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关键问题研究

2019-12-28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门窗 2019年6期
关键词:抗震建筑物结构设计

胡 嘉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1 前言

大部分人都知道,在抗震设计中非常复杂,所涉及的因素很多,要全面进行考虑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更加合理,才能使建筑的抗震性能更加完美,让人们生活、工作环境更加安全。

2 抗震设计关键问题

2.1 平面设计

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要重视平面布置给建筑物抗震性所形成的影响。当地震发生的时候,两种扭转力就会形成,即横向扭转力、纵向扭转力。尤其是,当建筑物的形状不规则的时候,这两种扭转力就会不断的积累,在一瞬间,就会使建筑物的性能遭到破坏。因此,就要对建筑设计工作进行有效落实,要选择规则的建筑物,不要让建筑物外伸,或者也不要让建筑物内缩,另外,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建筑结构的对称,这样,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建筑所受到的力比较均匀,使冲击影响能够得以分散。

2.2 地理位置

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要进行全面考虑。最为重要的是地理位置,一定要开展好勘察工作,要选择好地理位置。勘察工作是最基本的工作,也是保证设计最为合理的重要工作。在设计中,要把地基基础情况作为参考依据,要对设计模型进行科学选择,对钢筋混泥土配筋要进行合理计算。另外,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要做到科学。要避免选择抗震性能不理想的地方,尤其是抗震性能偏差的区域不要去选择,不能在这样的地方上搞建筑。在选择地理位置的同时,对地势因素也要充分考虑,因为地势因素也会对建筑安全产生很大影响。在山体滑坡发生率高的地形条件下,不要去建设建筑物,在河谷和滩地也不能建设建筑物。还有一些区域的土质比较的松软,或者是湿地,在进行建设之前,要先进行修复,或者进行地基加固。只有对地理位置和地形进行充分考虑,才能在设计的时候,更加合理,避免受到地震的破坏。

2.3 高度与材料

在抗震设计中,要对高度进行考虑。当今,一些企业为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放松了安全考虑。在建筑物的建设中,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去进行设计,对一些自然因素没有充分考虑进去。一些企业开始向更高的建筑物发展,这样,就会使建筑安全提上日程。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一些高层建筑物就会倒塌。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全面设计,把高层建筑抗震性能提高。另外,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要选择抗震性能好的材料,要把风险降到最低。

3 优化措施

3.1 科学布局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确保结构构件布置的科学。这样,才能使墙、柱和梁在同一个水平防线,而且竖向的轴线能够很好的重合,使偏心距缩小,就能够形成双向抗侧力的结构。一般来说,抗震结构的合理性,就是要保证每个部分的合理,这样综合起来,才能使设计的结构趋于平衡,更加合理化。另外,在抗震结构体系中,要使内部和外部的赘余度共同具备,一旦地震发生,就对建筑物内部结构构件延性进行破坏,就使得建筑结构安全系数提高,延长了破坏时间,对抗震水平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

3.2 强化抗震结构

在对抗震结构设计的时候,要对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如抗震设防类别等,从而使抗震等级更加明确,要在墙体、柱和梁等部位,采取有效构造,使抗震设防标准达到要求。还有,要把抗震等级作为一项重要依据,要对抗震构造进行优化。在进行实践中,要对界面的尺寸进行计算,要和配筋率能够吻合。即使受到地震破坏,也能够使建筑物的承载力符合要求。

3.3 合理设置抗震防线

在设计的中,要对多道抗震防线进行合理设置,这样,通过重重抗震防线,使破坏程度降低。框架抗震墙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抗震墙和延性框架。要选用小重力的支撑或者填充墙。在实际中,要保证结构的完整性,不管发生小地震还是中地震,或者是大地震。如果连梁的作用消失,要依据单片墙肢,进行有效计算,并且结构自始至终都具备一定的承载力,而不会倒塌。另外,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框架柱所承受的剪力要大于总体剪力的五分之一。这样,当抗震墙受到破坏后,框架柱的承载力依然比较强,就会减少建筑物的倒塌。

总之,在建筑物纷纷发展的今天,建筑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对建筑的安全认识加强,现在自然灾害非常多,尤其是地震灾害发生越为频繁,对建筑物抗震结构的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建筑物抗震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抓住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设计。设计过程中,要对各种因素综合考虑,要做到权衡利弊,不能放松任何一个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设计更加合理,才能降低地震所带来的损害。

猜你喜欢

抗震建筑物结构设计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漾濞书协抗震作品选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探讨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 of sport training and general cognitive 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