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27周振盈

成才之路 2019年35期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学科素养美术教学

周振盈

摘 要: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美术作为一门具有审美艺术性的课程,更需要借助数字化教学方式,深化学生的生活感悟与情感感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美术教学实践,对数字化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美术教学;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5-0081-02

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们已走进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数字化与教学的整合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在课堂上,教师采用数字化教学,借助数字化提供的丰富画面与海量信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一、数字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创新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应用于美术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明确的目标,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靶向定位。实践发现,无趣、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还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应用数字化技术开展美术教学,能创新教学方法,打破常规教学模式;能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数字化以移动设备作为辅助媒体载体,比传统课堂增加了创新元素,一些零碎的知识点也能得到充分的整合与展示,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2.趣味性原则

美术学科涉及的学习内容较为广泛,有基础理论知识,还有鉴赏、审美、能力塑造等方面的学习要求,更离不开手工操作和实践环节。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缺乏一定的美术基础,将数字化教学融入美术课堂,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势紧密贴合美术学科特点开展教学,能满足学生多种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势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魅力。

二、数字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起到高效的课堂教学辅助作用。课堂中采用数字化教学,教师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合理穿插课内外恰当的教学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美术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学习内容制作成视频,共享到信息交流群中,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合理利用PPT动画技术

多媒体设备在各级各层面学校均得到普及,教师课堂上应用软件辅助教学得到迅猛发展,比如Power Point软件的应用。但一些教师不能完全掌握数字化软件的应用方法,只是单纯用PPT制作课件演示图片和文字,而没能将其与美术知识完美融合,使其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教师要学会整合与应用PPT的动画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Flash经典动画,达到PPT应用的简单易学、操作方便的效果,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如欣赏国画《流民图》时,教师可通过PPT播放战乱中劳苦大众流离失所的画面,控诉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拉近镜头,让学生近距离欣赏和体会作品的人物神情,升华学生情感,并让学生从中学到绘画技法。

3.巧妙运用电子白板软件

美术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演示操作的过程等内容,教师讲解时可利用电子白板软件进行不断回放,必要情况下还可设置分步骤演绎,让学生对学习的整个过程一目了然,这样便于教学操作和温故知新,加深学生印象。例如,在“有趣的水墨游戏”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国画的基本技法:勾、皴、点、染。教师可用白板反复展示用笔过程,学生多次重复模仿,终能学会基本技能。

三、数字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利用数字化资源,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传统美术教学普遍存在单向灌输美术理论知识的问题,一些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美术理论知识,或是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介绍不同类型的美术艺术,学生的思维需要紧随教师,尽管能或多或少地认识美术艺术,但却缺乏自己的美术思维、审美和创新意识。在被动学习状态下,学生很容易缺乏美术学习热情,影响学习效果。利用数字化教学,可避开传统课堂的短板。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不足,知识视野有限,对不少新鲜事物感兴趣。教师利用数字化教学优势,可从网络中搜索数字化资源加以应用,可以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加以整合,可以摄取生活中的素材进行艺术处理。例如,在教学“走进现代建筑”时,考虑到学生建筑知识面相对狭窄等因素,教师可要求学生放学回家对沿路现代建筑拍照,然后带到课堂上讨论,并结合教材中现代建筑图片特点,为学生分析身边的建筑。同时,教师可结合数字化教学技术,选择不同建筑風格的现代建筑,通过360°全方位移动形式对比并讲解,确保学生能仔细观察到现代建筑中容易被忽视的边角,从中发现现代建筑的美感,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2.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阶段美术教学要注重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并非简单的涂涂画画,而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鉴赏美术作品,感受艺术感染力并受到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感悟美术蕴含的美。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是用贫乏的语言进行讲解,学生难以产生直观的意境和切身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图片与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再现情境,这不但能让学生获得视觉体验,还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意境美的体验。在观看、观察中深化体验,学生学习会更为轻松自在,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见,数字化教学技术应用于美术课堂,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奇特的热带植物”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精心挑选的热带植物图片;教学“美丽的印度尼西亚”时,教师可配上民族特色风情的音乐,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真切感受到这种意境。

3.结合数字化资源,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

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借助数字化资源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我的自画相册”时,教师可利用电脑的画图功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充分发挥想象力,绘出“自己心中美好的样子”。完成作品后,教师可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样子。最后,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图片,经过设计后制作成班级绘画相册。

4.利用数字化资源,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更好地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将美术的鉴赏力、艺术感和审美能力结合起来,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取得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结合其他学科,整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资源,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美术教学。同时,经常更新信息技术应用软件,让学生学会数字化软件的功能和操作,结合想象力与创新力,将其表现于实践操作上,创造出具有艺术特色的作品。例如,在教学“呼唤环保小招贴”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环保知识宣传片,使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随后布置学生留意生活中环保小招贴任务,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具有环保宣传意义的图标。不少学生能列举出节约用水的“水滴”图,庆祝地球母亲日的“地球图”,并进行分析。接着,布置学生调查当地水资源污染情况,要求学生从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多个角度设计能够表达主旨的小招贴。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观察力与感悟力,促进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总之,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美术作为一门具有审美艺术的课程,更需要借助数字化教学方式,深化学生的生活感悟与情感感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术教师要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不断探索数字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杰.數字绘画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4(12).

[2]雷晓华.微课设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

[3]马俊.浅析数字化背景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形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8(17).

[4]刘萍.美术情境化教学方式中数字化虚拟技术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教学学科素养美术教学
高中数学数字化教学问题探析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数字化教学下科学课的上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