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9-12-27田英
田英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流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要理解积极心理学内涵,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更新课堂教学方式;渗透积极预防理念,激发学生潜在能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品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5-0016-02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普遍关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流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在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丰富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现结合教学实践,对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理解积极心理学内涵,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积极心理学对促进学生发展及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能够让心理学理论系统更具完整性,并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文化多元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脱颖而出,成为大众所接受的一种心理学。其倡导以积极进取的角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这与“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相契合。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激发内心的力量,更努力地学习知识,更自觉地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
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每個人都应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用发展的眼光、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其他人和社会进行互动,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理解积极心理学内涵,并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其中,优化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心理情绪和心理素质进行学习和生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应当深入学习和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人文精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及实用性。在具体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是教授课程知识的教师,更是一位心理辅导员。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正确理解积极心理学的内涵,认识其价值并积极加以运用,一方面帮助学生架起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桥梁,另一方面利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积极的心理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应当秉持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预防、积极教育、积极组织理念,应用情感体验法和组织系统法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更新课堂教学方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疏导和解决。所以,教师了解积极心理学知识,掌握积极心理学的辅导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积极心理学属于不同的学科,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将积极心理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积极心理学,更新课堂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积极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对教师进行任职考察时,不仅要考察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考察教师的心理学基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以保证学生在学校内健康成长。
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辅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聆听、对话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促使学生改变自己原有的错误观点,打破学生心中的芥蒂,让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始终处于轻松、和谐、积极的环境之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与学生自身有关,而且与社会有一定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适应社会。教师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让学生对社会充满好奇并树立一定的责任感,既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又要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明辨是非善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认识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具体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例如,教学“热爱生命”这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和对待生命,懂得尊重生命和珍惜、珍爱生命。要让学生远离不健康的心理,杜绝不安全的行为,能够乐观、豁达、积极地面对生命和生活,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评判案例中人物的做法是否正确,并且让学生给这些人物提供一些建议。这样,学生就能够从旁观者角度冷静地看待和分析案例,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从一定程度上讲,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及方法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强调在问题出现之前的预防,这比出现问题之后再去进行心理辅导效果更好。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积极心理学。
三、渗透积极预防理念,激发学生潜在能力
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灵的发育阶段,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充满矛盾。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渗透积极预防理念。积极预防理念是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其主旨与教材中的“学会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积极预防理念与这一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积极预防自己的不良情绪与不良言行,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甚至建立起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学生只要树立积极预防理念,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就可以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进行自我恢复,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增强问题化解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向学生渗透积极预防理念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掌握方法,解决问题。
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通常会有一些内部的冲突,学生只要学会合理疏导这些冲突就可以拥有积极的心态,进而产生强大的心理力量来支撑自己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砥砺前行。为此,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积极预防理念,让学生掌握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外界因素对自己心理的影响,建立心理危机的预防机制。在素质教育逐渐推进的今天,道德与法治课程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渗透积极预防理念,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让学生能够与他人、自然、社会共同发展,和谐相处。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并且体现出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将积极心理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要理解积极心理学内涵,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更新课堂教学方式;渗透积极预防理念,激发学生潜在能力。
参考文献:
[1]薄颖.运用积极心理学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
[2]林红妍.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3]张丽黎.积极品德 自助成长——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品德课教学探新[J].中小学德育,2016(05).
[4]程玲.论积极心理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5.
[5]王盼盼.思想品德课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6]孙刘华.积极心理学主张下的思想品德幸福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