意。国际标准化蜂产品分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宣布闭幕。
本次会议中国代表团通过实地考察法国蜂场,为反驳法国《蜂蜜》国际标准提案不实之处准备有力依据。中国代表团在整个会议期间,牢记使命,履行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于6 月30 日中午乘机抵达北京,国际标准化蜂产品分委会国内工作组组长杨荣、中国蜂产品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小川及罗照明手捧鲜花到机场迎接中国代表团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