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9-12-27方汉云潘建生李碎朋赵章银

重庆医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同组内皮氧化应激

陈 勇,方汉云,潘建生,李碎朋,赵章银

(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325608)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临床综合征,可造成心功能不全,导致肾脏损伤等心血管并发症,且不同程度高血压所致靶器官损伤不同[1- 2]。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与机体炎症状态、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3]。氧化应激损伤是高血压的重要表现之一,可进一步加重脏器损伤,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积极控制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具有重要定义[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心脏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高血压患者血管损伤的主要机制,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进而诱发氧化应激损伤。本研究探讨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对患者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住院高血压患者240例,高血压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指定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指南》[5],纳入标准:(1)初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2)依从性好,能完成随访;(3)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合并严重的脏器疾病患者(如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3)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患者;(4)哺乳期或妊娠患者;(5)不能完成随访的患者;(6)服用了影响血压药物的患者。240例患者中Ⅰ级高血压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29~65岁,平均(49.5±5.4)岁;Ⅱ级高血压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35~76岁,平均(48.8±4.6)岁;Ⅲ级高血压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34~65岁,平均(49.4±5.4)岁。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中Ⅰ、Ⅱ、Ⅲ级高血压各40例,男60例、女60例,平均年龄(49.8±5.2)岁;对照组中Ⅰ、Ⅱ、Ⅲ级高血压各40例,男60例、女60例,平均年龄(49.8±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高血压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ACEI(贝那普利,80 mg/d,每天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10 mg/d,每天1次),均以血压控制目标为130~135/85~90 mm Hg,观察组和对照组可以联合α受体抑制剂(盐酸特拉唑片,10 mg/d,每天1次),共治疗28 d。

1.2.2观察指标 所有指标均在入院时和口服用药28 d后抽血检测。(1)氧化应激因子: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离心取上清液后采用MAGLUMI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试剂盒均购于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血清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NO)水平检测: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离心取上清液后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ET- 1和NO水平,试剂盒均购于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心血管事件: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7年12月31日,心血管事件定义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绞痛,所有患者均由2名医生随访和诊断,若诊断意见不一致,由第3名医生进行诊断。

2 结 果

2.1ACEI对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OD、AOP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组Ⅲ级高血压患者血清SOD水平明显低于Ⅰ、Ⅱ级高血压患者(P<0.05),同组Ⅲ级高血压患者血清AOPP水平明显高于Ⅰ、Ⅱ级高血压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级高血压患者血清SOD水平均高于对应的对照组患者,血清AOPP水平均低于对应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ACEI对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ET- 1、NO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组Ⅲ级高血压患者血清ET- 1、NO水平明显高于Ⅰ、Ⅱ级高血压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患者血清ET- 1、NO水平均低于对应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与AOPP水平比较

a: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与对照组患者对应血压水平比较;c:P<0.05,与同组Ⅲ级高血压比较

表2 两组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T- 1与NO水平比较

a: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与对照组患者对应血压水平比较;c:P<0.05,与同组Ⅲ级高血压比较

2.3ACEI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观察组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存在患病率高、增长速度快、危害性高、知晓率低等特点[6- 7]。高血压以循环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危害患者多种脏器,包括心脏、肾脏、视网膜等,诱发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高血压导致的血流动力紊乱通过剪切力和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其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8]。

肾素- 血管紧张素激活是机体发生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血清中肾素- 血管紧张素活化导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加重患者的病情进展,诱发多种并发症。抑制血管紧张素酶活化有助于降低血压,而且可能有助于保护患者血管功能,进而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控制氧化应激反应是保护高血压靶器官的重要措施,SOD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物质,氧化应激水平增加可导致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当机体氧化应激增强时体内SOD被大量消耗[9]。AOPP是反应氧化应激程度的重要产物,氧化应激程度增加时机体AOPP水平可以明显增高[10- 13]。SOD和AOPP的水平反映了机体氧化应激的反应程度,本研究结果证实随着高血压的进展,患者血清SOD水平逐渐降低,AOPP水平逐渐上升,而抑制RASS系统活化可以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这可能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SS)活化导致血管内皮收缩,促进了氧化应激反应。

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长期受到异常血流刺激,导致血管内皮局部损伤而诱发单核- 巨噬细胞迁移到血管损伤部位,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损伤。NO是血管内皮分泌的重要物质,众多研究证实NO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而ET- 1是反映机体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14- 15]。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T- 1和NO水平均明显下降,这表示抑制RASS活化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本研究进一步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发现使用ACEI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表明采用ACEI类药物有助于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氧化应激活化和血管内皮损伤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抑制RASS系统活化有助于保护内皮细胞,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猜你喜欢

同组内皮氧化应激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新知
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植物化学物质通过Nrf2及其相关蛋白防护/修复氧化应激损伤研究进展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
微环境在体外大量扩增晚期内皮祖细胞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