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垣曲商城夹墙设施功能探析*

2019-12-27胡子尧井中伟

考古与文物 2019年4期
关键词:铜矿商城青铜

胡子尧 井中伟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垣曲商城位于山西垣曲县古城镇南关,地处黄河及其支流亳清河交汇处的三级台地上,北、东、南三面环水,唯西面有陆路相通。该城址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形制布局而备受学术界关注,普遍认为是二里岗文化时期商人在晋南地区设立的重要据点。垣曲商城西墙和南墙内外两道夹墙的设计形式,更为先秦时期城址所罕见。本文试图结合相关考古发现,对垣曲商城夹墙设施的功能进行分析。

一、形制布局与性质

经过近30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考古工作者已经基本搞清楚了垣曲商城的总体布局情况。该城址平面近似梯形,其中北城墙和西城墙保存较好,东城墙南段和南城墙东段受破坏严重,几乎不见城墙遗迹。值得注意的是,西城墙夹墙设施保存较好,其中内墙总长395米,在距城垣西北角140米的内墙中段有一处缺口,应为城门。缺口以西向南,有一道与内墙平行的外墙延伸到城垣西南角,外墙与内墙在缺口北侧由一道横墙相连。两墙相距7~10米,构成一条通往城西南的通道。南城墙东段残缺,从南城墙西段保存情况可以推测,南城墙应该也是类似于西城墙的内外两道夹墙式布局(图一)。

董琦认为,垣曲商城西墙和南墙外的所谓“第二道城墙”应该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瓮城遗迹[1]。此后,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此类具有瓮城设施功能的城门遗迹不断被发现。除垣曲商城外,二里岗文化时期城址中,如偃师商城西三城门[2](图二)、新郑望京楼商城东一城门[3](图三)也被认为具有瓮城的特征。陕西神木石峁城址外城东门兼具内外“瓮城”功能(图四),这一发现将我国现存最早且形制较为完备的瓮城遗迹年代向前提到了龙山时代晚期[4]。

图一 垣曲商城所在位置及其平面布局图

图二 偃师商城平面图

瓮城的设置,往往体现城址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武经总要·守城》记载“门外筑瓮城,城外凿壕,去大城约三十步,上施钓桥。……瓮城有战棚,棚楼之上有曰露屋,……常设兵守,以观候敌人……”。可见,瓮城是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提到的具有瓮城设施的偃师商城、新郑望京楼商城都是非常注重军事防御的。

不可否认,垣曲商城的布局也是非常注重军事防御的。该城位于垣曲县南关台地,地势略高于四周,三面环水,仅西面与陆路相通,易守难攻。此外,西、南城墙的夹墙设置和西城墙外的壕沟都能为商城提供一定的防卫作用。有学者认为,垣曲商城是商人为了有效控制“夏遗民”而建立的军事重镇[5]。还有学者认为垣曲商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西北方的侵犯[6]。总之,垣曲商城的设置确实具有军事防御目的。

然而,通过对垣曲商城遗址内部各类遗存的空间布局情况分析可知,垣曲商城夹墙设施的设置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防御,而似乎与保障城内铜矿资源的冶炼运输存在着密切联系。

二、垣曲商城布局反映铜矿的冶炼运输

我们认为,垣曲商城夹墙的修建,目的在于保障中条山铜矿资源在城内进行初步冶炼后,更为安全便捷地向早商王都郑州商城或偃师商城输送铜锭。下面根据垣曲商城的地理位置、城内冶铜遗存的分布、夹墙与壕沟的布局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图三 望京楼商城及东一城门平面图

图四 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址平面图

首先,垣曲商城地处晋南地区垣曲县古城镇南亳清河与黄河之间的台地上,三面环水,仅西面与鸡笼山等丘陵相连。由于垣曲商城南面毗邻黄河,顺河东下,可以到达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如此便利的交通条件,恐怕也是商人选择此地筑城的原因之一。商人从中条山地区开采的铜矿石在垣曲商城内进行冶炼之后,利用黄河水路进行运输,应该是最为方便快捷的。由于黄河位于垣曲商城的南面,因此,城南地区也是垣曲商城在防御上的重点区域。

其次,垣曲商城夹墙设施作为铜料运输通道的重要作用值得关注。考古发掘证实,在整个二里岗文化时期,垣曲商城内共发现了25处冶铜遗存[7],其中二里岗下层时期遗存6处,二里岗上层时期遗存19处。从图一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遗存中有11处位于靠近西城门的道路旁。南城墙尽管已经残缺,然而根据西城墙的结构及西城门与宫殿区的位置可以推测,在宫殿区正南的南城墙残缺部分,应该就是南城门的位置所在。如果这种推测不误的话,则有10处冶铜遗存分布在南城门附近。这两个区域集中分布了绝大多数的冶铜遗存,而剩余的几处冶铜遗存也位于城的西南部,距离两座拥有夹墙的城门并不太远。这些冶铜遗存如此密集地分布于靠近夹墙的城门附近,绝非偶然。中条山铜矿运送到垣曲商城内,选择在靠近西、南城门的位置进行冶炼,不仅仅在于保障冶炼青铜原料过程的安全性,更重要的应是确保这些冶炼出的青铜原料如何安全地运送到王都的铸铜作坊。夹墙的修建显然在一定程度上为青铜原料运输到城南地区提供了一条隐秘的通道。

最后,由护城壕的布局可见商人对垣曲商城南部地区作为青铜原料运输路线的重视。商城西侧护城壕原为二里头晚期壕沟,商人经过疏通并延长,作为商城的西护城壕使用[8]。该壕沟总长446米,宽8~9米,距西墙外墙6~8米且与之平行,北段始于城址西北角,南端至于台地南缘,在近城址西南角时略向东折,直通台地南缘的一条冲沟[9]。南护城壕至迟建于商城修建时期,位于南城垣外墙以南,与南外墙走向平行,大致作东西向延伸,西侧与西护城壕连接,东侧止于台地边缘[10]。

环壕是古代聚落极为重要的防御设施,龙山时代开始注重环壕与城墙相结合的双重防御方式[11],此后的王都与城邑设防大都如此。然而,垣曲商城西侧的这条壕沟却显得与众不同。壕沟北段始于城址西墙角应当没有问题,而壕沟南段止于何处,却是值得深思的。从现存情况看,壕沟南端止于城址西南角,在与南护城壕连接的同时继续向南延伸。倘若两条壕沟的设置在垣曲商城使用期即是如此布局,则它的功能就值得深思了。纵观整个先秦时期,但凡城址外的护城壕,几乎都是封闭式的。所谓封闭式,是指壕沟的布局能够对城址进行整体防御,它们或是紧邻城墙的环抱式布局,或是修筑在城的某些方位,与城外险要的自然地理条件(湖泊、断崖等)共同构成城址完善的防御体系。与垣曲商城大体同时的夏县东下冯商城[12]、偃师商城[13]、新郑望京楼商城[14]、黄陂盘龙城商城[15]等城址外的护城壕莫不如此。因此,垣曲商城仅在西面和南面修建壕沟而忽视商城北面及东面的防御是不合常理的。我们观察到,西护城壕在城西南角连接南护城壕的同时,继续向南延伸一段距离,形成丁字形布局。若仅仅是从商城西南出口的防御安全着想,西侧护城壕大可不必如此修建。既然西护城壕继续向南延伸,我们可以做出推测:西护城壕在当时应该是向南直通靠近黄河岸边的台地边缘的,只是后来由于黄河及冲沟的冲刷而残缺。由于现存台地南缘距今黄河河谷仅有500余米,勘察者根据台地南面宽阔的河滩推测:“黄河在这里不断向北摆动,因此北岸河滩不断加宽,而南关台地由于受黄河侵蚀不断北退,致使南城墙外露并被部分冲毁。”[16]从防洪的角度看,当时垣曲商城南墙与黄河之间显然是有一定距离的。当垣曲商城内冶炼的青铜原料通过夹墙运输到城西南之后,为了保障黄河北岸到南城墙这一空间内的运输安全,沿西城墙向南利用这样一条直达黄河北岸边台地边缘的壕沟也是合情合理的。两条护城壕的布局足见城南地区的重要性。

商人选择城南进行运输,应该不仅仅是考虑到南面临近黄河。由于垣曲商城三面环水,只有西面与陆路相连,敌人通过西面陆路对垣曲商城进行侵扰的可能性最大。整个垣曲南关台地北高南低,北边的亳清河又较为狭窄且河岸陡立,通过垣曲商城北面运输青铜原料是较为费时费力的。而城东距离城西较远,若通过东面进行运输时,敌人忽然从西面来袭,是很不利于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的。

因此,当西面及南面的护城壕修建后,通过城南运输青铜原料乃是最佳的选择。侵犯者要想到达城南,只能有两种选择:一是由城西南直接越过西壕沟到达城南;二是通过城北到达城东,再绕道到达城南,这两种选择对侵犯者来说都有极大风险,但对于城内人员通过城南进行青铜原料的运输极为有利的。若青铜原料通过夹墙运输到城南,大大加强了运输过程的隐蔽性,此时在西城墙上派人进行盯哨,西面陆地若有敌情,可迅速告知运输人员返回城内。而当运输人员越过南城壕向黄河岸边运输的这一段距离,由于西侧壕沟的存在,也可提高运输的安全性。

三、垣曲商城与中条山铜矿资源

关于商人青铜矿料主要来源于何地,各家意见不一,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种认识:

其一,北方说。石璋如认为“由地形及交通上观察,而推测殷代的铜锡矿砂的来源,可能均取自黄河北岸。”[17]由于当时二里岗文化尚未被确认出来,故石先生仅论及殷墟文化铜锡矿的来源。但是若依其分析,二里岗文化核心地区更加靠近晋南,这一时期的铜锡矿也当取自以晋南为主的北方地区。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在当前的地球化学背景下,比较有可能提供中原王朝矿料的矿山可能位于山西中条山矿区,并根据中条山矿区具有高放射性成因铅矿山的实际,推测中条山矿区可能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就得到开发,并一直作为中原地区的主要铜矿资源而延续至今[18]。

其二,南方说。赞成此说的学者首先否认了中条山一带是商代青铜矿料的主要来源地,认为北方所产原料只能铸造铅青铜,大规模锡青铜的生产要依靠南方铜、锡的大量输入[19]。江西瑞昌铜岭矿井第10B层遗迹可以早到二里岗上层,证明二里岗上层时期确已对南方地区铜矿资源进行开采[20]。王睿根据垣曲商城废弃于商王朝对铜矿需要量不断增大的时期,且城内有关铸铜的资料发现很少,否认垣曲商城具有控制晋南铜矿的目的,并支持商人铜矿资源来自南方的说法[21]。另外,还有学者根据铅同位素分析认为,商代部分中原青铜器所用铜矿来自云南地区[22]。

其三,南北说。易德生从锡铅多金属矿角度考察商代青铜器中的异常铅问题,认为商代大量铜矿来自中条山,而锡料可能主要来自江西北部以及湖南中南部[23]。

其四,先北后南说。鉴于南方地区铜矿遗址中确已发现了可以早到二里岗上层时期的遗存,有的学者认为商人最初修建垣曲商城仍然是为了控制晋南地区铜矿资源,只是后来商王朝逐步控制了南方地区高品位的铜矿而放弃了不便于开采的中条山铜矿[24]。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二里岗文化时期商人已经开始在南方地区开采青铜矿料,而此时期商人是否在中条山开采铜矿则仍存在一些争议。近些年,有关垣曲商城的研究成果不断公布,为解决这一争议提供了新的证据。

在垣曲商城内已发现的20余处与青铜冶铸有关的遗迹中发现了炼铜渣、炉壁残块、坩埚残块等遗存,而这些遗迹全都属于二里岗文化时期。铅同位素比值的研究显示,垣曲商城内发现的大部分冶炼炉渣铅含量都很低,与中条山铜矿低铅含量的情况一致,两者的铅同位素比值大多接近,由此推测垣曲商城冶炼青铜器的矿料来源极有可能是中条山铜矿区,这里也曾经是中条山地区尽占地利优势、矿源充足的青铜冶铸重地[25]。根据目前对矿山铅同位素比值的调查结果,垣曲商城冶炼炉渣的铜料很可能来自落家河矿区[26]。然而,在垣曲商城内几乎没有发现能铸造青铜礼器的陶范,仅出土能铸造小件工具的石范,少量小件青铜器又出土于城内墓葬之中,似乎说明垣曲商城仅是冶炼铜矿获取铜料的粗加工场所,冶炼出的铜锭大部分需要运输到王都官营铸铜作坊进行再次冶炼铸造青铜容器与兵器,以满足“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需求。

在商代青铜矿料运输路线问题上,以往学者们大多关注商王朝的南方,如金正耀[27]、刘莉和陈星灿[28]等学者都曾描绘过南方与中原王都地区之间的青铜原料运输路线。由于以往考古发现的不足,鲜少有人提及商代北方的青铜原料运输路线。结合近些年垣曲商城内冶铜遗迹的发现与研究,联系垣曲商城各类冶铜遗存的分布状况,我们有理由推测,在商王朝的北部也存在着一条铜料运输路线。商人开采中条山地区铜矿之后,在垣曲商城内进行初步加工,再通过黄河水路将粗加工的铜料运输到王都地区。

总之,我们认为垣曲商城夹墙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军事防御,更可能是作为保障城内冶炼出的青铜原料运输到城南的隐秘通道。西城墙外的壕沟在垣曲商城使用时期应该是向南直达靠近黄河岸边的台地边缘,以保障城南地区作为青铜运输通道的安全。在早商时期,可能确实存在着一条以垣曲商城为中转站,通过黄河水路将中条山铜矿资源运送到王都地区的北方铜料运输路线。

注释

[1]董琦.瓮城溯源——垣曲商城遗址研究之一[J].文物季刊,1994(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河南偃师商城西城墙2007与2008年勘探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11(3).

[3]顾万发.论望京楼商城东一城门[J].中原文物,2013(4).

[4]孙周勇,邵晶.瓮城溯源—以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址为中心[J].文物,2016(2).

[5]a.王睿.垣曲商城的年代及相关问题[J].考古,1998(8).b.陈旭.综论考古发现的早商城址[C]//河南文物考古论集(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c.何毓灵,胡洪琼.试论早商城址的性质及相互关系[J].殷都学刊,2002(4).

[6]a.王迅.从商文化的分布看商都与商城[J].中原文物,1991(1).b.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等.垣曲商城1985——1986年度勘察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报告中提出两种推测,此为其中一种,另一种推测为方国之都.

[7]佟伟华.垣曲商城与中条山铜矿资源[C]//考古学研究(九),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8]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研究中心等.垣曲商城(二)1988~2003年度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9]王月前,佟伟华.垣曲商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纪念垣曲商城发现20周年[J].考古,2005(11).

[10]同[8].

[11]李宏飞.二里头文化设防聚落的环濠传统[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6).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夏县东下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商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4]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望京楼二里岗文化城址初步勘探和发掘简报[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10).

[15]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196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16]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等.垣曲商城1985——1986年度勘察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17]石璋如.殷代的铸铜工艺[C]//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6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5.

[18]崔剑锋,吴小红.铅同位素考古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19]a.赵宗溥.青铜文化来源考疑[C]//矿测近讯(第89期),1948.b.夏湘蓉等.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20]刘诗中,卢本珊.江西铜岭铜矿遗址的发掘与研究[J].考古学报,1998(4).

[21]王睿.垣曲商城的年代及相关问题[J].考古,1998(8).

[22]a.金正耀.晚商中原的青铜矿料来源研究[C]//科学史论集.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b.李晓岑.从铅同位素比值试析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J].考古与文物,2002(2).

[23]易德生.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J].中国社会科学,2013(5).

[24]刘莉,陈星灿.城:夏商时期对自然资源的控制[J].东南文化,2000(3).

[25]同[7].

[26]崔剑锋,佟伟华等.垣曲商城出土部分铜炼渣及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研究[J].文物,2012(7).

[27]金正耀.资源与文明:安阳时期的商王朝[C]//中国铅同位素考古.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28]刘莉,陈星灿.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从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的中心和边缘之间的关系谈起[C]//古代文明(第1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铜矿商城青铜
生僻字里识青铜
柴北缘联合沟铜矿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前景
青铜之光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新疆寨北山铜矿成矿新认识及找矿预测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商城
悦居商城
悦居商城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