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乡建看屏南
2019-12-28魏玉栋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专家审查组组长李忠民张峥嵘卓育兴
文 | 魏玉栋 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专家审查组组长 图 | 李忠民 张峥嵘 卓育兴
我国乡村文创时代已开启
屏南县的探索不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经验模式,对全国其他乡村具有比较强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文创是当前中国乡村建设工作的短板,也是乡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2014 年笔者去我国台湾地区考察其“农村再生”情况时最深刻的感受。此后,笔者便把很大的精力用在推广文创理念、探索文创实践上。受刘伟副总编之约,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找回乡村的魅力》一文中,笔者还为“乡村文创”作了定义。此前切切之情源于对中国乡村文创现状的担忧。2019 年10 月中旬,应福建省住建厅蒋金明副厅长之邀,对福建省屏南县的文创乡建进行了详细调研后,终于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屏南县的探索不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经验模式,对全国其他乡村具有比较强的借鉴和启发意义。通过屏南县,笔者看到,我国乡村文创时代已然开启。
文创:让乡村充满无限可能
屏南县龙潭、四坪、厦地、前洋、前汾溪等古村,传统与现代兼具。城市中的年轻高知先是一两个、三四个地来,后来是一群一群地来。
来自上海的梅宏,之前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中国区总监,是令人羡慕的高知白领。两年前,她觉得忙碌的工作让生活变得索然无趣,便决定停下工作调理身心。一次,偶然来到龙潭村后,她便喜欢上了这里,毅然决定留下。之前在上海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现在,在这里边生活边工作。刚离职时,她曾写了10条“愿望清单”,清单里列出了她对理想生活的期许。前几天翻到那份清单,她惊奇地发现,现在的生活居然符合其中的8条。当初,她写下这些内容的时候,还不知道龙潭村在哪儿,更不会想到自己会在这个古村中住下来。
来自上海的高蓉蓉之前是做翻译工作的,现在住在她花费20万元修缮的四坪村传统民居中。她每天在网上分享自己在村里的生活,有不少认可她这种生活方式的网友会从她这儿买一些村里的农产品。在她的工作台上有一个日历本,能看得出她把自己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得有条不紊。未来,她打算在这里进行艺术创作,同时在网上教孩子画画、做动漫、学英语。
“报大人”之前做过好几家知名媒体的记者,现在跑到村里来做自由撰稿人、作家。还有几位是从国外回来的,有的会五国语言……夜幕降临时,三角地酒吧里能听到有人在用法语唱歌。用民宿八扇厝的主人、“新村民”王菁的话说,他们不把这看作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生活状态。在这些“新村民”的带领下,附近的百年古村都变得时尚灵动起来。
龙潭村里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没上过学,也不识字,干了一辈子农活儿的手却拿起画笔,还卖画赚钱,成了网红。其实网友们买的不是画,而是对生命创造力的感动和尊重。漈下村一位杀猪的农户放下屠刀,拿起画笔,成功转行。最打动人的是双溪镇一位侏儒症患者沈明辉。他以前靠在街上摆摊吹气球、做小丑为生,后来随村民一起学起了画画。现在,他不但开始卖画,还写公众号、写歌,经常帮助其他残疾人。他说,以前很自卑,但现在明白了,上天安排自己到这个世界来,就是让自己体验生活的,那就认真体验。
龙潭村是福建省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福建省扶贫开发重点村。户籍人口有1407名,在村子里生活的村民一度不到200名。村民说,大白天走在村里很难碰到人,房子破破烂烂,就像暮气横秋的老人。后来,是文创救了这位“老人”。如今,连最时尚的业态也有了,村内常住人口600多名。
在就地城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村民感到,未来没有什么不可能。
探索:破解五道乡建难题
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典型引路”是惯常的做法。不过,树什么样的典型、怎么去树典型,取决于对“为什么树典型”的理解。有人认为,树典型就是选条件最好的几个村,集中“优势兵力”,用钱砸出几个“盆景”来,以此向上级、向外界展示乡村建设的“成果”。这是对“典型”的一种误解。这种做法不仅发挥不了典型引路的作用,还造成了乡村建设中不应出现的“马太效应”——资源过多地向强村倾斜,造成新的不公。“典型村”应选择那些普通村子。屏南的文创乡建探索就是在这样的村子里进行的——这让他们的探索具有了全国性意义。很多地方在乡建中遇到的现实难题,在这儿有可能找到破解之道。
难题一:“三无村庄”在乡村振兴中到底有无发展机会?
“三无村庄”指的是无区位优势、无交通优势、无资源优势的村庄,是全国260万个村庄中的大多数,也往往是发展比较慢、各方面相对比较落后的村庄。这些村庄如何实现振兴?首先,政府要重视,要聚合资源对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进行整体打造,然后引导村民找到一条通往未来的路。譬如,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去城里住,主要原因就是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屏南县政府与“新村民”一起将龙潭小学教学点恢复成完全小学,从1名老师、2个班、6名学生发展到现在有10名支教老师、6个班、41名学生。不但村里的孩子有学上了,来自北京、武汉等地的“新村民”的孩子也转学到这里就读。只有乡村教育的复兴,才有乡村的振兴。
难题二:古村活化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径?
屏南县的古村落比较多,有22个中国传统村落,还有200多个古村落。所以,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工作的领导机构,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整合各个部门,形成合力,研究问题、突破问题、不留问题。当然,屏南县之前也是走过弯路的。只靠政府的力量,手大捂不过天,力不从心,只能对个别有重要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修修补补,没有精力做整个村落的活化。后来,他们引进了乡建人才林正碌。林正碌是一位油画画得不错、懂乡村建筑、对乡村有深刻理解的乡建达人。他开设了“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油画培训课,每年吸引近万人从全国各地来到屏南学油画,其中有5%左右的人有在龙潭等古村落留下来的想法——龙潭村的“新村民”大部分是这么来的。“新村民”的到来,不只带来了人气,还带来了非常重要的资金和新生活方式。龙潭村里的老宅基本都用原材料、原工艺进行修缮,新业态和新乡村社区逐渐形成,乡村的价值也被重新定义。
难题三:当今乡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谈到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扬,很多地方就是简单地做个旧物陈列展。乡村文化在乡村生产和生活中,在村子的角角落落里,更在一个个村民的心中。
屏南县先后引进林正碌团队、瑞典籍华人程美信团队、复旦大学张勇副教授团队、中国美术学院陈子劲副教授团队等一批专家,在多个村落开展驻创活动,由他们主持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从此,散布在全县各个行业、各个角落的一些手艺好的老窑匠、老木匠、老铁匠、老石匠被请了回来。他们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一起用当地材料、传统工艺对古厝、古院、古桥、古庙、古祠进行修缮。同时,传统地方戏四平戏得到了恢复,一些传统节日也逐渐红火起来。很多村民都有自己的画室,很多人都会写诗、写歌,经常举行诗歌朗诵会。新老村民甚至一起排演了一幕音乐剧,导演是“新村民”、曾执导过电视剧《上海滩》 的香港大导演招振强。
承接传统,链接未来,这样一些多形态的文化体验构成了这些古村落文化的活态存在,由此营造出的新的生活方式,成为屏南乡村最吸引人的地方,也为这的乡村带来了更多新机遇。
难题四:乡村规划到底是什么?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这是毋庸置疑的。什么样的规划是乡村需要的、怎样去规划等问题值得好好研究和探索。现在普遍的做法是走招投标程序,让有资质的机构做一本厚厚的规划书,然后按照规划书去建设。这样建的房子真的是村民们需要和喜欢的吗?实际上,如此建的乡村没几个是成功的。
屏南的探索很值得借鉴,因为它做到了三点:最大限度地贴近乡村、最大限度地贴近百姓、最大限度地省了钱。其实就是回归到了传统乡村的“传统”。在调研中,张仁寿副县长告诉笔者,龙潭村没有请专业的规划机构。林正碌老师走到哪,就和工匠师傅们一起商量这个地方应该建什么、怎么建。所以,规划费一分未花。看不出规划的规划,才是最好的规划。当然,最后福建省规划院还是对村庄整体布局进行了把控。
难题五:花钱的难题到底如何解?
当前,乡村建设主要还是依靠各级政府的财政项目在支撑。财政的钱不好花,因为有诸如《招投标法》《招投标法实施条例》一系列的法规规范,每个财政项目也都有具体的使用规范。很多地方为了“不犯错误”,简单思维、简单行政,一刀切,所有乡建项目一律走招投标程序,导致前期工作时间长、变量大、村民参与度低、传统技艺没有发挥空间等问题,最后建出来的不一定是真正是农民想要的乡村。
熙岭乡张宜世乡长说,他们曾测算过,按照招投标的方式建设,费用会增加30%左右。中标的单位很可能会层层转包出去,或缴费用别人的牌子去投标。真正用到村里的、用到老百姓身上的资金自然少了很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熙岭乡根据乡村实际,探索提出了“工料法”,就是由村级组织自行购料、聘请工匠,组织村民建设,简化了设计、预算、财审、招投标等环节,直接进入施工环节。这种做法可以节省大笔资金。
不以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建设并不意味着放松管理。乡党委、政府摸索出一套符合“工料法”特点和农村实际的管理规范,出台了《熙岭乡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实施细则》《熙岭乡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财务核算实施细则》和《熙岭乡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村级自建工程材料采购票据使用的通知》等文件,从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建设程序、建设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
目前,屏南县采用“工料法”建成或在建10万元以上村级项目有79个。据测算,光前期建设时间就节约出两个多月,效果很显著。
龙潭乡建:引发的启示与思考
从本质上来说,乡村振兴是着眼于当前乡村问题如何破解的新探索。因此,各地的乡村振兴工作需要抱有更大的勇气、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屏南的做法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他们就是从乡村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农民群众的切实需求出发,见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摸索前进。
(一) 官员是当前乡建中的关键因素。
乡村建设的政策性很强,行政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乡建力。从全国来看,不是行政力越强的地方,乡村建设得就越好,而是行政力越好的地方,乡村建设得越好。好的行政力取决于对的行政目的、好的行政理念、巧的行政艺术。
为了做好文创乡建,屏南县委、县政府多次开会专门研究,把文创兴村作为“一把手工程”抓。“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不懂的事政府不会瞎干预”,在陪同调研过程中,郑维禄副县长多次谈到这样的观点。林正碌也谈到一个细节,领导从不会对他吆来喝去,而是说:“林老师您在哪儿,我们有点事过去找您。”至于在乡建中如何去做文创,政府不干涉,都是由林正碌、陈子劲、程美信等专家说了算。进行乡村建设,政府行政力的主要着力点在哪,政府参与到什么程度,屏南县委、县政府比较好地把握了这个“度”。
屏南县政府的探索得到了福建省住建厅的认可和支持。几位厅领导几十次到屏南调研,从多个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蒋金明副厅长在和笔者聊的时候,特别提到乡村建设需要有股闯劲儿,乡村文创的推动更需要有股闯劲儿。对基层的一些探索,只要是为老百姓好、为乡村发展好,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大前提下,应多包容。对新事物不能一棍子打死,该支持的要支持。
(二) 能人是第一生产力,但概念发生了变化。
研究一下我国村庄发展的规律就会发现,“能人带动型”是成功村庄的主要类型。所谓“能人”,就是指乡村中有能力的人。原来的“能力”,是指能凝聚乡亲、艰苦奋斗、善于经营等能力,现在则强调针对一些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所具备的新能力。“能人”的外延也变了,不只是村里的“能人”了,也包括从村里走出去的“能人”,还包括从外面引进来的“能人”。屏南县围绕“引进高人、发动主人、引来新人、召回亲人”这一主线,启动了乡村引智工程。
林正碌是公认的具有新理念、新能力的外来“能人”,但把几个古村的命运交给他,确实是需要当地政府突破思维惯性和意识禁锢的。事实上,刚来屏南的时候,县里的不少人也对林正碌“不感冒”。后来,在当时县政协主席周芬芳的大力举荐下,县领导看到了林正碌的才气,经过开会研究,才正式聘他为总策划,还每年给他发一定的补贴。林正碌不是名校毕业,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职称,更不在体制内。能不拘一格用人才,说明屏南县委、县政府班子在用人方面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魄力。
周芬芳主席介绍说,这几年屏南一直在做的,就是转变引才思路,创新引才机制,不断畅通渠道,引进各类文创人才,彻底摒弃了限于原有人才评价体系而不敢引进“体制外”人才的思想包袱。像对待龙头企业一样,给予高端文创人才及团队“特殊待遇”,并赋予其在乡村文创项目实施中足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三) 乡村不是用钱堆出来的。
现在很多地方建设走入一个误区,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相关业主,把主要精力用在筹措资金、推进各种物态建设上。很多乡村做规划花了很多钱,而规划的内容无非就是房子、道路、基础设施。当然,没有钱肯定不行,但是乡村不是用钱就能堆出来的。缺乏创意,确切说是缺乏文化创意的建设,总让人感到缺了点灵性的东西。
屏南在古村活化过程中注重村庄的山水格局,注重保护村落形态,注重村庄、环境与人的共生性,保护村庄传统的、非设计的、历史遗留的空间脉络和肌理,恢复部分遗址建筑,只对不协调的部分进行改造,丰富整体空间形态和内在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植入文化创意。屏南是财政小县,但每年拿出1000万元来支持乡村文化创意的发展。这笔钱发挥了很好的杠杆作用,引导数十倍的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文创。而更多的文创作品、文创活动、文创建设是由“新村民”们自发组织和实施的,没怎么花钱,但对乡村社会却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引导作用,这些是用再多的钱都买不来的。屏南的实践说明,乡村走文创之路是让乡村更像乡村、让村庄更具特色、让农民更容易接受的一种路径选择。
(四) 机制是乡村建设与探索的重要内容。
村庄败落的主要表现就是人去房空。如何让人不再外流,让已经外流的人能够回来,是维持乡村活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屏南县所走的路是通过对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打造,引来高素质的“新村民”,通过“新村民”对乡村的文创再造,进一步提升乡村的品位。目标是让村子里愿意留下来的人都留下来,让乡村活化后成为希望之地。如何引来“新村民”?必要的制度建设是基本的。
屏南县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譬如,为了解决“新村民”住的问题,村委会自觉当起红娘,由村委会与村民签订房屋租赁合同, “新村民”再与村委会签订租赁合同。村委会还会采用“工料法”代“新村民”修缮老屋,只收工钱和料钱,省去了各种烦琐。当地公安部门为“新村民”发放居住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把这儿当作自己的家乡。
这些新机制的探索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是“新村民”的安心丸。
(五) 价值是乡村振兴的起点,也是终点。
乡村振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乡村价值再认识、再梳理、再挖掘的过程。通过赋能再造,乡村各个方面的价值能得到充分体现,乡村振兴自然就实现了。
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待在农村,很大的原因在于乡村的很多资源都是“散、乱、小”的状态。进行整合是一种思路,进行文创改造也是一种思路。屏南正是通过文创让很多看似无任何价值的东西重新散发出独有的魅力,让似乎是“没用”的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让很多偏远逼仄、已经败落的村庄成为人们向往之地。在屏南县,文创是 “引爆器”,用艺术唤醒乡土,用创意激活乡村,辅以“朋友圈经济”,屏南县正按照“建设有情怀、有活力的乡村家园”的思路,探索一条用文创挖掘乡村这座金矿巨大价值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