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都市圈3.0时代
2019-12-27王运宝
王运宝
曾经流传一种说法,“中美贸易战简单来看就是美国跟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的战斗”,因为华为、中兴、大疆、腾讯等公司都坐落在此。实际上,不仅是深圳,这种高密度的经济集聚,已成为大城市资源承载力增强的一种典型表现。不管是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还是上海陆家嘴、北京朝阳,都是如此。
今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是多年来首次强调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领作用。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指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虽只是一句话,透露出的信息却十分丰富,更是中央对未来城市发展走向和路径的一种明确。
中央定向的背后,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的新一轮浪潮。今年以来,中央已多次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规划都市圈发展。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层,紧密型都市圈越来越受到关注。
综合来看,由一个个大城市的分散布局到城市群,再到聚焦都市圈,中国城市化正在迈入资源要素高度密集的都市圈3.0阶段,主要标志是紧密型超级都市圈已成为城市群发展的主体。
面对未来已来的大趋势,应该怎么做?
首先是打造复合型“1 小时经济生活圈”,这是都市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已建成的四纵四横到正在建设的八横八纵高铁网,侧重的是主干线路;未来,将会更多建设城际间的高速连接线,打造45分钟至1小时通勤圈。 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现雏形,各种资源要素在有形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和无形的互联网上实现了每天24小时高效运转。
其次,建设智慧城市。30多年的城市化重在“硬基建”,“铁公机”是投资主方向,将来的城市化重在“软基建”,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等为基础,打造智慧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和污染等大城市病,顯著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据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 年,5G投资将达到 4000 亿美元,5G 网络可以支撑产业物联网的高度渗透,为智慧城市奠定基础。
立足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第三个重点是农业现代化。随着土地流转和智慧耕种广泛应用,将极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据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将翻一倍以上,从而释放更多农村人口进城。2019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0%,下一个10年提升到突破70%,还将有2亿多人口转身进城。
先发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城市化率超过70%后,会进入平稳期。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10年里,谁能吸引更多的人口、产业和资源要素集聚,谁就能最终胜出。这是最后一波机遇,留给三四线城市的“机会窗口”已经不多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以及省会和制造业强市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承载力会更强,更具有吸纳力。与之相对应,信息基础设施、高速铁路和智能网络,将是都市圈3.0时代建设的三大支柱,也是中心城市能否真正“煮酒论英雄”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