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南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沂蒙高地

2019-12-27刘树云沂南县农业农村局范志光王玉春王振华

农业知识 2019年23期
关键词:培育农村

文/ 本刊记者 刘树云/ 沂南县农业农村局 范志光 王玉春 王振华

近年来,沂南县瞄准“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按照“区域化突破,全域化提升”的总体思路,系统化推进乡村振兴,立足优势资源,灵活精准施策,逐步走出了一条别具沂南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一、坚持党建统领,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一是提升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以村“两委”换届为抓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用好“三会一课”,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目前,沂南县基层党组织45岁以下村干部所占比例达到40%以上,高中以上学历达到45%,人员结构比例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是打造素质过硬的支部书记队伍。开展乡村振兴“领头雁”培育工程,通过专门培养、选派跨区任职,设立培养基金、搭建锻炼平台、制定扶持政策等措施,选准配强支部书记队伍;强化党支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从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乡土人才中储备干部670名,推动了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提升长效化。

三是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搞好农村党员轮训,引导和激励党员在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风文明等方面冲在前、带好头,让农村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成长,示范引导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打造乡村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打破行政区划,在县城北部高标准规划建设朱家林、沂蒙泉乡两个田园综合体,加快提升沂南党性教育基地片区。共涉及4个乡镇,规划面积80余平方千米。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进一步搭建区域化产业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探索“五大振兴”推进路径。

二是培育农业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供给基地。以沂南黄瓜、孙祖小米等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培育壮大了优质粮油、设施蔬菜、健康养殖、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沂南现代“板块”农业,打造绿色蔬菜、畜禽制品、沂南黄瓜、孙祖小米、砖埠草莓、双堠西瓜、双堠大樱桃、长虹岭大花生、信和粮油等优势农产品供给基地。沂南黄瓜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达到8000公顷,产量达到57万吨,产值突破15亿元。县政府及时成立了国有阳都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设立了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沂南分所,进行良种研发、种苗繁育和品牌推介,沂南黄瓜品牌价值评估达到29.22亿元,入选全国优质农产品百强品牌,获评“中国黄瓜之乡”美誉。与中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搞好果品新品种示范推广,推动林果产业做大做强。抓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机遇,以全域旅游为载体,推进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培育乡村新增长点。先后打造A级旅游景区23处,其中4A级景区5处。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1720万人次,同比增长22.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6亿元,同比增长30.9%,旅游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三是实施畜牧业转型升级。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布局,在全县规划建设16处标准化养殖场(区),变农户散养为规模化养殖,强化质量自控和保证原料供应,建立健全以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链条,将白条鸭加工能力恢复到4亿只。实施大型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强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打造畜—沼—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四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配套生产、加工、物流和营销等环节,搞好产业融合试点,拉长产业链条,丰富经营业态,实现典型引领,逐步扩面提升。成功培育了泉润食品、青田食品、信和沂雪和太合食品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80家。鼓励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多种等方式,建立生产原料、生产基地园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形成产加销或产游销等产业链发展模式。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9个。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农村淘宝和农村京东电商入村进社,建立沂南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形成应用广泛、保障体系健全、配套服务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村能人和产业经纪人的作用,广辟销售渠道,实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益。

三、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一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农村公路三年攻坚行动,大力开展“四清”“四化”行动。加快“村村通”道路提升改造工程,连续三年硬化村内道路600余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厕所83066户,将建成后的卫生厕所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护体系。完成590个校舍项目,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234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全覆盖。建设完成标准化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5处,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4家、村卫生室16处。

二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特色精品三个不同的层次要求,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庄道路、民居改造、安全饮水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成功打造了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美丽乡村片区,2个“硬化+改厕”市级示范片区,48个美丽乡村,铜井镇、蒲汪镇分别获评国家级和省级美丽宜居小镇,竹泉村、常山庄获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三是稳步推进山、水、林、田、河一体化建设。健全河湖长制,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汶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沂河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水标准。开展“绿满阳都”行动,创建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提高森林覆盖率。开展非煤矿山整治,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开展土地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土壤治理和可控降解地膜示范推广,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1233公顷。

四、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一是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嫂文化。以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王换于纪念馆和明德英故居为载体,讲好红色故事,教育和引导群众发扬“爱党爱国、守望相助、仁义墩厚”的良好民风,塑造新时代唇齿相依的党群干群关系。

二是加快乡村文化基础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文明实践站51处、实践广场3处,文体广场772处,镇级历史文化展示室15处,村级历史文化展示室38处,组织开展送戏下乡298 场,送电影下乡3000余场,为15691户65岁以上农村老人免费安装有线电视。

三是开展乡村文明创建。推进“移内易俗”“四德工程”,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创建市级“美在农家”示范村17个,示范户220个。如依汶镇后峪子村连续27年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乡风文明成效显著。

五、大力培育“两新”主体,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一是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依托农广校,围绕优势产业,以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绿色发展技术为培训重点,对新型职业农民展开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蔬菜、粮油、食用菌、板栗种植、畜牧等现代产业进行全程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发掘和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打造一支技能出众、示范突出的“鸿雁”人才队伍。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1期,培育农民1200余人次,认定职业农民187人。

二是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实施“雁阵”工程,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合作发展为重点,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加快形成乡村振兴的“雁阵效应”。成立了新型农民培育与产业联盟,建立产业人才培育基地,从全县遴选20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引领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三是实施归雁工程。加快人才引进,全面实施沂南“乡村星火”人才计划,吸引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青年创客”“创新人才”返乡创业。目前,在外招才引智工作站共有7处,今年累计对接引进各类人才200余名,其中涉及高层次人才70余名,院士4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以上人才20余名。

猜你喜欢

培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新农村 新一辈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