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护理
2019-12-28唐琼华熊小燕满小曲
唐琼华 熊小燕 满小曲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江油 621700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应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共34 例,男21 例,女23 例,年龄19 岁—68 岁,平均年龄34 岁,术前均行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
2 术后护理
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维持血压在120mmHg~130mmHg/80mmHg~90mmHg,以增加脑灌注,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观察头痛情况,有无颅内压增高。如有意识加重,恶心、呕吐、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皮肤的温度是否正常。
2.2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的高低及心理素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好解释工作,告诉其术后注意事项及良好的转归,并列举同类手术的成功率或身边的实例,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紧张及不安心理,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预期效果。
2.3 术后指导
当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以补充术前禁食、水引起的血容量不足。另外,多饮水,还可增加造影剂从肾脏的排泄,从而保护肾功能。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探视人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以免增加颅内压。
2.4 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返回病房后应遵医嘱将股动脉的鞘拔除,按压穿刺点20~30min 左右,直至穿刺部位不再活动性出血,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并用粘性胶带与砂带交叉固定、压迫处理。患者卧床休息24h 左右,行动脉穿刺的肢体制动8h。关注记录患者股动脉穿刺的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于对侧肢体比较穿刺侧肢患者肌肤是否苍白,体温有无下降,对显示肢体麻木、疼痛、体温下降以及肢端苍白等,提示患者可能出现动脉血栓者,应立即将情况反馈给主任医师,应遵医嘱进行处理[2]。
2.5 疼痛的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且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8h 以上,患者往往全身酸痛,难以忍受,这时我们要关心体贴病人,帮助患者翻身,向患侧翻身60°,或向健侧翻身20°~30°,交替更换卧位,保持髋关节伸直,小腿可适当弯曲,健侧下肢可活动,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3]。
2.6 并发症的观察
2.6.1 脑血管痉挛
主要由于操作的导管、导丝、栓塞材料、造影剂反复对血管内壁刺激,及原蛛网膜下腔出血,会造成脑血管痉挛。术后72 h内必须密切观察头痛的程度、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功能。早期发现,及时地处理,就可能避免脑血管痉挛至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预防脑血管痉挛发生,术后应早期给予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同及改善脑血管循环、维持适当血压等对抗脑血管痉挛的综合治疗[4]管痉挛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动脉瘤最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栓塞术后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病人更换体位动作轻柔,床头应抬高15°~30°。密切观察清醒病人有无头痛主诉,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5]。
2.6.2 脑梗死
据文献报告用铂金属弹簧圈栓塞治疗相关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为10%左右[6]严重者可因脑动脉闭塞、脑组织缺血死亡,因此术后适当增加血容量,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语言及四肢活动情况,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3 小结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是一门高新的介入技术,该技术创伤小、定位准确、疗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要求护士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治疗和护理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及早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配合医生抢救是护理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