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府埕,漳州城不散的“游春园”

2019-12-27杨高陞

闽南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古书漳州

杨高陞

府埕是漳州府衙门口的广场,以青石板铺成的府埕是漳州府衙府前广场,是老漳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1919年,陈炯明主政“闽南护法运动”时,建成两排欧式外拱廊二层骑楼建筑,引入经营百货和药材的“博通百货公司”“采蘩药局”。1949年前后,府埕却成为漳州传统小吃的荟萃之地。雄踞在府衙门口的两只石狮,栩栩如生,呲牙咧嘴,口含圆珠,瞪着大眼,炯炯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前方。仿佛两名健壮勇猛的武士,不分昼夜地在这里站岗,尽显昔日府衙的威严。

1947年,我出生于漳南道巷一户家境殷实的大家庭里,因此在府埕、公园、漳南道一带度过我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

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孩提时,府埕很“闹热”,一派繁荣的景象: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各种小吃摊点遍布各个角落:福仔的牛肉面、老吴的包仔馒头、清仔的卤面、歪头的炒粿仔,另外还有扁食、麻糍、手抓面、锅边糊、面粉枣……应有尽有,目不暇接。进城的农民在城里办完事后,总会特意拐到府埕吃“好料”,顺便还可以转转中山公园。府埕还分散着代写书信、算命卜卦、打拳头卖膏药。比较出名的是“乌番仔”的捉蛇,臭头的破腹肚,孙少华的吞钢珠,“乙抗抗”(100)的魔术,洪剑影的剑术,通元庙和尚洪长卜的杂耍……他们身怀绝技,各有千秋,围观者无不惊叹叫绝!其中,“乌番仔”捉蛇,我记忆犹新:他身材矮墩,皮肤乌黑,圆眼睛,厚嘴唇,似非洲黑人,难怪外号“乌番仔”。开场时,他总是光膀子拍胸脯吆喝,俨然一副江湖气派。只见他在地上铺块布,从竹笼里抓出一只昏昏欲睡的“乌荒”(眼镜蛇),用黑布慢慢地“浪”(挑逗),直把“乌荒”逗急了,直起身子,脖子处露出白皮,现出黑色眼镜图案,丝丝地吐出长长的舌头,怒不可遏地张嘴扑咬黑布时,围观的人已里三层外三层了。瞅到时机成熟了,“乌番仔”开始兜售防治被蛇咬伤的药粉,尔后话锋一转,娓娓道出跌打损伤是如何痛苦,男肾虚女不调的生活质量是如何暗淡,于是亮出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祖传秘方草药,保证“一帖见效,三帖断根”……在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鼓动下,真有围观的人掏钱购买了。

府埕附近公园里的六角亭西南隅,是我小时候经常光顾的“说古场”(说书场)所在。现在回想起來,昔日的“说古场”仍历历在目。竹篷简易搭盖,一面紧靠公园围墙,另三面透风,墙前筑一小土台,台上放置一张八仙桌和一把交椅,显然是“说古仙”(说书人)的位置。台下整齐放着几排长“椅条”(凳子),右边一排是可供调节高低的竹床,竹床之间放置茶桌。场子入口处的竹柱上挂着一小黑板,上面写着说古的书名。说完一本“古书”需数月时间,然后另说一本古书,先后写上:《三国演义》《少林寺》《水浒传》《封神榜》《西游记》《说唐》……书写端正大方,笔法刚劲有力,也不知出自哪位“说古仙”之手?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几位“说古仙”的名字:泗宾仔、石码仔、嘉禾、北成……特别是泗宾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中等身材,常着一身中山装,偶尔也穿汉装;前额很高,秃顶,目光炯炯有神,酷似列宁。“说古”时,他正儿八经地端坐在小土台上的交椅,左手握着卷成筒状的线装竖行古书,右手拿着一把折纸扇。随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比手划刀”,口沫四溅;激动时,挥起手中的折纸扇,拍腿而起,声调激昂,如雷贯耳;时而轻声细语,似潺潺流水,娓娓道来。偶尔呷上一口放在身边案上的茶水,又继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古”了。

记得有一次,他说《少林寺》时,洪熙官的儿子洪文定在三更深夜静之时,使“轻功”无声无息地“扑”的一声跳上高墙,潜入大宅。当时,全场鸦雀无声,大家听得如痴如醉。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禁哑然失笑。既然运用“轻功”悄悄地跃上高墙,怎么又“扑”的一声呢,这不自相矛盾吗?每次台下都座无虚席,秩序井然。旁边那排竹床的听众,悠闲自得:他们仰卧在竹床上,或翘着二郎腿,叼着香烟,吞云吐雾,高枕无忧;或嗑着瓜子,眯着眼睛,昏昏欲睡;或顺手拿起身边茶几上的茶点——生仁糕、莲花饼等放在口里,然后边听古边呷上一口小盅茶……说古告一段落时,“说古仙”会手拿盘子,到台下“听古”(听众)的面前收钱。此时,像我们这般小孩总会在“说古仙”“未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话声未落,就悄悄地溜出场。因幼时常口袋里“扁扁”,待“说古仙”收完钱,继续说古,我们才又钻进了场……

古城内的府埕一带,长年如“游春园”般的热闹非凡,练拳耍武,舞枪弄棒,五花八门,整个府埕人头攒动一派热闹。而摊主的吆喝声,锅勺的碰撞声,卖面粉枣的汽笛声,人群的喧哗声……汇成一曲闽南市井生活的不散交响乐。

猜你喜欢

古书漳州
心中的一座城
情调漳州
古书
这道题很难吗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随时随地感悟传统之道 古书之美
少年宋慈
如何领会语文教学的神韵
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