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濮城油田S3S5-10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2019-12-28王春兰

石油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水淹层间储量

王春兰

摘要:文章重点介绍了濮城油田S3S5-10油藏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为油藏的下步治理指明方向。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规律

前言

濮城油田S3S5-10油藏于1984年投入开发,随着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的分布已于初期大不相同,为提高油藏采收率,明确剩余油的分布变得尤为重要。

1 油藏地质概况及开发现状

1.1地质概况

S3S5-10油藏,埋深3100-3475m,含油面积14.00km2,地质储量892×104t,可采储量290.94×104t,采收率32.62%,孔隙度15.6%,渗透率16.4mD,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深层低渗透层状油藏。

1.2开发现状

2019年11月份,油井开井数35口,日 产 液897t,日 产 油38.2t,综合含水95.7%,水井开井数:32口,日注水平1583m3,动液面1405m,月注采比1.72。

2 剩余油分析

2.1剩余油定性分析

2.1.1水淹状况分析

采用油藏工程方法进行分油分水,得出S3S5-10油藏水淹程度中等,强水淹层层数占砂层层数的49%。水淹程度最严重的是S3S8砂组,其次为S3S6、7砂组;水淹趋势受储层物性和沉积微相的控制明显,一类层水淹严重,二三类层水淹较轻;河道相水淹严重;前缘砂相水淹程度中等;远砂相水淹最轻。

水淹程度高小层有64-5、71、81-4、91等8个小层,其中河道相水淹严重,剩余油零散分布在断层附近和低渗区,52、61、62、66等14个小层,整体水驱动用程度相对较低,但在砂体厚度大的区域连通性好,水淹比较严重。51、63、67、68等10個小层,砂体多呈土豆状分布,连通性差,基本未水淹。

2.1.2吸水剖面资料分析

统计历年110口水井670井次吸水剖面,结果显示油藏层间动用不均,纵向上水驱动用差异大。S3S6、8砂组水驱动用程度较高,从小层来看,主力层64、65、71、82、91相水驱动用程度高。

2.2剩余油定量分析

2.2.1油藏小层产油状况

小层产出油状况统计结果显示,各小层产油量差异大,产出量较大的层主要集中在沙二下6、8砂组的,累计产油170.6万吨,占到总产油的61.7%。

2.2.2油藏砂组剩余油分布情况

S3S5砂组:地质储量22.9万吨,累计产油7.4万吨,采出程度32.15%,剩余可动油6.0万吨,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断层遮挡和井网不完善区。

S3S6砂组:地质储量236.3万吨。累计产油79.4万吨,采出程度33.59%,剩余可动油60.4万吨,剩余油主要富集井网完善、层间差异以及相态变差区。

S3S7砂组:地质储量106.4万吨,累计产油28.0万吨,采出程度26.31%,剩余可动油35.0万吨,剩余油主要富集在井网不完善及层间差异区。

S3S8砂组:地质储量264.4万吨。累计产油91.2万吨,采出程度34.49%,剩余可动油68.3万吨,剩余油主要富集在井网不完善、储层变差区、断层遮挡。

S3S9砂组:地质储量209.5万吨。累计产油58.8万吨,采出程度28.06%,剩余可动油63.7万吨,剩余油主要富集在井网不完善、层间差异区。

S3S10砂组:地质储量50.0万吨。累计产油11.7万吨,采出程度31.08%,剩余可动油17.5万吨,剩余油主要富集井网完善、层间差异水动力滞留区。

3 结论

通过对油藏剩余性的定性、定量分析,濮城S3S5-10油藏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网不完善、储层变差区、断层遮挡,油藏治理应以完善井网开采剩余油富集区为主。

参考文献:

[1]剩余油分布 张庆国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2009年5月

[2]濮城油田S3S5-10油藏综合调整治理方案 刘峰刚 东濮开发研究所 2019年11月

猜你喜欢

水淹层间储量
13.22亿吨
摸清甘肃迭部县不同生态系统碳储量家底:丰富且价值重大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与完善碳汇补贴机制
黑猫叫醒我(节选)
层间组合隔震结构随机动力可靠度分析
核岛内部水淹分析方法
毛竹材层间Ⅰ型断裂能的确定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基于AHP熵值法的桥面层间综合工况分级研究
阳64—54注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2013年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勘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