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显著特点及启示
——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借鉴视角

2019-12-28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利奥多元性合法化

陈 文 林

(1.韶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2.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631)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西方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所著的《后现代状态》,对于后现代的论述囊括了欧洲近现代文明,影响广泛而深远,堪称西方后现代主义经典之作。细读该论著,既能一窥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精髓,也可以初步领略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独到之处。如何把握、认清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及影响?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视角,笔者拟从深化认识、充实内容、主体功能等方面初步探讨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所带来的借鉴与启示,以期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守正创新、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供些许启发。

一、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独特内容

写于1979年的《后现代状态》,是集中体现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代表作。该书研究考察知识合法化缘何发生危机、这种危机反过来又产生何种影响,以及通过“误构”推动合法化的设想。美国左倾思想领袖弗雷德里克·杰姆逊评论道:“本书看似对当代科学、知识或咨询问题等庞杂繁博的资料,采取了客观冷静的中立态度;然而一经细心研读,就会发现作者综合了诸家相异的观点及多种不同的学说,纵横贯通,形成了许多新的交叉点,而使上述问题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了。”[1]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内容丰富,至少交叉涉猎科学哲学、社会学与哲学、美学和文化等领域和研究范畴。概括来说,主要有三个独到之处。

(一)独特的概念界定:作为思维方式的“后现代”

在《后现代状态》的“引言”部分,利奥塔对后现代的界定首先是从“现代”开始。他认为,“现代”一词指称这种依靠元话语使自身合法化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回答了“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这一棘手问题,对“后现代”作出了经典界定,“简化到极点,我们把对元叙事的怀疑看作是‘后现代’”。[2]4据此来看,利奥塔所指的“后现代”具有突破常规的独特之处:后现代不是一个时间范围概念,不是继现代之后的历史时期,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以合法化为思考对象,其实质就是对现代性的质疑及重写。这种概念界定,既改变了传统概念认知,也拓宽了思维视野,充分彰显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独特的分析视角:以知识合法化为关注焦点

利奥塔对于后现代的分析视角有别于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理查德·罗蒂等其他后现代主义者。福柯将研究对象转向癫狂、疾病、犯罪、监狱、酷刑和性等边缘领域和局部的课题,批判、拆解传统历史观的因果性和必然性;德里达从语言入手,直接以“本原”“理性”“语言中心主义”等为批评对象,解构二元对立,反对认识形式的二元对立,确立多元平等,倡导一种新的阅读文本的方式;而利奥塔则是“将对本体论的批判转化为对知识的合法性和知识分子地位的考察”[3],关注的是知识在后现代即当前及未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状况,是对传统哲学的颠覆和现代性中科学的霸主地位的解构,也是现代西方哲学对科学异化和科学迷信批判的一种继续。以知识为切入点,利奥塔重点关注分析知识合法化问题。“合法化”来自哈贝马斯对马克斯·韦伯的继承和发挥,被哈贝马斯概括为“合法性基础被质疑的时候,达成关于合法性的某种共识的努力。”[4]而利奥塔提出的合法化词义,比哈贝马斯更广泛。他认为“合法化是一个过程,让陈述成为话语的一部分。”[2]30在《后现代状态》一书中,利奥塔把叙事与合法性的问题联系起来,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叙事的特点与意义,这是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一大特点。与合法化相对应,他还详细分析了在后现代社会中的非合法化,并指出随着这种非合法化的扩散最终成为后现代状态下最深刻的危机原因。

(三)独特的研究方法:以语用学为分析工具

语用学是语言学分支中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领域,研究如何通过特定情景或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利奥塔借用维特根斯坦的语用学理论,以语用学的观念和方法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变异和文化症状。将各种陈述按照不同的功能区分开(指示、述行、规定),并将不同陈述的使用规则与象棋中棋子挪动的规则作比较。关于“语言游戏”的比喻,是这本书中最重要的理论出发点。一方面,利奥塔以此来说明,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本身便受到各种合法性要求的规范,但这些规范本身又是不可见的,就好像人们一旦开始下棋,便不会去质疑象棋规则本身一样。科学与正义正是通过此种机制,得以在叙事中建立合法性;另一方面,这些已经取得合法性的叙述,也不过是游戏规则之一种而已,每个使用语言的个体都可以通过修改规则来发明自己的玩法,从而建立各种彼此之间不可通约的小叙事。

二、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本质特性

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具有反对整体、消解主体、寻求差异、倡导多元等特点,而质疑性、多元性和阶级性是其本质特性。

(一)质疑性

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质疑性,突出表现为反对理性、反对权威、解构现代性。西方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以理性为根本原则的现代性成为西方发展的主旋律。后现代主义解构现代理性,反对权威、质疑真理。在他看来,“后现代”就是对元叙事怀疑的时代。利奥塔明确指出“我说的元叙事或大叙事,确切地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5]2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科学和理性紧密结合,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现代性成为理性的代名词,而理性甚至成为现代社会的崇拜对象,是无所不能的绝对权威。“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思想以对元叙事的怀疑为基础,具体又表现在对现代性赖以存在的科学知识、思辨理性及人性解放等要素的合法性的抨击上。”[6]正是通过“科学知识的大叙事”“思辨理性的大叙事”和“人性解放的大叙事”,现代社会确立了自身的合法性。利奥塔站在批判现实的立场上,运用语用学分析方法分别对科学知识、思辨理性、人性解放等这些“元叙事”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分析这些大叙事是如何丧失合法性、走向非合法化。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质疑,反对理性和权威,针砭时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这种质疑,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怀疑、挑战和拒绝”[7],是反对任何普遍主义、消灭一切真理。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质疑,是一种过度质疑,势必走向怀疑主义。这种过度质疑,一味地要求非理性,也必然暴露出后现代主义的不合理之处。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这种过度质疑所带来的影响,就思想而言,不承认客观性而引发虚无,造成精神空虚;就社会而言,不承认确定性而引发无序,造成社会混乱。

(二)多元性

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多元性,突出表现为反整体性、反同一性,追求差异性,倡导多元化。在利奥塔看来,“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时间范围的概念,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现代性的重写,“其灵魂在于大胆反传统,反权威,大胆标新立异,实现多向度、多元化思维。”[8]这种多元性“强调而不是企图抹杀或消灭差异,主张范式的并行不悖,相互竞争,因此,它是一种彻底的多元性。”[9]一方面,利奥塔旗帜鲜明地反对整体性、同一性,并立下豪言壮语,表明“让我们向统一的整体开战,让我们成为不可言说之物的见证者,让我们不妥协地开发各种歧见差异,让我们为秉持不同之名的荣誉而努力”[2]223;另一方面,利奥塔分析大叙事是如何丧失合法化,批判了哈贝马斯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而形成的合法性,因为“这种共识违背了语言游戏的异质性。”[2]6而且,后现代社会语用学很难找到元规定,没有共同的信仰,也就没有了哈贝马斯的对话和共识。在此基础上,利奥塔提出了应对非合法化的设想就是追求“误构”——“一种不受共识束缚的正义观念和正义实践”[2]224。在他看来,误构是知识语用学中使出的“招数”,也即“临时契约”,由于其灵活性最大、费用最低,得到了系统的支持,正在取代永久的制度,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2]224-226虽然利奥塔对如何追求误构并没有展开详细论述,但至少体现和反映出一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利奥塔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对维护国家统治和政府管理的统治思想势必形成挑战。

(三)阶级性

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不论质疑性、多元性抑或反同一、反整体,就其本质而言,突出表现了利奥塔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因为“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现。”[10]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作为一种西方社会思潮,产生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发展状况,从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反思到现代主义价值体系的失效,从新技术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引发人口、能源、环境等问题,从资本主义扩张到文化危机。利奥塔虽然对这些资本主义现实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揭露甚至残酷无情的批判,也对代表真理和权威的现代科学知识发起了合法性质疑与挑战,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也并没有改变仍然维护资本主义及其制度的根本目的和实质。这既彰显了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时代性,也充分展现了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阶级性。正如毛泽东所言:“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下打上阶级的烙印。”[11]为此,我们必须把握和认清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阶级实质和政治倾向。

三、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借鉴与启示

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反权威、反整体、反同一、倡导多元,彰显了质疑性、多元性和阶级性的本质特性。为此,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清醒认识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中吸取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守正创新的有益借鉴和启示。

(一)深化认识,深刻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质疑性,势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权威形成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特别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12]这些重要论断,不仅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作用,也深刻表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为它既关乎意识形态问题,也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2],这既是关乎意识形态的关键要素,也是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根本原因;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铸魂核心要义的集中体现,也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

(二)充实内容,坚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多元性和阶级性,势必会冲击马克思主义权威地位,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必须坚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13]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已载入《党章》,写入《宪法》。在中国,为何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归根到底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是被历史、现实和实践充分证明了的伟大真理。这是我国宪法和党章的根本要求和体现,也是为何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根本原因和依据。另一方面,“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14]就特点而言,这是思想的阶级性;就地位而言,这是思想的意识形态性。在中国,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仅是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根本体现,也是坚决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诉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价值引领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使命,这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特征的价值诉求。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决反对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中的反权威、反同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毫不含糊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威;必须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则、立场、方法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三)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导性作用

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中反权威、反同一、多元化,势必消解主体性,造成主体迷失。为此,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导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2]思政课教师为何具有如此特殊而重大的作用?关键在于: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特殊课程的教学效果;他是承担“铸魂育人”神圣职责的履行者,关乎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他是意识形态的灌输者和传播者,关乎维护国家统治和社会稳定的思想文化与心理认同根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就是使思政课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中成为价值引领者、信仰坚定者和践行表率者。为此,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2]等综合素养,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权威,做到“在马言马、在马研马、在马爱马、在马信马、在马行马”,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行、真用。另一方面,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中反权威、反同一、多元化,会给受教育者带来责任意识淡化、理想信念缺失、人生价值虚无、精神空虚等消极影响。“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15]为此,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积极引领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营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

结语

综上所述,利奥塔后现代主义思想反整体、反同一、寻求差异、倡导多元,彰显质疑性、多元性和阶级性等本质特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作用、内容以及主体功能带来挑战和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务必深刻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作用、坚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导性作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守正创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筑牢防线、夯实根基。

猜你喜欢

利奥多元性合法化
库淑兰剪纸艺术中的多元性探究
新西兰公投支持安乐死合法化
“瑞狮壶”的艺术构成与文化多元性分析
金融科技行业的合法化与制度创新
风险规制合法化模式之理论反思
加拿大正式提出大麻合法化法案
“黑鹰”之路——“UH-60的成长故事”(下)
变形记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
传统中国画重彩材料的多元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