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艺守护者刘德荣,说不完的鹩剧故事

2019-12-27覃颖敏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剧种粤剧剧团

覃颖敏

在广西浦北县的平睦镇上,流传着一种与粤剧表演形式十分相似的剧种,称鹩剧。在堪称中国戏曲万花筒的2019年第二届百戏(昆山)盛典上,平睦镇鹩剧队《秦英挂帅》作为广西戏曲代表之一,与全国112个剧种同台竞艺,大气稳重的唱腔丝毫不输北方戏剧的豪迈唱法,将唐朝大将秦英保家卫国的雄心展现得淋漓尽致,浦北鹩剧的魅力再一次得到释放。

也是凭借着这一次全国性的戏曲盛会,鹩剧这一地方小戏得以走入更多人的视野,这是鹩剧迎来生机的光环时刻吗?还是非遗传承背后透露出来的心酸和坎坷?早在2012年,浦北鹩剧入选第四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鹩剧的发展传承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而谈起鹩剧,鹩剧《秦英挂帅》导演刘德荣有说不完的故事。

百花齐放时,他走进了鹩剧的世界

六万大山的“六”是壮语Lueg的近音,意指山谷,“万”的壮语意思是“甜”,合起来就是“甜水谷大山”。 平睦,就坐落在这“甜水谷大山”的南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下的一个小镇。

而鹩剧在平睦镇的发展历史,看起来并不“甜”。刘德荣回忆起鹩剧时说到,鹩剧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段是在清末时期,由广泛流传于桂南地区的鸟图腾崇拜舞蹈——凤凰舞引申而来,当地人把凤凰称为“鹩”,于是又把鹩剧叫做唱鹩。据老一辈的人传言,当时唱鹩剧的都是农闲时找乐子的人,大家围坐在一起,唱词多为即兴而发,在当地十分受欢迎。

第二阶段是民国时期,当时粤剧十分风靡,临近着广东地区的浦北地区也感受到了粤剧的兴盛之风,相比之下,鹩剧简单的服装与人们随性而唱的故事显得十分单调,不少人纷纷转向学习粤剧,鹩剧陷入了低谷困境中。随着文革的到来,鹩剧更是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况。这一时期在刘德荣看来,是鹩剧在历经辉煌后走向衰落的曲折阶段。

到了第三阶段,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于 20世纪50年代的刘德荣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的灰色时期,当然也见证了鹩剧“回春”的感人时刻。他记得最牢固的便是“百花齐放”这个词语。

刘德荣说,文革后毛主席曾经提出的“百花齐放”又被提起,自己就是在那个时候真正走进鹩剧的世界。当时在平睦镇有个六万山公社,附近20个村庄共十几个剧团,统统被集中到公社去汇演,鹩剧表演也在其中。

自此,镇上开始办学习班,每个剧团派代表来教学,许多在外地学习了粤剧的人也纷纷回乡,将粤剧生旦净丑的本事融合到鹩剧中,慢慢地,鹩剧也可以按照套路表演一些历史故事。此外,“百花齐放”之下,也打破了鹩剧以往只有男性表演的习惯,让更多的女唱腔加入进来,将鹩剧前进的道路铺设得更广阔。

看到了守护者的心酸,也看到了曙光

“全国348个剧种,大部分发展都不是那么兴盛。”这是中国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晓珊说的话,也是最刺痛许多剧种接班人的一句话。显然,写再多报告、提供再多表格,都不如一个真实的舞台展现来得直观。

就在今年8月份,平睦镇的鹩剧团代表着广西鹩剧“出战”,刘德荣是鹩剧团的团长,也是此次演出剧目《秦英挂帅》的导演。整个演员团队有19人,全都是平睦镇上的鹩剧爱好者,刘德荣憨憨地说:“广西6个剧团参演,我们是最业余的了,我们就是民间的小剧团,比不上别的剧团专业。”

是呀,小剧团,地方小戏,“小”到什么程度呢?没有专业的化妆师,演员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表演和妆发培训,临行前还是南宁民族艺术研究中心的老师傅们给予了指点。虽说“小”,可看到年龄已经不小的演员们,刘德荣又是一番感慨。在表演现场,观看鹩剧表演的专家们对他说,鹩剧演员们的年龄都偏大了,是该多培养点年轻人。

这何尝不是刘德荣的期望呢。现在镇上三个剧团,主唱的是采茶戏,其中两个剧团兼唱鹩剧,原先在学习班教学的老师们,有的年事已高驾鹤西去,有的则因工作出色,被调去了县里、市里,留下来的还有刘德荣与一班平均年龄四五十岁的演员们,共同守着鹩剧。

得益于这次百戏(昆山)盛典,镇上接受鹩剧的人更多了,当剧团表演归来,镇上村里纷纷要求:“你们在那边表演了,回来了也要表演给我们看看啊!”从乡亲们的话里,刘德荣似乎看到了曙光:“鹩剧第一次登上国家舞台,这种感觉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很感动。我们真的不能小看自己的戏,我们能代表广西鹩剧上国家舞台演出,这证明了我们不简单。”

所谓民族自信,离不开下一代的自信,师傅要招徒弟,要招更聪明更智慧的人,文化传承才更有希望,下一代成功了,老师傅就是打地基的人,所以要把土壤养好了才好传给下一代。为此,刘德榮与平睦镇文化站的站长也奔走在寻找下一代传承人的路上。

他们带着鹩剧走进校园,初见鹩剧的孩童们对花脸的扮相所产生的好奇,无疑是对鹩剧守护者的鼓舞。他们开始改编歌词,编排舞蹈,以更现代化的表演方式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刘德荣为浦北县六硍镇中心小学编写的鹩调歌舞《六万大山春如海》,在其徒弟亦是六硍镇中心小学教师李美飞的导演下,于2018年浦北县小学生戏剧汇演中获得一等奖,2019年为平睦中学改编的一出《文德颂》又斩获浦北县戏曲汇演第一名,非遗之花就这样悄悄开在了学生们的心上。

比起孤军奋战,他们希望得到更多当地和外界的支持,希望更多的当地人能意识到这是他们的文化根本,希望戏曲大家们能够在唱功表演等方面给予指点,希望鹩剧得到更多的表演舞台……与其让乡村文艺留守在家,不如让鹩剧的种子飘得更远,在别处绽放,才是保护其地域文化的止渴之梅,才是留住乡愁最好的法子。

Tips

百戏盛典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厅共同举办,首届于2018年10月~12月在昆山举办,并将在三年内把中国348个戏曲剧中的经典剧目(折子戏)集中到昆山展演。

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显示,截至2015年8月31日,全国共有348个剧种,其中分布在2个省区市以上(含)的剧种48个,仅分布在1个省区市的剧种有300个。120个剧种仅有1个国办专业剧团,还有107个剧种没有专业剧团。而当前全国具有创作演出能力的剧种不足戏曲剧种的1/3。

猜你喜欢

剧种粤剧剧团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如何传承粤剧表演的精髓及促进表演时代性探讨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