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江月·井冈山》的功能文体赏析

2019-12-29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黄洋界敌军首词

覃 玖 英

(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1 引言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崛起的圣地,是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伟大道路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一整套优良革命传统的源头。1927 年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毛泽东写下了好几首著名的革命诗词,如《西江月·井冈山》,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等。本文将主要依据Hasan 的言语艺术模式并结合韩礼德的功能文体理论、语境理论和Martin 的评价理论,分析《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的三个层面,即主题、意象表达和语言表达等三层意义,从语言表达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入手,通过分析意象表达层面特征并结合语境层面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研究其文体特点和规律,领会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以及诗歌语境之间的密切联系,对该诗进行深层主题意义的解析。

2 理论依据

语言是一个由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位层构成的编码系统(Halliday,1985)。[1]评价理论(Martin & Rose,2003)[2]是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该理论更为关注的是表达态度中的情感、鉴别和判定的语言,以及一系列把语篇的命题和主张人际化的资源。评价性资源依照语义分为三个方面:态度、介入和分级。情感是对人的情感的表达,判定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判定,鉴别是对事物的价值的评价。

Hasan(1985)[3]认为言语艺术包括三个层面:主题、意象表达和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就是运用语言资源表达意义的过程,为主题和意象表达服务。意象表达是由产生主题意义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前景化和语言模式的组合在这一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Hasan 是功能文体学的另一主要创建人(刘世生&宋成方,2010)[4],但是在相当长时间内,研究者对功能文体研究都是基于Halliday 的理论,而忽视了Hasan 的文体理论研究。在中国,仅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基于她的理论进行文体研究:刘世生&宋成方(2014)[5]对其言语模式进行修正,用于多模态语篇分析;王竹青&苗兴伟(2015)[6]运用其框架,对长篇小说《麦田守望者》进行文体分析。覃玖英(2016[7]对其框架进行修改,用于中国诗歌的文体分析。本文将语境理论融入Hasan 的言语艺术框架,进一步增强其解释力。

3 诗词的功能文体赏析

3.1 语言表达层

在语言表达层主要分析这首词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以及这两种意义在表达词的主题方面的作用。

3.1.1 概念意义

Halliday(1994)[8]将及物性分为6 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整首词一共8 个小句,从语言层面分析及物性,突出敌人和我军战斗情况的强烈对比。整首诗词共有3 个物质过程,分别是:围困、不动、宵遁;关系过程有2 个:森严壁垒、众志成城;3个心理过程:在望、相闻、炮声隆;1 个言语过程:报道。物质过程描述敌军和我方所处境况以及最后的战况。“围困”的施动者是“敌军”,“万千重”为环境成分,描写敌军之多,重重包围我军。与我军状况形成强烈对照:“岿然不动”。“不动”的施动者是“我”,描写我军的军心稳定,顽强迎战;最后战况是物质过程 “宵遁”,施动者是“敌军”,描述敌军乘着黑夜狼狈逃窜的形象。关系过程中的‘森严壁垒’描写了红军为战争所做的战略准备非常充分,“早已”是环境成分做时间状语,表明红军准备时间足够,所以打胜仗;“众志成城”描写了战士们对战争所做的心理准备也是非常充分的,红军战士们斗志高昂,“更加”是环境成分作方式状语。三个心理过程都是感知,“在望”“相闻”“炮声隆”栩栩如生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场面:看见山下的战旗摇荡,听见山头的战鼓声、军号声以及隆隆炮声。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红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而黄洋界上的炮声隆隆,有力地鼓舞了红军军民,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Halliday(1994)[9]将小句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类:排序关系与逻辑语义关系。排序关系可分为并列关系或主从关系。逻辑语义关系可分为投射和扩展关系。《西江月·井冈山》一词分为上下两阕,8 个小句。上阕中,(1)(2)句之间排序为并列关系,逻辑语义关系为延展;(3)(4) 句之间排序为并列关系,逻辑语义关系为延展关系。下阙(1)(2)句之间排序为并列关系,逻辑语义关系为延展;(3)(4) 句之间排序为主从关系,逻辑语义关系为投射关系。

整首词上阕小句之间和下阕前两句均为并列关系,且为扩展的延展关系。因此,下阕最后两句的逻辑语义关系突显出来,显现“前景化”特征,证实其意义突显的重要作用。在及物性分析中,整首词中比较突出的是下阕的言语过程“报道”。言语过程报道了战斗结果,战斗取得了胜利。这胜利是通过“炮声”传报的,陈毅曾说,“此炮乃敌之起身炮,我之送行炮。”这一突出的言语过程与逻辑语义关系达成一致,都为“前景化”的特征

3.1.2 人际意义

这首词中的人际意义主要依照Martin(2003)[10]评价理论中的态度来分析词中的评价资源。态度分为情感、判定和鉴别。情感是对人的情感的表达,是人的情绪上的反应和性情,通常由心理过程或关系过程来实现。情感有肯定的情感和否定的情感。情感表达的价值在于它可能是说话人对某个现象采取姿态的最明显的表现。这首词中有三个心理过程,“旌旗在望”、“鼓角相闻”和“炮声隆”。诗人是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写下的诗句,因此词中洋溢诗人胜利的喜悦之情。看到的是展开的飘扬的红军旗,听到的是响彻山头的战鼓声和隆隆的炮火声。在中国,古时候战鼓声一响,就能令人精神振奋,鼓舞士气。“炮声隆”则更是胜利的号角,宣告此次战役的胜利,诗人的胜利喜悦之情一览无余。

判定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判定,是由制度规定的规范对人类行为的肯定和否定评价的意义。做评判时,我们把一个行为判定为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合法的或不合法的,社会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以及正常的或不正常的等。在这首词中,诗人对此次战役中的敌军和我军军民有五处判定:“万千重”“岿然不动”“更加”“众志成城”和“宵遁”。“万千重”是对敌军的判定,肯定敌军数量之多,武器之强大。但是面对数倍于我的敌军,我军是“岿然不动”。这种显性肯定的判定其实是对敌人的莫大讽刺,也是对我军的弱小却取得胜利的强烈对比。“宵遁”是对敌军否定的判定,形象描述敌军听到隆隆的炮声就仓皇逃跑的狼狈形象。“岿然不动”是诗人对我军战士面对数倍敌人的包围却依然傲岸不可撼动行为的肯定。“更加”和“众志成城”两处判定是诗人肯定我军面对强大的敌军所做的心理准备,面对敌军不气馁,不妥协,而是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为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后面这三处判定都是显性的和肯定的判定,表达诗人对军民指战员的赞赏。

鉴别是对事物的价值的评价,是评价产品和过程的系统。在这首词中,诗人对此次战役中的敌军和我军军民有两处鉴别:“早已”“森严壁垒”。这两处鉴别是肯定我军早早修筑的防御工事,而且对敌的防御工作做得很完备很充分,为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人际意义分析中可以发现,诗人对我军军民的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战斗准备很满意,对最后的胜利充满欣喜和赞扬之情;对敌人是持否定和讽刺的判定。

3.2 意象表达层

Hasan(1985)[11]认为,意象表达是由产生主题意义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前景化模式和语言模式的组合在这一层面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诗人创作诗歌作品需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形象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即“象”,但是赋予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此,这些赋予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的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形象可称之为“意象”。

3.2.1 前景化模式

在这首词中,突出的前景化模式和语言模式主要有夸张与对比两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敌人的人多势强和气焰嚣张,重重包围红军;但是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在这种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英勇的红军毫不惊慌,泰然自若,且沉着应战。“岿然”一词则充分表现出红军巍然屹立的雄姿。这种夸张和对比讽刺了敌军的无能且衬托了红军英勇善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3.2.2 意象表达意义

这首词一共有3 个意象:“旌旗”、“鼓角”和“黄洋界”。“旌旗”和“鼓角”指的是在山上坚守的红军。“山下旌旗在望”指的是在山下坚守的部分红军,具体是指由袁文才和王佐领导的三十二团和井冈山一带的红色赤卫队。这一意象描述山下也有红军坚守,阵地仍然在红军手里。“山头鼓角相闻”,指的是坚守黄洋界的红军的一个营(三十一团),利用悬崖峭壁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这一意象描述了山头的阵地也仍然在红军手里。“黄洋界”山顶海拔高达1300 多米,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当时黄洋界哨所由三个工事和一个了望哨组成。黄洋界保卫战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敌人四个团的兵力,因此,又可以说黄洋界是胜利的象征,以少胜多的象征和以弱胜强的象征。

3.3 语境与主题层分析

语境层分为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诗人写诗时的历史文化语境是:1928 年7 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井冈山革命工农红军的第一次“围剿”,为抗击敌人,毛泽东亲率三十一团在永新县城将敌军围困约一个月,而朱德、陈毅则亲率红军二十八、二十九两个团的主力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用计“围魏救赵”,迫使敌军急忙回援茶陵,大破敌军的首次“围剿”。但后来两个主力团向湘南冒进,在郴州却先胜后败,不得已向桂东转移时,毛泽东亲率三十一团主力去桂东接应。这时驻守井冈山的仅剩三十一团的一个营,敌人则乘机集合四个团向黄洋界哨口发动进攻。9 月26 日,毛主席返回井冈山,听到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喜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赞歌。黄洋界保卫战不仅保卫了井冈山这个重要的战略基地,而且为红四军返回、打破敌军第二次“围剿”和恢复根据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诗词内的情景语境:敌我两军;两军对垒激战:战旗摇荡,军号吹响,炮声隆隆;最后敌军逃跑,我军胜利。

以上语言表达层、意象表达层和语境分析都共同指向了本首词的主题,即词的最后两句,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因此,这首词表达的主题是:描述黄洋界保卫战的殊死战斗,赞扬红军将士凭借天险,以少胜多、英勇顽强的斗志与革命牺牲精神。黄洋界保卫战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展现了整个革命斗争的艰难形势和以少胜多的特点。

4 结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文体为“选择”,认为文体是受一定的情景语境的“促动”在语言系统中进行选择的结果。任何选择都是有意义的,选择就是意义。本文以韩礼德、马丁和哈桑的功能语言学和文体学理论作为分析理论,以语言为切入点,运用前景化的意象表达和诗歌的意象象征手法,并融入语境层,阐释《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的主题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此词的主题,领会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语言使用原则——选择就是意义。

猜你喜欢

黄洋界敌军首词
冯贵华
西江月? 井冈山
神回复
黄洋界观云海
回赠
雁群藏敌情
曹玮诱敌
宋高宗的眼力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大雁带来的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