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巨龙煤矿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与方法

2019-12-28范士福

煤矿现代化 2019年4期
关键词:离层煤粉间距

范士福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菏泽 274918)

0 引 言

新巨龙煤矿位于山东省巨野县龙固镇,现开采3层煤,地面标高为+43.91,井下标高为-830.8~-797.5m,为形成2305N采煤工作面生产系统,掘进2305N下平巷。2305N下平巷北段位于-810水平二采区北翼,巷道标高-830.8~-797.5m,平均埋深在857.15m,巷道埋深较大;2305N下平巷北段位于2304N下平巷以东,-980延深辅二下山以北,西为2304N下平巷,北为2305N工作面。该巷道布置在3煤中,3煤厚9.27m,岩性为炭质泥岩,3煤层属稳定煤层,结构简单。煤层走向为343°-18°,倾向为73°-108°,倾角1-8°。经3煤煤岩样鉴定,3煤及顶板岩层具有冲击倾向性;本施工巷道分为2个高度危险区、2个一般危险区。

1 掘进施工防冲安全措施

为防止掘进过程中发生冲击地压,对掘进迎头短壁煤层注水,弱化煤体强度。注水孔设计:迎头全煤时,在掘进迎头均匀布置6个钻孔,第一排自顶板以下1m,左帮1m开始布置,间距1m,第二排孔与第一排孔排距1m进行布置,平行巷道走向,钻孔深度不小于1.2m。封孔方法:采用6个短壁封孔注水器封孔。钻孔工序:每个循环支设完迎头临时支护后,打煤层注水孔与永久支护平行作业,成孔后即刻接通注水管进行注水,注水时间不得低于30min,若采用小循环施工,一次注水切割两个循环。注水管必须是专用的管路,只能在分水器上接出,不得与其他用水管路混用。采用防尘管路补水,保持注水煤体湿润不失水,保证注水效果。

2 监测预报措施

2.1 动压信息收集

三班各配备1名兼职信息记录员,填写动压显现记录表,及时准确详细记录迎头动压显现,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区域、强度、次数、巷道支护破坏情况,巷道围岩变化情况等生产工序进行记录与描述,经现场班长、安监员签字后每班上井后交至防冲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人员进行分析,夜班需在5:30分前向防冲监控中心(88701、88712)汇报。出现大能量微震事件(强烈震顶),断锚杆、断锚索,瞬时帮突底鼓等强烈矿压显现,要即时汇报冲击地压监控中心(88701、88712)。

2.2 矿压观测

1)顶板离层观测。离层仪间距不大于60m,安设时距离迎头不大于15m,断层前后15m范围内各安设1个离层仪,在巷道拐点、三岔门处均需安设离层仪。施工接近断层动压显现强烈时,加密安设顶板离层仪,离层仪初设读数应在10~20mm之间。

2)表面位移观测。巷道每隔60m设一组表面位移测站,安设距迎头不大于5m,与离层仪测站间隔30m错位布置,配合顶板离层仪设点观测,采用十字测量法观测。表面位移各基点要安设在同一断面,基点锚杆垂直于巷道帮部和顶板,锚杆外露不大于50mm并涂红漆,扎带标记,严禁挪做他用。

三岔口表面位移设置:位于三岔门各巷道出口2m处分别设置一个表面位移观测站,并在三岔门中央设置顶底板移近量观测站一组。所有离层指示仪、表面位移测站必须挂牌板管理,现场建立观测台账,牌板必须在人行道侧巷帮吊挂平直一条线。每天防尘时,对离层仪表面进行冲刷,确保其清洁,便于读数。离层指示仪读数时,要统一读取刻度环内测数值。迎头50m范围内离层指示仪、表面位移测站必须由技术员每天观测,并将观测记录填写至牌板。迎头50m以外测站观测频率为每周一次。所有离层指示仪、表面位移测站损坏、被遮挡无法观测时,需及时进行补打,观测数据时将原变量进行累加。

2.3 煤粉监测

使用风煤钻或腾马FLV型手持式气动钻机或ZQSJ-140/4.3手持式卸压钻机(配专用钻套)、配φ42mm专用煤粉监测钻头2个、φ40mm套节麻花钻杆25根、弹簧秤(10kg)2个及孔深量具(20m长)进行施工。发现煤粉监测异常时,需卸压施工,施工完毕后,再次进行煤粉检校,检测合格后,恢复生产。

1)每天检修班对掘进工作面施工6个煤粉监测孔,其中迎头2个,孔间距1.0m,迎头后两帮10 m范围内施工2个,孔间距5m,距原煤粉监测孔不得小于1m。每周一检修班,对迎头后两帮20m~50m增加8个煤粉监测孔,间距10m(距原煤粉监测孔不得小于1m)。

2)煤粉监测孔φ42mm、孔深15m。煤粉孔垂直于煤壁布置,且平行于煤层平面。孔口距煤层底板1.5m,允许范围±0.3m。遇夹矸等现场条件影响适当调节孔口高度。现场钻孔施工角度不当遇岩石必须重新施工,并做好详细记录。

3)煤粉监测过程中详细记录煤粉量、动力效应等。煤粉监测记录表必须现场填写齐全、监测及班组长、安监人员签字。监测工作量必须填写在现场防冲记录本上并必须挂牌管理。当检测实际煤粉量达到或超过极限(危险)煤粉量;颗粒直径大于3mm煤粉含量超过每米实际煤粉量30%;检测过程中出现孔内冲击、卡钻、煤炮等强烈动力效应,确定煤体存在冲击危险,立即采取卸压解危措施。并以该监测孔为基点向两侧施工监测孔,间距不得大于5m,监测孔施工数量直至煤粉指标正常,确定高应力集中区和卸压解施工范围。

4)煤粉监测指标超限或动力效应强烈时,对高应力煤体施工大直径卸压钻孔。卸压钻施工后,必须进行煤粉检校,确认冲击危险解除后方可生产。

5)三煤煤粉量参考指标及动力效应:监测孔深度第1~3m时,极限煤粉量为2.7kg;监测孔深度第4~5m时,极限煤粉量为3.2kg;监测孔深度第6~10m时,极限煤粉量为6.3kg;监测孔深度第11m时,极限煤粉量为7.7kg;监测孔深度第12~15m时,极限煤粉量为9.2kg;

6)煤粉监测施工过程中,现场遇煤体潮湿或出水等特殊条件,采用φ42mm小直径钻孔无法正常钻进至设计孔深时,改用电磁辐射监测或采用ZQSJ-140手持式卸压钻机,配φ76mm专用麻花钻杆及φ89mm钻头继续施工监测孔,直到施工至设计孔深。使用电磁辐射监测时每3天监测一次,同时加强动力现象监测。监测时,在迎头上、中、下各设置一个测点,在迎头后100m范围内左右帮每间隔10m设置一个测点,检修期间开展电磁辐射监测。监测时接收天线垂直于巷道煤壁,距电缆间距不小于1m。观测人员距离接收天线不小于0.3m。巷道为全岩时不再进行电磁辐射。当实测数据电磁辐射强度超过64mv(参考临界值)或脉冲数超过1000Hz时,认定煤体存在应力集中,当动力强烈、煤炮频繁、煤粉指标超限时,迎头升级为高度危险区,现场停止作业,按高度危险区管理。按高度危险区管理规范组织卸压解危施工,经卸压效果检校,冲击危险解除后方可生产。

7)迎头后50m内必须悬挂煤粉监测牌板,与钻孔对应悬挂。

3 卸压解危措施

3.1 迎头及帮部卸压措施

1)一般危险区。煤粉监测指标正常,现场无动力现象,评价为无冲击危险,正常组织生产。煤粉监测指标正常,现场存在应力释放现象,由专业组织对巷道进行冲击危险鉴定,必要时采取超前预卸压。煤粉监测指标正常,现场动力现象强烈,板炮频繁,巷道危险级别升级为中等。除正常煤粉监测外,迎头施工2个超前卸压钻孔,钻孔直径不小于Φ120mm,间距不大于1.0m,钻孔深度不小于15m,并确保超前保护带不低于10m。煤粉监测指标超限,动力现象强烈,现场停止作业,进行高强度卸压解危处理。对迎头施工至少三个卸压钻孔,呈三花布置,钻孔直径不小于Φ120mm,间距不大于1.0m,钻孔深度不小于15m。对迎头后两帮5m范围内各施工一个卸压钻孔,钻孔直径不小于Φ120mm,钻孔深度不小于15m。经煤粉监测检验,冲击危险消除后,方可组织生产。并保持超前卸压保护带不低于10m。

2)高度危险区。迎头施工2个超前卸压钻孔,钻孔直径不小于φ120mm,间距不大于1.0m,钻孔深度不小于15m,并确保超前保护带不低于10m。煤粉监测指标正常,现场动力现象强烈,板炮频繁,对迎头施工至少三个卸压钻孔,呈三花布置,钻孔直径不小于φ120mm,间距不大于1.0m,钻孔深度不小于15m。对迎头后实体帮5m范围内各施工一个卸压钻孔,钻孔直径不小于φ120mm,钻孔深度不小于15m。煤粉监测指标超限,动力现象强烈,现场停止作业,进行高强度卸压解危处理。对迎头施工至少三个卸压钻孔,呈三花布置,钻孔直径不小于φ120mm,间距不大于1.0m,钻孔深度不小于15m。对迎头后实体帮5m范围内各施工一个卸压钻孔,钻孔直径不小于φ120mm,钻孔深度不小于15m。经煤粉监测检验,消除冲击危险后,方可组织生产。并保持超前卸压保护带不低于10m。

3.2 特殊情况下卸压解危措施

出现以下特殊情况,必须停止掘进,撤人到安全地点后,加强监测,对高应力煤体施工大直径卸压钻孔。卸压施工后,必须进行煤粉检校,确认冲击危险解除后方可生产。

当检测实际煤粉量达到或超过极限(危险)煤粉量;颗粒直径大于3mm煤粉含量超过每米实际煤粉量30%;检测过程中出现孔内冲击、卡钻、煤炮等强烈动力效应;掘进期间打锚杆孔时出现卡钻、顶钻、小冲击现象;掘进时附近顶板内、两帮内或迎头前方连续出现煤炮或小冲击现象;有较大的煤层突出,煤壁突然外臌;出现煤壁有连续声响、煤炮声不断、突然退锚、围岩活动明显加剧等现象时。帮部卸压钻孔距底板不小于1.2m,仰角8~10°(具体需参考煤层倾角),施工完成后孔口及时联网。

3.3 底煤处理措施

1)施工参数及方法。底煤厚度探测采用煤粉钎具沿巷道走向每间隔10m施工1个探测孔,孔深施工至底板岩石,详细记录底煤厚度与导线点对应位置,绘制电子版地质剖面图,巷道施工完成后报防冲专业和冲击地压监控中心存档,并于每天防冲例会汇报。由防冲例会分析确定对底煤厚度大于0.5m,走向长大于5m的巷道区段进行注水处理。施工完成经安监人员和现场跟班验收后,详细填写在台账和现场动压显现记录本上。

2)施工钻具。采用手持钻机(ZQSJ-140/4.3)配φ76mm麻花钻杆、φ89mm专用钻头施工底煤注水钻孔,注水孔紧跟下分层。

3)钻孔参数。当底煤厚度超过0.5m时,在巷道两底角高于底板0.2m斜向下45°布置2排钻孔,间距1.0m,孔径Ф89mm,钻孔垂直于煤层,孔深至底板岩石,施工完钻孔后及时下直径不小于75mm套管注水软化底板,钻孔采用静压注水自然渗透煤体,注水时间不少于24h;使用专用塑料封孔盖封孔,外露在10~20mm之间。当底煤厚度大于2m时,帮部底煤注水孔间距缩小为0.8m,并且每个横断面以巷中为中心、孔间距1m,向前方倾斜与底板成45°布置三个底煤孔(受现场条件限制时,可适当调整角度),断面间距4.8m,钻孔直径不小于89mm,钻至底板岩层,该孔一次性注水,不再下套管,使用编织袋封孔后与巷道底板整平。

4 个体防护措施

4.1 人员自身防护措施

严禁摘掉安全帽;不得坐在巷道底板或物料上休息;不得在以下地点逗留:①巷道高度不够处;②人行道安全间隙不够处;③锚杆失锚或其它支护薄弱地点;④锚索正下方;⑤设备或物料附近;⑥靠近铁质管路处;⑦严禁在卸压孔口处逗留;⑧每名下井人员必须熟悉作业规程规定的避灾路线;⑨下井人员必须熟悉冲击地压发生的征兆及应急措施,发现异常立即撤出至安全地点。

4.2 物料与设备固定管理

1)施工区域内的电缆、管线要悬挂固定牢靠。

2)将巷道内杂物清理干净,保持退路畅通;备用材料要存放在距工作面150m以外的范围内;必须存放的刚性材料,设备、管路、物品应采取固定措施。需固定的材料采用40T链子拴好生根,长度不得超过9环。链环使用螺栓连接,不得使用开口环。拴在巷道底角锚杆上不能有余链,不能有开口环。长物料不少于2道固定点,超过2500mm的物料,必须使用3道固定点。高物料除底部固定外,中上部必须增加一道固定点。迎头50m范围内使用胶质软管;工器具放置距迎头50m以外。

3)施工物料放在巷道底板底脚处,且码放整齐;钻具、钻杆等工具不得悬挂、斜立在帮部。迎头临时物料必须采取固定措施。短小物料与机具必须入箱集中固定管理(进入迎头所有能飞起伤人物体,不在员工手中拿着,就必须固定)。所有物料使用封闭式防冲专用架进行固定,封闭穿锚杆外漏不超1丝。三联辊需在中间节两端使用40T链子固定,油桶、潜水泵使用扁铁加工专用卡子固定。

4)防冲固定范围内的所有锚杆、锚索铁丝固定到顶板或两帮网上;铁丝缠绕锚杆头至少2圈,铁丝两侧与网连接要紧密,不得有余量;出现锈蚀的及时更换。

4.3 防冲限员管理规定

高度危险区的掘进工作面,综掘机切割期间,迎头后150m范围内,施工作业人数不得超过4人;划分为一般危险区和中度危险区的掘进工作面,综掘机切割期间,迎头后50m范围内,施工作业人数不得超过4人,50~150m范围内施工作业人数不得超过5人,站岗时必须避开底煤区域。

4.4 交接班制度

掘进工作面交接班应以避免人员集中为原则。迎头割煤时间小于1.0h,交接班位置距迎头不得低于150m,迎头150m范围内现场工作交接由班组长、验收员组织。

4.5 防冲监测及卸压机具配置

煤粉监测配ZQS-50/1.6S风煤钻配专用φ40mm套接麻花钻杆25根、φ42mm钻头2个、弹簧秤(10kg)、孔深量具;卸压施工配ZQSJ-140/4.3手持式钻机1台、φ89mm钻头2个、φ125mm钻头2个、φ76mm专用钎30根、孔深量具等。

5 结 论

本文对新巨龙煤矿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从掘进施工防冲安全措施、监测预报措施、卸压解危措施以及个体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监测预报措施主要包括动压信息收集、矿压观测、煤粉监测;卸压解危措施主要包括迎头及帮部卸压措施、特殊情况下卸压解危措施和底煤处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人员自身防护措施、物料与设备固定管理、防冲限员管理规定、交接班制度和防冲监测及卸压机具配置。

猜你喜欢

离层煤粉间距
高炉混合喷吹煤粉的物化性能研究
开始和结束
WBY-10型顶板离层仪的优化设计
集中供热煤粉热水锅炉房设计要点
非均匀间距的低副瓣宽带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采动覆岩离层多层位注浆地表沉陷控制技术
煤粉锅炉粉仓爆炸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煤矿顶板离层水害形成机制、致灾机理及防治技术
算距离
煤粉燃烧率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