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

2019-12-27王盼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风险导向会计报表风险评估

王盼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0-143-02

摘 要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理论”发展至今,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结构、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整体框架这四种不同时期。在相应理论指导以及相关监管机构的作用下,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逐步发展完善。尽管相应的组织和机构(包括国内的和国际的)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曾多次从不同的方面对给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提供了很多的建议、规范和补充,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制度向前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各大企业管理层对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重视程度与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水平都获得了同步的提升。然而其间诸多问题,也同样显而易见。

关键词 会计报表 风险评估 风险导向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所具备之利益和形象极为重要,进行财务舞弊不仅会使企业乃至于整个证券市场蒙受诸多方面之损失。债权人、投资者和监管者只能获得由于财务舞弊导致的失真的财务信息,这就使他们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从而可能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对于中小股民来说,他们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利益同样会因为财务舞弊受到严重侵害,若他们的利益一直受损,会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稳定。更为严重的是,現有的证券市场的有效资源配置会被财务舞弊破坏,进而使得证券市场无法进行优化和完善资源配置。而其间的财务舞弊办法包括虚构非流动资产、虚增货币资金、虚增收入等,具有手段复杂、方式多样的特点。在其间。企业中各方和会计师事务所分别获得利益。

一、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涵义和特征

(一)涵义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类属“审计方法”范畴,审计者在审计活动中,首先对企业内控制度、经营环境做出了解。以谨慎的态度对财务报表、经营等方面风险加以识别和评估。在判断重大错报风险是否存在之际,则按照评估结果来进一步设计计划,开展活动。并以实质性测试结果来获得审计结论。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使用过程中,首先会对源于内外部因素之风险作出了解。分析判断可能的错报等情况,找出重点关注点。重点审计其高危区域,由此来在有效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同时对审计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其长处在于对高风险企业的审计——和如今社会所需正好相互吻合。同时其对审计风险的量化,也可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予以降低,从而加强审计质量。

(二)特征

1.重心逐步前移。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能够突破先前模式,将事前判断作为评估重点。先前的模式并不讲究评估风险,故而难以对企业高风险模板加以高效识别——这自然难以满足目前所需。而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则能够更进一步发挥审计作用,从而顺应此方面发展趋势。

2.评估中心变化。传统模式尽管能够找到企业风险之所在,但却难以形成评估风险的措施。审计时注册会计师确定其为高水平风险并加以评估。但内控制度把持者依旧是管理层。一旦出现源于管理者的舞弊,则内控便无法实现,此际风险评估方法便会出现偏差。但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则会对企业风险加以全方位考虑,从“小处”找出问题,以此来抛开报表局限,找到更多的错报。故而其可以看做审计重心和视角的重大改革。

二、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素质高的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水平的“贫困”会对审计结果产生直接影响,被审计单位因为市场环境、行业风险等方面的差异而出现内控制度的差异,审计业务的着重点也会因为经营理念、规模等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如果没有高水平注册会计师是的话,往往会无法清晰、准确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也难以有效地找出风险点之所在——注册会计师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风险评估活动中,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经验都是重要内容,其能够借助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有效地完成风险分析的活动。

然而,由于利益驱动性原则,很多注册会计师都会向企业管理层等高薪领域转移,以至于审计行业长期缺乏人才。故而为行业留住人才、完善培养机制才是推动日常业务中应用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动力。

(二)外部审计证据难以获取

对于分析程序来说,获取外部审计证据的活动颇为重要。企业审计业务中,分析程序主要应用于进一步审计、风险评估、战略分析等层面。在分析过程中,更具说服力的是外部审计证据——这已经是众所周知。若欲对企业主营业务各方面都加以有效分析、保证分析有效性,往往需要众多外部审计证据。除此之外,审计证据多来自于第三方,如运输单、发票、银行账单等。实际操作中,上述证据多来自于函证。但很多企业都会对相应事项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一原则而不回函,以至于外部审计证据获取受阻,造成审计人员只能实施替代程序。

(三)成本与效益配比较差

目前,审计项目收费多属于“常规性”而难以应对突发情况,所以审计活动“偷工减料”者比比皆是。而上述状况之结果也自然是舞弊风险无法有效识别,金融市场稳定性也可想而知。

三、解决其中问题的策略

(一)提升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首先要做到内部审计的全面性,具体方法就是将内部审计的“时间段”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延伸,由此形成对各种活动的“全程监督”。其次则是要在其中突出重点,根据具体活动的实际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内部审计。为此,则要将经常性内部审计和针对一些事情的“突击”内部审计、全面内部审计与专项内部审计,纠错内部审计与预防内部审计三者相互有效相结合。同时规范相关制度,加强内部审计活动的监督力度,杜绝问题的发生。

(二)形成高素质、复合型内审人才队伍

有必要通过明确管理权责来体现职务不兼容。这一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授权开展一系列涉及经济方面之业务者不得兼任其他职位;执行各种涉及经济的审核业务者不得兼任其他职位;执行各种涉及经济的记录业务者不得兼任其他职位;执行各种涉及经济的保管业务者不得兼任其他职位之类。由此来从上述各个环节来对行政事业单位之中从事风控活动者的交叉任职问题予以必要的解决,并在此过程中严格保证分设董事长、总经理两种职位,保证上述人员不发生职务重叠的状况。

(三)完善治理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質

首先,应充分保证内部审计者具备足够高的职业道德方面之觉悟,并充分地对其中各种相应政策予以有效的。针对这一状况,应推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牢固掌握国家和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制定的一系列法纪和规章制度,以此来对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各方面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内部审计,并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以其工作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则应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有着较强的业务能力,要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相关各个方面都拥有足够的知识,具体方法可以采取同一团队中不同个体“各司其职”的方式。

再次,则应令内部审计人员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观念。将培训教育工作常态化、动态化,有效地提高应变能力和队伍的总体素质。

(五)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准则

首先,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具体做法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

第一是机构层面的独立,即将内部审计机构单独设置为专职机构,保证其行使权力过程中和涉及者无组织关系。

其二是人员层面的独立,即保证内审人员一方面不可与其他机构方面存在关联。另一方面拥有必要的技术能力,可以充分保证其执业活动的独立性,不至于被外部力量影响。

其三是经济层面的独立,即审计者和被审计者之间不应存在相互间的经济领域之关联,在此方面为保证审计有效性,可参考法庭中的回避原则办事。

四、结语

如今,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引入“风险导向”新理念,则能够有效地对单位组织内部审计情况加以提升,节约其成本,整合其资源,提升其整体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赫熙.会计报表决算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2017(15):13-17.

[2] 张敬诗.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互关系及整合[J].商场现代化.2014(33):95-98.

猜你喜欢

风险导向会计报表风险评估
事业单位会讣报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基于风险导向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
完善新制度下高校会计报表体系的思考
对现代企业合并会计报表若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